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尘事分付一轻芒,元旦时来话平旦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3-03-23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我们迎来了2023年的元旦。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新的一年,小北陪你一起轻装上阵,一同行至天光。


元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凡数之始称为“元”,取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元旦即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岁朝”。历代画家常常作岁朝图,含有元旦开笔、预祝一年万事吉利之意,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也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庆贺元旦的热闹场面。


清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古人又把元旦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正月”条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集体智慧和经验,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份,“元旦”在时序中居于首位。又凭着自身的农业生产经验及对自然天地的感悟,将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每一个时段称为一个时辰,每一时段有一个时辰名——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这些时辰名或描绘天地间一景,或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在这套独特且历史悠久的时间系统中,饱含着古人对天时、地利、人事的感知。十二个时辰起始循环,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元旦是年与年的交替,“平旦”是夜与日的交替,元旦时节话平旦,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新的一年轻装上阵、重新出发,把握住一年之计、一日之计。

01

修养“平旦之气”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此时天色朦胧,尚未破晓。大地漆黑幽暗,天空微微发白,正是我们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


这个时段用地支表示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时至5时。寅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为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所以十二生肖中将虎称为“寅虎”。


《孟子•告子上》中言:“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这是“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


对此,国学大师南怀瑾在《孟子与滕文公、告子》中解释说:“孟子是说,当心性在昼夜之中,随时达到这样安详、息的境界时,就自然了解自己本性善的一面。这时候生理上保持‘平旦之气’,那是一种朝气,从正子时经丑、寅、卯到上午六时整,这一阶段为‘平旦之气’。”


安徽歙县(开眼不知何处, 但听满耳松风。)


平旦时分,天暗未明,晨露清冷,天地间充满纯真而清明的自然之气,远离了日常的喧嚣,一切回归到自然的本真状态。


此刻,环境清静安宁,因为远离喧闹,没有日间琐事烦扰,使人更容易回归到清静、无杂质的精神本然状态。这种本然状态就是孟子所言的“平旦之气”。人的本然状态应该像“平旦之气”一样清明,修养“平旦之气”就是修身养性,使自己的心性纯真无碍。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高于其他动物的善意。修养“平旦之气”会使人的心境更为平和,但是如果所作所为与善心相违背,那么“平旦之气”就会丧失,反复多次,一旦“平旦之气”丧失殆尽,这样的人就与禽兽相距不远了。


孟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历史上最为动荡、变革的时期之一,诸侯征战杀戮,人民流离失所,“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孟子提出“性善说”,以人与人关系中最普遍最根本的准则推行自己的“仁政”。百姓要恢复自己的“善性”,就要不断修炼“平旦之气”,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道德修养,是人人皆有的,也是人人可以实现的,这是孟子的治世之道。


孟子将良好的伦理秩序视作社会的理想状态和人生的追求目标,而他的“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便是“性善论”,国家施行“仁政”,百姓修养“平旦之气”,才能实现天下大同。


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成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02

“寅若不起,日无所办”


平旦时分要自修,因为此时又是新的忙碌一天的开始。


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寅”,“早起三光,迟起三慌”。平旦,熬过了黑暗,终于要迎来黎明,天蒙蒙亮的时刻,属于所有为生活,为梦想努力的人,“寅若不起,日无所办”。


北朝诗人鲍照有诗云:“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城门一打开,城市就苏醒了。各类店铺陆陆续续开始营业,小贩们挑着担子进到城里,赶路的士子和商人也经由城门向各自的目的地进发,所有人都开始了新一天的劳碌与奋斗。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 (黎明前,天际线开始泛红, 骆驼骑队沿着裂开的光芒, 缓缓向东而行,犹如踏上朝圣之路。)


唐代诗人岑参此刻同样也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他在《早上五盘岭》里写道: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畲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唐朝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鸿渐以宰相、剑南西川节度使兼副元帅之职入蜀平乱,并荐表岑参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其幕府。


边塞诗人岑参感其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一路可谓踌躇满志,平旦寅时的景色在他的诗歌里,如同泼墨画卷般展开。太阳隐于群山之中,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树木高耸入云。山林间幽暗阴沉,满是寒气,稀疏的松柏间露出孤零零的驿站,湍急的河道隐藏在繁密的花丛里。雨后溪水潺潺,栈道湿滑难行,农田里的荒草干枯没有绿意。


寅时太阳还未出地平线,光线昏暗,但因为此行是为了知己,所以连李白都慨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不觉难行了。此刻遥远的天际已显现一线生机,熬过了黑夜,晨光与希望就在前方。

03

平旦晨读


对于古时耕读的学子来说,寅时晨读是新一天开启的标志。


陆游在《晨起》里写道:


老尚贪书课,黎明即下床。

不惊天乍冷,更觉意差强。

蟾滴初添水,螭炉旋炷香。

浮生又一日,开卷就窗光。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即便到了八十多岁的高龄,他仍读书不倦。在新的一天,平旦时分,他就起床借着窗户透进的微弱的晨光读书。


晚清士大夫、一代名臣曾国藩,科举考了七次才中举,可以说绝对算不上天分高的人。


年轻时他非常激进暴躁,骂同僚,骂皇帝,最终却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靠的就是严格的自律,以近乎苛刻的儒家道德律令要求自己,克己慎行,成为当时的道德典范。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曾国藩几十年如一日的读书功夫,就是他成功的关键。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之光阴”,是曾国藩的座右铭。


《曾国藩家书》里记载:“我朝列圣相承,总是寅正即起,至今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传早起,吾得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约一个时辰,始见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则不待黎明。”《曾国藩家书》中提到了十二条规定,其中有三条是为了克服懒惰,第三条便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曾国藩非常珍惜时间,每日务必平旦时即起床晨读,后来领兵打仗,在军中亦要求自己早起,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同时还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坚持看不少于十页历史书。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不仅自己如此,曾国藩同样要求子女必须早起,晨读经典,打扫家务,戒除惰性。


坚持平旦晨读的曾国藩,终成一代大儒。


新的一年你有什么阅读规划和想法

有什么话想对书友、对好友们倾诉

2位幸运留言读者将获得主题赠书一本

中国十二时辰

作者:陈帆

藏在时辰里的中国美学。十二时辰,十二种美,岁月流转间,尽是诗情画意。



-End-

观点资料来源:《中国十二时辰》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 往 期 精 彩 回 顾 # 


往期推荐



告别2022,共赴2023!最是平常不平凡

北大社2022年度好书,今年最值得读的书就在这里

他的传奇从16岁开始,如今获得北大教学最高荣誉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点赞、收藏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