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藤忠雄只做了一半的设计?背后的大佬竟是TA!

LAC编辑部 LAC景观网
2024-08-30


继上半年的上海展大获成功之后

安藤忠雄全球巡回展打破“一国一展”

又在北京民生美术馆盛大开幕



“如果说联合国冥想中心复刻版

是安藤先生送给北京的礼物,

那么北京也送给安藤先生一份大礼——

一座彩色的光之教堂。”


彩色的光之教堂北京复刻版 © 小马哥


在一天的不同时段里

这座光之教堂变换着色彩

上午斑斓的阳光倾洒在教堂后的白墙上

而到了下午时分

则直接从十字架的缝隙中闯入

发出五彩的炫光


光之教堂北京复刻版的光影细节 © 冉玲于


“安藤先生常说:

‘我的作品中我只做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要交给老天爷去完成。’”


七彩光线下的光之教堂 ©文筑国际 摄影:Studio FF



LIGHT

靠老天“赏光”的设计师

ANDO TADAO


对光影的运用

是除几何形体和混凝土材料外

安藤忠雄建筑设计的另一大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冥想空间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在日本建筑师的谱系中

安藤忠雄算是个“浪人”

没有接受过传统的建筑教育

他对建筑的理解

很大一部分来自全球游学的经历


安藤忠雄游学时期手稿


罗马的万神庙

穹顶天窗中倾斜而下的光芒

仿佛神的启示

让年轻的安藤久久不能平静


罗马万神庙,截自电视剧《美第奇家族》


而在法国更是亲身体验了

偶像柯布西耶的作品朗香教堂

毫无装饰的白墙成为光线的舞台

富有表现力的光影变化让他心潮澎湃


朗香教堂内部 © Gili Merin


此后,安藤便疯狂迷恋上了光线

除了光之教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冥想空间

小筱邸、地中美术馆等众多作品中

也将这一元素发挥到极致


地中美术馆的光影细节 © setdeco.tumblr.com

21_21 设计视界的光影细节 © Jimmy Jin


此外,安藤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摄影迷

而他的摄影作品似乎永远离不开

光影的主题

在此次北京展中展出了多幅摄影作品

每一张的构图与色调都值得细细回味


安藤忠雄作品中的光影©冉玲于

安藤忠雄的建筑摄影 - 地中美术馆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安藤忠雄的建筑摄影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GARDEN

庭园文化影响的自然观

ANDO TADAO


光影并不是启发安藤的唯一自然元素

在他的设计哲学里所推崇的

其实是对自然景观的感性认识

与专注于设计本身的当代建筑不同

他更愿意关注建筑与自然的交流融合

并坚信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媒介


水之教堂 © 白鸟美雄

风之教堂模型 © 冉玲于


安藤曾撰写《庭园的建筑》一文

表示日本庭院文化中蕴含的

对自然的独特感知

已经渗透到了他的无意识记忆中


西芳寺,又称“苔寺”


在设计1984年设计小筱邸时

他第一次将庭园视作建筑问题

用借景的手法将周围景观收入室内

建筑与庭园在这里共存

二者地位相当


纪录片《安藤忠雄:武士建筑师》视频截图

小筱邸,安藤忠雄


“自然不是用于抗拒或征服的事物

我们应该渴望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于是他执守着“隐形建筑”的主题

让建筑跟随着地形

遵循着生物扩散增殖的方式毫无计划地发展


位于直岛的地中美术馆

真驹内泷野陵园 头大佛 ©小川重雄


正是基于日本庭园文化中衍生的自然观

让安藤关注对草木、光、水、风

自然元素的抽象

进而让作品中展现近乎神性的气质


小筱邸,安藤忠雄 © Kazunori Fujimoto



JAPAN

日本设计师的自然情结

ANDO TADAO


当然,安藤并不是第一个关注

建筑与自然关系的设计师

在受到庭园文化的影响的日本

对这方面的探索走在国际前沿

黑川雅之的《日本建筑的自然之心》中

认为东方思想强调不与自然敌对

而是把自然引向人类



藤本壮介被称为“自然派金童”

也是一位致力于建立人与自然、

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的建筑师

他设计的蛇形画廊展亭

就像一朵没有固定形状的云

简单又复杂的形式

引导人们思考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蛇形画廊展亭,藤本壮介 © Iwan Baan


妹岛和世则运用白墙、玻璃和纤细的柱子

打破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

形成纯净轻盈的流动感

甚至串联起抽象的时间概念

如今年东京奥运会期间的作品“水明”

用静静流淌的水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水明,妹岛和世


妹岛的伙伴西泽立卫则致力于探讨

建筑设计界一个无解的难题:

实现建筑与环境一同的永续存在

他在为东京的森山先生设计住宅时

竟给了业主一个有10个分散建筑的“村落”

形成一系列内向的小花园

并建立了与外部街道的景观联系


森山邸,西泽立卫


石上纯也提出要创造风景一般的空间

让界限模糊,空间最大限度消失

让植物成为凌驾于建筑的存在

他为2008年威尼斯双年展设计的日本国家馆

几乎感觉不到建筑空间的存在


2008年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石上纯也


日本的“自然派建筑师们”共同努力

专注于让建筑消隐在自然之中

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水庭,石上纯也  © Nikissimo Inc



NATURE

自然:永不枯竭的灵感来源

ANDO TADAO


让我们把视线看向更广阔的世界

全球各地的设计师们也在纷纷探索

自然元素与空间艺术的结合


只是对光线,就有很多种解读

如为阳光专门设置的孔洞

让光斑在地上划出时间的轨迹


上海天文馆,Ennead Architects © 胡艺怀

纽约OBOLIN雕塑,变化的投影反映出太阳的移动。©Courtesy of Steven Holl Architects


如运用反射材料

将光线和热量投射到城市街道


西班牙伊比沙岛上的金色太阳,SpY


又或者加入水的元素

与光线结合形成偶然的彩虹


日本灵雾光舞,James Tapscott


又或者是

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流

变成可以感知的形态


阿姆斯特丹灯光展“光波”,Jólan van der Wiel + Benthem Crouwel Architects


又或者让水的声音

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Gustafson Porter + Bowman事务所 © Helene Binet

比利时雨放大器,Matthijs la Roi Architects © naaro


再或者利用镜面反射

构成真假难辨的无限空间


莫斯科黑色广场,Gregory Orekhov © Ivan Muraenko


或者用塑造地形的方式

再现大海、山岭、河流等大地景观


风暴国王波场,林璎 © Jerry Thompson, courtesy Storm King Art Center


在这个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时代

与自然的关系将成为每一位设计师

不可回避的命题

正是这些建筑师、景观师或是艺术家们

用不同专业下的不同视角

为地球带来了丰富的景观遗产



- 彩蛋时间 -




END

编辑 | Xixi

审校 | 佘佘,小马哥


扫码加入景观项目分享群

获取更多项目信息


- 推荐阅读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LAC景观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