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合毕业设计参与北京上地地区的街景重构,他们有话说

易兰设计 2022-12-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SRC街景研究中心 Author SRC


导读

易兰规划设计院长期以来一直专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营造和城市街景的提升,在行业内首先提出“街景重构”概念,并联合国内重点高校发起联合毕业设计活动,通过校企联合方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综合实践培养环节直接面向创新设计的实践前沿

2019年4月15日-17日,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交流活动如期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易兰规划设计院

SRC风景4+1校企联合毕设是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高校合作板块中的重要活动。今年的毕设课题是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上地信息产业街区景观设计

SRC在同学们中期汇报结束后组织了一场对话,邀请了四所高校的学生代表,听他们谈谈自己的毕设创作过程和参加活动的感受。


采访 | Interview

SRC: 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


HSM: 黄思铭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五(14级)  风景园林专业  指导老师:余洋

LN:  刘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大五(14级)  风景园林专业   指导老师:董芦笛

QXY:  齐心怡  南京林业大学  大四(15级)  园林专业  指导老师:杨云峰

HM:  韩蒙  北京林业大学  大四(15级)  园林专业  指导老师:李方正

 


SRC:谈谈你是如何接触到街景重构这个选题的,为什么选择了街景重构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主题?


HSM:我在本科学习阶段对街道环境就很感兴趣,因为街道可以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城市公共空间了。而在平时生活中,我对在街道上遇到的不便和发现的问题一直都有思考,所以在老师给我介绍这个选题的时候,我就很自然地决定下来了。


LN: 在学校选题的时候,导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方向,大部分都是一些常规的选题比如城市设计、生态设计、遗产保护等,我们在本科期间也都或多或少做过类似的设计项目,所以没有表现出太大兴趣。然后老师提出来今年还有街景重构方向,我觉得题材非常新颖,再加上有校企合作这样一个工作模式,让我非常想尝试一下。

SRC:谈谈你们两次来到上地地区对场地现状考察的感受,来之前是如何想象的,来之后又有怎样的体验和体会?

 

HM: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对这个地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主观感受,首先它位于北京西北比较边界的地带,应该不是一个繁华的地区,来的时候正是早上,在地铁站也体验到了著名的“西二旗早高峰”,总的来说我没抱有什么期待。但是考察之后,觉得这个地方非常有意思,人们的工作场景跟生活场景有一种很强的冲突,后来我们也通过一些有趣的技术手段做了许多分析工作。


QXY:  来之前通过朋友的介绍觉得这里可能还不错,毕竟是著名的高新技术科技园区。但是来的时候坐13号线,一路上感受到的都是这个地区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城市建设环境十分的糟糕,交通拥堵,市政基础设施杂乱。但现在想想应该是自己刚从一个很稳定的生活环境过来后,面对着这样的环境有着不太舒服的主观感受,所以在这里呆了几天之后觉得其实也没有那么的糟糕。

SRC: 再具体到每组的方案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设计切入点和侧重点,谈谈你们选择设计方向时的想法?

 

HM: 其实最初先是罗列了几个大的方向,分别是区域生态、社会公平还有公共健康,我们先是去构想了每个方向所需要去完成的具体工作,发现前两个方向所延伸出的东西有点太散了,所以最终选择聚焦于公共健康方向,然后我们组正好有三个人就分别去探讨区域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三个板块,最后再将每个人完成的部分汇总形成一个完整的文本。


LN: 我们没有只关注到一个点,是按照一个比较全面的思路去开展我们的设计。主要的工作是去先梳理了一下路网,然后开始尝试给它注入一些活动、功能和设施,再从每个人的专项上去做整体的街景提升。概括一下就是先让它成为一个通畅的道路,然后再成为一个满足功能的街道,最后营造出一个有活力的街景。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非常整体性的思路下去开展工作,有利于我们下一步对方案的深化和细化工作。另外在设计特色上我们提出了一个“时移物换”的概念,通过分析判断不同人群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不同的活动,来进行相应空间的设计。


