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苑 | 谢朝群 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

谢朝群 何自然 语言服务 2020-01-19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哦!

提要
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它可以在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层面得到体现,语境经常内嵌于语言模因之中。语言模因本身不但具有意义,而且还能引领出浮现意义;浮现意义可以演变成缺省含义。语言模因既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催生社会实践的潜在动力。语言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表达需要对已有模因进行重复使用,还可能在此基础上类推出新模因。重复与类推是模因复制与传播的重要机制,而这一切与人的模仿天性不无关系;模因就是模仿的产物。本文最后探讨语言模因的含义,指出模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人类本来是也应该是模因的主人,但却经常成为模因的机器。
关键词
语言模因、社会实践、语境内嵌、重复、类推、模仿

1引言

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1976)在他的《自私的基因》最后一章中问道:文化领域有没有一种类似基因的东西,也在文化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呢?Dawkins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除了DNA以外,还存在另外一种复制因子。他将这种复制因子命名为“模因(meme)”。“meme”源自希腊词“mimeme”,意指“被模仿的东西”。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或者说是文化复制因子,它的核心是模仿。具体说来,它可以是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的模式(Dawkins 1976:206;2006:192),也可以是科学理论、宗教信仰、决策程序、惩罚模式、客套常规;等等。简而言之,任何想法、说法和做法都有可能成为模因。现实生活中的模因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当看到某种现象出现并得到传播时,我们能够认出那是模因作用的结果(何自然2005)。最近,有学者宣称,模因学说在西方已被搁置起来。事实并非如此。近年,Sperber(2000,2006),Levinson(2003,2006),Millikan(2004,2005)等研究均对模因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2005 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Kate Distin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著《自私的模因》。Distin的论述让我们看到,既然语言是人类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模因论能够也应该对语言起源和语言使用问题作出新的解释。Chilton(2005)则从语言和认知层面分析了具体语篇中的隐喻表达,认为思想观念传播问题可以从模因的角度进行解释。Johansson(2005:29)指出,虽然模因论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但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化、思想和语言的进化问题。为了纪念《自私的基因》一书出版三十周年,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 年隆重推出《自私的基因》第三版(Dawkins 2006),同时还出版了由Dawkins 以前的学生Alan Grafen和Mark Ridley负责主编的论文集《理查德·道金斯:一位科学家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著名学者如Daniel C.Dennett,Steven Pinker,Philip Pullman,Matt Ridley等在书中就Dawkins对当代科学与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各抒己见。此外,美国EBSCO 学术期刊数据库日前已经将专门研究模因论的网上学术期刊Journal of Memetics全文收录,读者可以从该数据库全文下载该刊发表的所有论文。这不但有助于模因论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而且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模因论“正名”,帮助模因论逐渐走出学术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应该说,模因概念及其相关学说已经进入人们的研究视线,成为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热点之一,而模因论与语言之间的界面研究则才刚刚起步,还比较零散,尚未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如Worden 2000;Ritt 2004;Xie 2007;He & Xie forthcoming;何自然、何雪林2003,何自然2005,何自然、谢朝群2005,陈琳霞、何自然2006,蔡少莲2006),值得开发的重要研究议题还不少。本文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阐述语言模因概念和解释语言模因现象,希望能为语言学习、理解及其使用带来一些新启示。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2语言是一种模因

