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体系

苗英振 学习时报
2024-09-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工作的基础性环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科学准确识才辨才,对于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人民至上,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评价导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体系,必须紧紧围绕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根本要求,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始终把好工作导向。人才评价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要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的全流程各环节充分体现为人民做学问的要求,用鲜明的评价导向引领人才的研究导向。着力解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盲目追逐热点、热衷于编造新概念、学术包装、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等现象加以甄别,真正遴选出那些把目光瞄向广阔大地和人民群众、自觉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创新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人才。通过人才评价“指挥棒”的指引和带动,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培养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研,接地气、通下情的踏实作风;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以优秀成果回应人民关切,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应用在实现新征程中。

突出战略导向,着力服务党和国家重大需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植根于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的中国道路,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体系的内在要求。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注重鉴别和吸收各方面先进分子,为革命、建设、改革各项事业提供了坚实人才基础。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要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强化人才引领驱动,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现凝聚大批优秀人才。着力解决人才评价和人才使用脱节的问题,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重点项目的评价突出党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关键领域、明确战略重点;职称评审、职业技能评价等突出实践性、应用性,从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做到评以适用、以用促评,做到以人才引领发展、保障发展,努力服务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通过人才评价的“指挥棒”,引导人才胸怀“国之大者”、学以致用,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完善标准体系,着力破“四唯”、立新标。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评价体系还不够合理,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等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体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搞“新瓶装旧酒”那一套。立足中国实际,按照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总要求,着力破解人才评价方面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完善符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形成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机制。遵循哲学社会科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标准体系。注重分类评价、分层评价,对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教学实践等不同类型人才,对青年人才、成熟型等不同发展阶段人才,根据实际建立不同的标准体系。丰富评价主体,坚持同行评价为主的同时,拓宽主管部门评价、行业协会评价等方式,更加全面客观评价人才发挥的作用。改进评价指标,注重评价人才理论创新、工作实绩、社会贡献,拓宽代表性成果的范围,从各类代表性成果中考察人才原创能力、应用能力、实际贡献。强化学术诚信和科研道德,把能否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作为评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依据。通过完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真正把那些“甘坐冷板凳”、有真本事的优秀人才遴选出来,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创作优秀成果,成为行业翘楚、名家大家。

 • end •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2年11月14日第4版

本期编辑:翟月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习时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