HSM: 之前提到的场地独有特征之一,也就是我们之后选择的设计概念——潮汐现象,是我们组一致认为最能代表场地属性的概念。并且在我们组追求“解决场地问题需要大而全”的规划设计理念的同时,这个概念能很好地将规划设计的各个分项很好地串联起来。所以我们最后以文化潮汐、交通潮汐、活动潮汐、生态潮汐”作为设计重点分项,把整个方案支撑了起来。

QXY:  我们希望为上地中的人而设计,通过研究上地街道的特征以及上地人在街道中的生活状态之后,我们思考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上地这样一个界面连续性良好,整体空间充足的街道中人们无法享受街道资源?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这是一个有“界”的街区。那么我们就应该将整个街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在互惠共享、企业共赢的前提下打破这个街区的界。作为景观设计师,置入以景观空间为核心的触媒,像CPU一样,在街区中将人与各个部分链接起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SRC:谈谈在工作的过程中小伙伴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有趣的事情?

 

HM: 有意思的事可能都是些很琐碎的小事,比如说我们一开始画图的时候就稀里糊涂把总平面图的比例尺画错了,然后就一直在用错误的比例尺画图,直到汇报之前才发现这个问题。还有我们在赶图的时候一般早上六点就开始起来,一直画到晚上十一点吧,一周七天没有休息,比996还要狠一点。而且我们组是我一个男生还有两个女生,北林的女生宿舍画图条件不是太好,男生的还不错,一开始她俩叫我出去一块画图的时候我也不太愿意去,后来也是觉得要更好的配合,所以就经常一起约着去画图了。一起画图的过程让我们更有默契也很有乐趣。

LN: 刚开始在方案上也是走了一些弯路,到后期时间有些赶,大家一起在教室里讨论方案的时候,为了疏解压力,有时候会通过唱歌的方式来自我排解,而且唱得还是非常老套的那种,比如“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是一个很自发的行为,还是挺有趣的。


QXY: 当时我们是在研究生工作室画图的,这个工作室设计的挺不合理,没有窗户没有采光,一般早上去晚上出来,感觉整天都见不着太阳,唯独中午吃饭的时候能出来晒一会太阳,所以大家一到中午就会很开心。还有当时正好有个学长找我们借了一支马克笔,然后他就把他一个T的硬盘借给我们用了,里面满满的都是能用的设计资料,所以我们就觉得好像是用一支马克笔换了一整个世界,非常的开心。

SRC:  谈谈参与中期答辩的感受与听取导师点评后的心得体会或新的认识,哪位老师的话让你最印象深刻?


HM: 感受很多,一方面是看到不同学校的同学们拿出的不同作品,对自己的冲击力还是挺大的,另一方面是听到导师的点评,觉得收获很大。比如哈工大的余洋老师就针对我们的方案逻辑,提出我们还存在着一个社会健康层面的缺失,确实是我们要在下一步去补充的环节。


LN: 确实,通过导师们的点评,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方案还存在着哪些不足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易兰规划设计院的企业导师王斌提出的时间轴的概念,如果我们在表达上,把之前的分析与之后的设计罗列在一个时间轴上,可能是一个更好的表达。

HSM: 参加这次中期答辩我感觉受益匪浅,无论是从老师们对其他组的点评中,还是针对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西建大陈磊老师对我们的点评,他提到,我们在对场地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规划设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同时也要重视概念如何渗透到每个分项每个细节中并如何得以体现的问题,而且概念的表达在整个方案中应该做到连贯,不能在前期提到而在后期表达中又丢失了,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方案表达中较为突出,这也是我们在下一步需要纠正的地方。


SRC:谈谈对自己下一阶段毕设工作的想法和计划?


