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来信照登】关于“以楷写草”与《天地玄黄》商榷

2015-11-07 天地玄黄书友 天地玄黄

近日看到《天地玄黄》第20期上一篇介绍王羲之《十七帖》学习方法的文章,主要讲了《十七帖》中的《郗司马帖》的笔法技巧。


文中有以下一段话:王羲之的行、草虽然开一代之宗,但他的作品毕竟的更多是以碑刻的形式流传,难免斧凿的痕迹太明显,比如“以楷法写草书”的风格,与明以后的草书家们相比,明显太过匠气。


这段话作为对《十七帖》的评价,我以为是有问题的。先说以楷法写草书的问题。这句话涉及到两种书体:楷书和草书。书分五体----真草隶篆行。每种书体之间确实有区别,但也有联系,书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文中提到以楷法写草书,大概表示这种写法是有问题的。然而,我们来看看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这段话说明了草书和楷书在技法学习上和艺术表现上存在着互通互补的关系,草书大家张旭不仅留下了众多狂草作品,他的楷书作品郎官石柱记自然朴厚,是难得的唐楷佳作。祝枝山,王铎,傅山等草书名家人人都留下了精彩的小楷作品。


实际上我们熟悉的几乎所有草书大家都同时是卓越的楷书家。孙过庭对草书的学习曾下过这样的断语:图真不悟,习草将迷。可见楷书技法的掌握对于草书的创作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写草书的时候体现出一些楷书的技法特点显然不能说是缺点,古人把这种状态称为:作草如真。是很高的书法境界。




再说说《十七帖》与明清草书之间的关系。


草书分为章草,小草也称今草,大草和狂草四类。章草是由隶书演化而来的古老的草书,字字独立,横画和捺画带有隶书一样的波折。


今草,去掉了隶书的波折,笔画减省,但字与字之间基本还是独立的。大草和狂草都强调连带,狂草比大草更自由奔放,字与字之间经常由牵丝连在一起,有时一行字中间都不断开,一笔完成。用线条的起伏跌宕,和强烈的节奏变化表达思想感情。由上可知《十七帖》属于今草,以简净古雅为最高艺术追求。而明清的祝枝山、王铎、张瑞图等都是以大草著称。不同的草书类别有不同的表现技巧和艺术追求。对一般观者来说,自然是明清大草欣赏起来更带劲。但是这显然不是评价艺术水平高下的标准。


我们还是来看看明清之际的高手们怎么说吧。董其昌说:草以《十七帖》为宗。明末清初最杰出的草书家王铎留下了大量临写二王小草的作品。清朝,著名书法理论家包世臣细致入微的探讨怎样学习二王的笔法。可见明清的书法家们也是《十七帖》的粉丝呢。


59 18295 59 10894 0 0 3379 0 0:00:05 0:00:03 0:00:02 337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