其他

历经战火的法国卢浮宫,800年故事

2017-06-23 鲁晓芙 鲁晓芙看欧洲

大革命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中,一名女子半袒露着胸脯,衣服被战火烧得破碎,仍然要高举法国的国旗,象征民主自由。

罗浮宫就如这位女子,800年来,一路风雨,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成长,屹立不倒。

图片说明:自由引导人民



从堡垒到皇宫 与皇室收藏结缘

罗浮宫,广为大众认识的,是作为皇室的宫殿,瑰丽无比,却鲜有人知道,它的前身是法王菲力二世(Philippe II Auguste),修建防御外敌的城堡。

当你踏入一号展区,昏暗的灯光,宛如将你带回12世纪末(1190年),宫殿尚未诞生,外墙没有金碧辉煌的砖瓦,只是粗糙坚固的堡垒,四周被城壕包围,却早与皇室收藏巧结良缘。现时罗浮宫的地下室,仍保存了当时的护城河遗址,这里也是最早放置,皇室财宝和武器的地方。

14世纪的法王查理五世迁居于此, 这座城堡,才在一代一代的皇室手中扩充、蜕变,加上文艺复兴及各种思潮的洗礼。历代君王四处征战,确实攒下不少皇室财富,但要彰显皇室的辉煌和品味, 恐怕没有比艺术品更适合的语言,15世纪的佛朗索瓦一世更是功不可没。

佛朗索瓦一世与意大利美第奇家族联姻, 使当时走在世界之巅的意大利艺术思潮,得以传到法国,也扶持了不少艺术家,其中包括达芬奇。他临终前还把自己大量手稿给了佛朗索瓦一世,更把闻名于世的《蒙娜丽莎》,赠予佛朗索瓦一世作为回报,至今仍是罗浮宫的镇馆之宝。






▋拿破仑的铁蹄 文化研究和交流的先驱

从皇宫变成博物馆,多亏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废除帝制,丰富的藏品,也不再为皇室所拥有,可供大众一览无遗。革命后,帝制看似已不复再,事实上却是复辟不断,一波一波统治的野心,让皇室卷土重来。

时至今天,不难发现,当中收藏,并不局限与皇室巧夺天工的精致绝活,而且攮括世界之最,这让人好奇,过去法兰西皇朝的辉煌。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法国的传奇人物拿破仑征战寻宝的故事。

图片说明:拿破仑一世

拿破仑这个名字毫不陌生,法国大革命后,他从一个小小的将军,到用战绩赢取法国人的拥戴,更发动政变,重新称帝。历史书上,或许忙于记载他的铁蹄踏遍世界的威风,而忽略他对罗浮宫,以及考古、艺术、文化研究的贡献。

拿破仑的远征让藏品生色不少,除了拓宽版图以外,他的团队更是开启文化研究的先驱。

他的军队所向披靡,已是早有耳闻。拿破仑本身除了是一名军事奇才,同时不乏对文学和宗教的热爱,拿破仑军队不只有骁勇善战的骑兵,远征更不忘带上艺术家、考古学家等学者及研究器材。他更下令让随团学者,走在队伍的中间,让两侧士兵保护,足见拿破仑对这批知识分子的重视。

要真正征服这片土地,还要靠艺术家和考古家,对这里的探究。及至新的领土,艺术家和考古家,对于初认识和接触到的异国文明,感到新奇有趣,艺术家执笔写生,考古家拿起刷子,扫去出土文物上的灰尘,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的历史。

当时这批艺术家和考古家,在旅途中发表的作品和文章,在法国和整个欧洲引起哄动,连建筑艺术也受这方面影响。适逢十九世纪初,新古典主义兴起,知识分子对古希腊时期的知识和作品十分推崇,兴趣浓厚。拿破仑一路征战,发掘了不少出土文物大派用场,为往后的研究,提供了不少珍贵的素材和材料。



▋远东研究首屈一指 来自意大利的收藏轶事

铁蹄踏至埃及,更是率先掀开古埃及远东文明的面纱,为之后关于远东研究发展奠定方向。因此,罗浮宫其中一个重要的馆,就是关于埃及和远东文明,艺术品的数量和质量在世界上是一时极盛,例如公元前300多年的奈斯曼《亡灵书》:秤量心脏图等,对日后研究埃及的宗教和文化打下扎实的根基。