HM: 我们希望在现有场地环境的基础上再进行提炼和添加,希望为这个场地打造出一些独特的记忆点,让人们对这个场地有个深刻的印象,或者有一个更新的认知。这些设计一方面是一些符合时令的,让人们能够随着时间季节变化有明显感受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是加深记忆度的,可以是突出场地特色的地标性景观,也可以是倍受欢迎网红景观。


LN: 这次又进行的调研发现人们对场地更多的活动需求,比如在一些办公场所附近需要布置一些可以让人们吸烟的场地,所以下一步可能想针对一些具体的活动来做一些专项的构筑物和设施的设计。我们所想象的一个高科技园区里面的构筑物和设施,应该在外形和功能上都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能够符合场地的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


QXY: 我觉得我们的前期研究存在深度不足和逻辑不够连贯的问题,后续需要再去梳理一下。还有我们从一开始就想把这块地的文化特色灌输到我们的方案之中,但当最后我们做完了整个方案再去回顾,觉得其实也没有很好的把高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的特色体现出来,这应该是我们后续要去重点深化的方向。


HSM: 下一阶段首先要根据本次中期答辩老师给予我们的反馈进行前面工作的调整,然后进一步梳理下一步详细设计工作与前面工作的衔接问题。进而根据开题时我们选定的个人设计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并且接下来的工作偏向详细微观,所以在相关的案例和知识学习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加强。


SRC:谈谈参加这次校企合作联合毕设与之前自己在学校做设计项目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HM: 以往在学校里所参与到的设计项目,主要以锻炼我们的思维逻辑为主,并且希望我们有更天马行空的思考,有更新更好的设计理念。同时,场地鲜有涉及到权属问题,都是公共空间的改造,因此场地的客观限制相对较少,发挥的空间会很大。而这次的城市街景设计,涉及到大量的绿地权属问题,围墙的拆除、空间的腾退等等,都有很多矛盾存在其中,易兰设计院的企业导师在此起到了严格把关的作用。很多实际条件不允许改造的内容,成为了我们的一些障碍,但也给了我们更多、更深的思考机会,让我们的设计能更加切合实际。


HSM: 如果说之前的设计是一个个的专项训练,本次毕业设计就是一次全面综合的考核,因为它几乎涵盖了本科阶段从小到大的所有尺度的规划设计知识。并且在校企联合指导的独特优势下,这次毕业设计相比于之前在学校中的设计课程更为落地,更为接近现实,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学习机会。就好比易兰规划设计院的企业导师张妍妍所讲的,我们在学校做设计有时会有很多独特而新颖的“吹泡泡般”的想法,这次设计就是既要有绚丽多彩的“泡泡”,又要让这些“泡泡”能实际稳定存在,才能达到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真正的目的。


LN: 通过这次的校企联合毕设,我感受到了与之前在学校做设计的不同,在本次的设计中,同学们会更关注设计的可实施性,探讨最终的设计方案是否能落地。并且开始考虑到业主和甲方的利益,例如在需要占用街道两旁企业的绿地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时候,我们会考虑之后的设计给企业带来何种利益,以此保证设计的可实施性。这次的联合毕设就像为我们毕业之后的角色变换做一个演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QXY:  因为我是学园林的,之前自己在学校的设计在大一大二都是一些尺度很小的小游园的设计,到了大三之后也大多做的是综合性公园,这是第一次接触到城市设计方面的内容,多少有些陌生。而且在学校做设计的时候,主要是思想的体现,有时候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也不会考虑实际落地的问题,这次校企联合加入了易兰规划设计院的企业导师指导,使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思考的更多,在中期汇报的最后一天参观了联想大厦的施工中,也了解到了更多在以前设计中不会在意的细节以及在图纸中呈现的和现实中不一样的地方。


SRC:校企联合毕设是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高校合作板块中的重要活动,谈谈你对SRC有怎样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期许?


