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 | 文人多好手,植树千古留

古人的植树情结,深厚饱满

古诗里的树木,春意盎然


栽种绿色

种下生活的美好

也种下一年的理想和希望



柳树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柳是报春的使者,杜甫《腊日》诗即有“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之句,描写柳条最早透露春天的气息。由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柳树,并对其吟咏歌颂,因而也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如插柳、折柳、戴柳、咏柳等。

柳树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

“五柳先生”并未独爱菊

东晋陶渊明不仅喜欢菊花,还非常热衷于植柳。他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植树热情在他的诗词里也可见一斑。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一上任便大力提倡植树。他把植树要领概括为“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银杏



芳春平仲绿,

清夜子规啼。

——《夜宿七盘岭》

东汉之前的古籍中称银杏为“枰”,东汉之后称“平仲”,北宋后始改呼“银杏”。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列举了汉皇园林中栽植的林果树数十种,其中有“沙棠栎槠,华枫枰栌”之句,还写到“长千仞,大连抱,夸条直畅,实叶葰楙”,描述了银杏等树的高大挺拔、伟岸茂盛;唐朝李善引用东晋郭璞的注解曰:“枰,平仲木也。”

银杏


满地翻黄银杏叶,

忽惊天地告成功。

——宋· 葛绍体《晨兴书所见》


金樱相亚枝枝袅,

银杏低垂颗颗圆。

——宋·吴芾《再和四首》

李世民手植银杏

这棵被秋风浸染的银杏树,陪伴终南山古观音禅寺度过了1400年的沧海桑田,已被国家列为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据传,这棵银杏树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

王维手植银杏

据《蓝田县志》载,“文杏馆遗址在寺门东,今有银杏一株,相传摩诘手植”。“摩诘”乃唐代诗人王维的字,王维在其辋川别墅亲手栽植这棵银杏树后,即称别墅为“文杏馆”。



梅树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中国人视梅为吉祥物,把它视作吉庆的象征。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又说梅花的五瓣象征“五福”。梅在冬春之际开花,凌寒而开,“独天下而春”,是传春报喜的象征,因而古代又称梅花为“报春花”。梅又以“清雅俊逸”“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等特征而被喻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历来为世人所敬重推崇,吟咏歌颂,因而又形成了梅文化、梅文学。

梅树


早梅发高树,

迥映楚天碧。

——唐·柳宗元《早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

东坡手植梅

杭州超山生长着一株900多年的宋梅,高2米多,相传为苏东坡手植,至今还枝疏干斜、花繁叶茂。



松树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

早在《诗经》中就有“松柏丸丸” “松桷有挺”“松桷有梴”等诗句,赞美松树的正直、挺拔、高大。松树外观的高大端直和超群的实用价值,构成了它的崇高美。松树具有凌霜傲雪的坚贞美。在冰雪寒霜中,松树依然青翠茂密,经得起严寒的摧残。《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松树


古人长抱济人心,

道上栽松直到今。

——宋·吴芾 《咏松》


孤松停翠盖,

托根临广路。

——唐· 柳宗元《孤松》

“种树迷”白居易

白居易堪称“种树迷”,他做过多处地方官,官做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每到一处都要栽花植树。在他的诗中,常能见到一些有关植树的诗句:“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



柏树


草木秋死,

松柏独存。

——《说苑》

在传统文化里,柏树常与松树一道,为人们所喜爱、赞美,人们赋予它崇高、坚挺、长寿等文化内涵,柏树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早在《诗经》中就有“松柏丸丸”之句,赞美松树和柏树的正直、挺拔、高大。《论语·子罕》与《荀子·大略》亦有论及松树和柏树具有凌霜傲雪的坚贞美,在冰雪寒霜中,它们依然青翠茂密,经得起严寒的摧残,而且愈是在困难的时候,愈能考察和体现出它们的高贵坚贞。因为它们在冬天也不凋谢,所以被看成是生命不朽的象征,人们常用“松柏常青”来祝愿健康长寿。

柏树


羡师物外无宠辱,

庭前柏树常苍苍。

——宋·刘学箕《寄静庵》


冬青干已老,

柏树亦萧萧。

——宋· 苏泂《题元真观屋壁二首》

黄帝手植柏

树龄距今约5000年,树高19米,树围11米,为群柏之冠,有“中华第一柏”之誉。

仓颉手植柏

生长于仓颉庙内,树龄约5000年。仓颉墓位于仓颉庙内,相传当年仓颉选中此地作为墓地,便栽植了这棵柏树,人们称之为“仓颉手植柏”。


了解更多



汉语中国

《汉字与植物》

蒋书红    编著

2016年3月第1版




名句中国丛书

《草木虫鱼》

吴礼权    编著

2014年7月第1版


新书推荐

点击封面跳转相关阅读


本文内容与图片整理自暨南大学出版社图书和网络


- 版权信息 -

本期小编 水西幸

校对 Chipo

本公众号投稿邮箱:jnwx@jnupress.com


更多推荐内容,敬请关注暨南出版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

可直接跳转暨南大学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