2.1 语言与模因Dawkins起初认为模因是文化模仿单位,后来又将模因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Dawkins 1982:109)。这样的提法比较抽象,Blackmore的讨论则比较具体,她紧紧扣住模仿的概念,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Blackmore 1999:66)。如此看来,任何东西,只要有人带个头,并得到别人的跟进,加以模仿、复制与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联系语言而言,我们可以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语言作为一种模因,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与历代语言使用者的不断模仿、复制与传播是分不开的。如果语言不再为人所模仿和使用,那它必然逐渐被人遗忘并走向消亡。“人”字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活跃的模因,具有相当强的复制能力,可以复制出“男人”、“女人”、“媒人”、“美人”、“每人”、“鄙人”、“老人”、“人民”、“人家”、“人物”、“人缘”、“人员”、“人工”、“人流”、“人选”、“一个人”、“中国人”、“木偶人”、“人造卫星”、“人山人海”、“我是中国人”等词语模因和句子模因。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作为模因,其成功或失败与其本身复制能力大小密切相关。Dawkins在《模因机器》(Blackmore 1999:vi)一书序言中曾举一例。在meme一词被创造出来之后,还出现了另一个与meme具有竞争意味的新词,叫“文化基因”(culturgen,详见Lumsden & Wilson 1981)。由于meme与gene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其他词组合还可以造出新词,形成新的模因或模因复合体,如meme pool,memetype等,而culturgen在外形、发音和造词能力等方面均处劣势,因而没能打败meme而成为强模因。其实,就连Wilson 自己似乎也认可了meme:该词在他独立撰写的一部专著(Wilson 1998)中就用过八次,而他自己杜撰的culturgen在同一书中却只出现了一次。meme作为一个模因,其复制力大大超过了culturgen。除了语词、句段乃至篇章本身之外,一定的社会实践也会令语言模因的意义得到扩展、延伸或变异。根据《辞源》提供的解释,“女郎”一词最早出现在乐府诗集里的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意指年轻的女子。“女郎”这个词语模因经过人们的长期复制传播一直存活到现在。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上映,片中与风流的詹姆斯·邦德搭档的漂亮女演员被称为“邦女郎”。从此,电影界被导演器重并最引人注目的漂亮女演员经常被称为“×女郎”,张艺谋担任导演的影片中扮演女主角的就成了“谋女郎”:(1)a. 谋女郎“李曼”域名被抢注可转卖18万?(搜狐网2006年2月27日)b. 张艺谋开口评价两代谋女郎:章子怡比巩俐强(人民网2005年1月20日)c. 董洁被打入冷宫“谋女郎”变成霉女郎(雅虎网2005年4月20日)从(1c)可以看出,从“谋女郎”还派生出了“霉女郎”。再看“变脸”。我们知道,“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用于表现剧中人物情绪的突然变化,或惊恐,或绝望,或愤怒等。如今,“变脸”这个词语模因也发生了变脸,不再局限于指称川剧表演:(2)a. 斯琴高娃奚美娟荧屏忙“变脸”(《上海文汇报》2003年7月31日)b. 冷空气迟到一天明日进广东威力减弱天气要变脸(《南方都市报》2004年11月24日)c. 快乐大本营昨日“变脸”(《三湘都市报》2004年11月20日)以上各句中,“变脸”之意义虽与“变化”大致相当,但具体指称内容并不一样:(2a)中的“变脸”指的是演员一改以前的屏幕正面形象,转型演反面角色,(2b)的“变脸”系指天气变化,而(2c)的“变脸”则是指“快乐大本营”这个电视节目内容发生变化。2.2 语言模因、语境与意义从例(2)可以看出,语言模因的解读的确需要借助语境,但这里的语境不一定就是指语言模因使用的具体语境,而很可能指语言模因经过频繁使用之后所沉淀下来的缺省语境,就是说许多时候语境早已内嵌于语言模因之中,语言模因具有自己的语境,每个语言模因总是流露或暗示自身在某个或某些语境中使用过的痕迹。其实,语境先于意义而存在,当意义产生之后,语境就内嵌在意义之中,二者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另一方面,意义本身所具有的弹性使它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新语境。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区分出两种语境,一种是缺省语境,即语言模因自身所携带的语境,这是语言模因在某个或某些语境中反复使用后逐渐固化的结果;另一种语境就是语言模因使用的具体新语境。在实际话语解读过程中,首先被激活的不一定是语言模因使用的实际语境,而经常是内嵌在语言模因里面的缺省语境。据此,我们似乎还可以区分出两种意义,即与缺省语境对应的缺省含义和与新语境对应的浮现意义(参阅Levinson 2000;Recanati 2004;Jaszczolt 2005;Wilson & Carston 2006)。时下颇受国内外语言学界关注的认知语言学(如Turner 1991:206;Fauconnier 1994:xxiii;Dancygier 2006:6)宣称,语言表达本身不具有意义,它们只是促使我们借助已经掌握的认知过程建构出浮现意义(emergent meaning);话语的意义决不在语词之内。语言模因究竟有没有自己的意义?可以这么说,语言模因的意义最初是由语言使用者赋予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缺省含义,语言模因的缺省含义也因此成为人际互动交流的重要基础之一(参阅Lewis 2002:160-202;Gu 2005:1-48)。诚然,在新语境中,语言的确能够引领出新的意义,但我们不能因此贬低语言自身意义的重要性甚至否定语言自身意义的存在。如果语言本身不具有意义,为什么许多高校纷纷将原来的“外语系”更名为“外语学院”呢?如果语言本身不具有意义,为什么有人会说“虽然都是在食堂工作,但炒菜总比洗碗好听”呢?如果语言本身不具有意义,为什么某车主偷偷将他的车牌号“6657”用涂料改成“8887”呢?如果语言本身不具有意义,人类言语交际何以成为可能呢?在实际语言互动中,如果没有以语言意义为基础,说话人意欲传递的意义又该如何引领出来呢?语言本身不但具有意义,而且还能引领出新的意义;换言之,语言的浮现意义是以字面意义或缺省含义为基础的。需要指出的是,缺省含义与字面意义和语境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缺省含义可能是字面意义也可能不是,而语境意义可能是字面意义,也可能是缺省含义,还可能是由字面意义或缺省含义与互动新语境的诸多因素共同引领出来的浮现意义。若从语用化(pragmaticalization)角度考虑,缺省含义最初是由具体说话人意义所沉淀下来的,即模因宿主在互动交际过程中赋予语词以新的含义,这就是所谓的“浮现意义”。如果这些新的浮现意义使用频率比较高,能够得到广泛复制和传播,它们就有可能慢慢沉淀下来而成为该语词的缺省含义(参见Levinson 2000:21-27)。当我们说语言意义中具有模因的成分时,我们主要指字面意义或缺省含义。当然,模因宿主还可以结合自己的表达需要或语用意图使原有的字面意义或缺省含义重新产生新的浮现意义,如此往复。比如“小菜”这个词语模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其字面意义主要是“小碟盛的下酒饭的菜蔬,多为盐的或酱腌制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菜”开始拥有了“轻而易举的事情”的浮现意义,后来,该浮现意义经过重复使用慢慢沉淀下来,逐渐演变成缺省含义。“小菜”在不同实际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语境意义,它可能是上面提到的字面意义或缺省含义,也可能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你怎么都做不了呢?”或“你说容易,那你自己干嘛不做做看呢?”这样的浮现意义。语言和语言使用者就是如此神奇。