HM: 首先我觉得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很有价值,是站在一个前瞻性的角度为行业指明一个方向,是一个具有时代感的组织。比如我作为北京人吧,我觉得北京的许多街道在城市风貌的展现上做的都不够好,无论是从尺度方面还是色彩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不止北京,其他城市也有非常多的街景设计需要去研究,现在国内也越来越重视街景作为城市风貌的一个重要界面所应该呈现出来的效果。而且SRC推动的高校合作这一方面,将来会为整个街景设计和研究的行业提供很重要的人才支撑,也能在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内提高大家对街景设计研究的认识,所以未来很期待SRC能联合更多的高校和企业一直做下去,越做越好!


QXY: 我在整个调研活动中有一个感受,就是如果我们真的可以,在这么一个工作压力很大的高科技园区,去通过一些设计,来帮助上下班的人们缓解一下疲劳,放松一下心情,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而SRC所关注的这种以人为本的街景设计,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所以整个活动参加下来,我也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价值感到很满足。另外我们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能够有这样一个契机接触到街景设计的最前沿,觉得非常幸运,也很感谢SRC和易兰规划设计院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HSM: SRC城市街景设计研究中心是我国首开先河对街道景观进行研究的专业机构,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营造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作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能参与到这种学科前沿的研究活动中感到非常的荣幸。针对目前的工作,我们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萌发了一些想法:城市空间、街道景观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巨系统,它涉及的部分方面往往是在景观专业范围之外的,所以,在将来的联合毕业设计中,如果能引入其他相关专业的同学和我们一同进行研究,在学科交叉的背景下寻求问题的解答的话,整个毕业设计成果也许能更加深入更加实际。并且我认为景观设计师在这类公共空间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扮演各方问题协调者的角色,所以,如果能和各专业接触的条件下进行联合毕设,作为我们景观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这就是我对SRC一点小小的建议和期许。




推荐阅读:

风景园林4+1联合毕业设计在易兰开题

“中国硅谷”的街景应该什么样?名校学子大胆设计 | 风景4+1校企联合中期汇报

2019北京世园会黑龙江展园

法布斯国际绿道规划及风景园林研讨会在美国麻省大学举行


About us  | 易兰规划设计院


易兰规划设计院是一家综合性工程设计机构,具有中国城乡规划甲级资质、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和风景园林甲级资质,同时具有施工总承包和设计总承包能力。主要从事城乡规划、城市更新设计、建筑设计、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及生态环境修复规划设计等专业服务,擅长城市中心区规划、大型旅游度假区、文创科技产业园、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及田园综合体、公园及风景区规划以及高端住宅区等类型项目的设计工作。易兰设计是国内首家上市的以规划设计为主业的一线设计品牌,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ECOLAND易兰,取义于英文Ecology与Land,同时蕴含“易为国经,兰乃香祖”之美意,寓意易兰人尊重自然,虔敬土地,崇尚绿色生态的设计态度。易兰规划设计院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先生与其倡导的“大景观”理念一直引领行业生态发展。易兰作为一支国际化的规划设计团队,非常尊重历史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善于将场地的历史、人文价值与现代功能有机结合,用当代的设计语言演绎地域文化,追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的精神表述。希望通过对当代城市、建筑、环境和文化问题的关注,用设计的智慧为未来的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场所。

易兰规划设计院在国内首个提出跨界规划理念,建立了城市规划的新价值主义理论,更新城镇规划方法,促进城市规划从单一学科向综合性城市发展科学体系的提升转型。把传统规划的模式扩展到产业研究、项目营运管理、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的领域,使更多的规划设计项目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在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趋于理性、多元、创新、绿色、人文的新时期,让城市规划对城镇发展真正起到战略性、综合性、权威性和长远性的发展指导作用。

商务合作

电话:010-82815588-1000

E-mail:market@ecoland-plan.com

媒体合作

电话:010-82815588-8703

E-mail:info@ecoland-plan.com

加入我们

电话:010-82815588-8004

E-mail:HR@ecoland-plan.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