另一个在罗浮宫留下丽影的地方是意大利。除了跟拿破仑的征战有关,他的家族背景也有不少关系。拿破仑出身意大利的贵族家庭,他的妹妹是意大利名门家族的太太。传闻拿破仑妹妹的夫家,遇上债务危机,拿破仑便大手购入妹夫家族的藏品,希望缓解他的经济困难,例如大理石猎犬雕像和混合铜、雪花石膏和大理石制成的祭师雕像,便是当中的佳品,使今天的罗浮宫多了这别致、独特的一角。

图片说明:灵缇猎犬;意大利加比古城发现;意大利制造;1–2世纪;大理石;罗浮宫博物馆希腊、伊特鲁里亚、罗马文物部 MR 1012, Ma 186;来源:博尔盖塞藏品;1807年购藏(香港文化博物馆)图片说明:祭司的助手;意大利发现及制造;身躯部份:2世纪;附加部份:16世纪 雪花石膏、红色大理石、铜;罗浮宫博物馆希腊、伊特鲁里亚、罗马文物部,MR 120, Ma 2223;来源:博尔盖塞藏品;1807年购藏(香港文化博物馆)

 


▋二战保卫藏品 逃过战火摧残

如此看来,罗浮宫一路走来,像是在战火中如鱼得水。谈及近代的世界大战,罗浮宫与其它典藏文物的机构一样,难逃带文物出走的命运。两次世界大战,法国都参与其中,甚至举足轻重,经历两次战火,但大部份馆藏依然完好无缺。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震撼,到二战的时候,罗浮宫已有完备的应对方案。

当然,这有赖于当时的馆长贾克·乔札(Jacques Jaujard)当机立断,硝烟四起之际,馆方已经将文物装箱,有条不紊,一并送离首都巴黎,前往一些不受战火摧残的乡间地区。整个运送的过程复杂,博物馆上下都花了很多力量,这批瑰宝才得以保存,在当时交通运输尚未发达,要完成如此有系统的运输,也算得上是一项壮举。

图片说明:时任罗浮宫馆长贾克•乔札(Jacques Jaujard)



▋罗浮宫成功转型 启迪后世博物馆

战火过后,罗浮宫逐渐归还了很多掠夺来的文物,同时吸引了很多社会人士,和收藏家的捐献,丰富了馆藏。所幸的是,社会愿意投放更多资源,以支持博物馆运营,认为开放予公众更有价值和意义。迎来这个定位和功能和转变,罗浮宫更需要与时俱进,法国时任总理密特朗提出的「大罗浮宫计划」随之展开,将罗浮宫推向国际。

以历史建筑作为博物馆的展厅,场地及展示空间,面对一定限制,于是罗浮宫在80年代,决定扩展。到过巴黎的读者,可能惊叹于罗浮宫的震撼,怎会有不够空间之说?原来扩展前的罗浮宫,不完全为博物馆所用,80年代前,财政部的办公室也在那里,当时的管理也不及现在。

彻头彻尾的改建工程,以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入口,为举世瞩目的标志。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既响应了罗浮宫在埃及远东文明研究上的贡献,充分运用玻璃通透的特性,营造出干净利落之感,极富现代感。

除了从罗浮宫原本的建筑群入手,罗浮宫也积极设立仓库和分馆。2003年,法国文化及通信部,为解决文化机构过度集中于巴黎的现况,首度提出罗浮宫设置分馆的计划,选址朗斯,并于2012年开馆。当罗浮宫成为一项品牌,容易受到青睐,阿拉伯联合大公国首都阿布扎比设立的罗浮宫分馆,也将于今年落成面世,这是阿布扎比与法国签订的《30年文化合作协议》中重要的一环。

图片说明:阿布扎比罗浮宫

在众多博物馆中,罗浮宫无疑是成功的例子之一。而它的成功,对于后世博物馆有着独特的启示。

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前身同为宫殿,在经过十月革命,推翻帝制后,慢慢转型为博物馆,于罗浮宫的经历不谋而合。它们的经历相似,说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受了罗浮宫的影响,也非不可能。


罗浮宫收藏的工艺品精致无比,然而她的经历和存在,绝非似易碎的琉璃,更似盛开的郁金香,温柔而坚强,独立而勇敢。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欢迎关注:鲁晓芙看欧洲

合作请联系:Xiaofu_L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