3社会实践与语言模因的传播

3.1 社会实践与语言模因的关系3.1.1 语言模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语言模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经常与具体的社会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新模因的产生。2005年夏天,随着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的热播,“超级女声”、“超级女生”以及它们的缩写形式“超女”在全国大江南北迅速流行开来,成为新的模因。2006年2月12日下午,我们将上述三词输入网络搜索引擎,分别检索到约5,710,000项、6,710,000项和6,710,000项的查询结果,试举几例:(9)市场刮起“超级女声”服饰风(阿里巴巴网2005年9月6日)超级女生选唱还是选美?(四川在线2004年8月24日)明星也成超级粉丝徐静蕾狂追超女纪敏佳(《天府早报》2005年8月9日)顺便指出,“超女”的前身是“超男”,因为“超男”比赛早在2004 年就亮相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后来湖南卫视借鉴该节目推出了“超女”比赛。“超女”比赛无论是“不设门槛的报名”还是原生态的比赛环节都直接取材于“超男”比赛。“超级男声”播出后在湖南当地反响不错,但因外地观众关注不足,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打开知名度。由此可见,越受关注的东西,就越有可能成为模因。如今,与“超女”相对的“超男”也跟着流行起来了。2006年2月14日上午,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共检索到约225,000项的查询结果,比如:(10)湖南卫视、天娱否认确定“超男”今年开唱(《华商晨报》2006年1月12日)19 岁超男“炮轰超女”10天赶稿火速出书(《新闻晚报》2005年9月16日)辽宁“超男”徐明两榜两价差距达40亿(《华商晨报》2005年11月4日)最近,还有几个从“超女”复制过来的模因,如“炒女”(指炒作)、“钞女”(指钞票)与“抄女”(指抄袭)也跟着流行起来了:(11)声势越造越大超女变“炒女”(《新闻午报》2006年6月4日)李宇春7 位数代言广告天娱笑看“ 钞女”(新华网2005年8月31日)李宇春:从“超女”到“钞女”、“抄女”?(人民网2006年6月14日)不过,更为火爆的当属PK一词。借助《超级女声》的力量,PK已经成为一个时尚、出镜率相当高的模因。PK最原始的英文全名一说是“Penalty Kick”,另一说是“Penalty Killing”,中文意思是“罚球”。后来,随着网络游戏的流行,PK又逐渐发展为“People Killer”or“Player Killing”,意为“砍人,攻击”或“玩家杀手”。如今,PK经常用来指“一对一的决斗或单挑”,具有“比赛一定分出胜负”的含义,但一般可泛指“较量”、“对决”的意思。2006年2月12日下午,我们将PK一词输入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到的查询结果竟有约42,900,000 项,远远超出“超级女声”、“超级女生”或“超女”的检索结果,大有“超女歇了,PK火了”之势。试举数例如下:(12)液晶PK等离子(《广州日报》2006年10月19日)空间 动力 油耗 技术参数——福克斯PK标致307(《新京报》2006年1月23日)元宵晚会今日上演揭晓评选结果春晚节目继续PK(《北京晨报》2006年2月12日)如今,PK模因火了之后,“PK”事件也多了起来,动不动就有谁找谁PK,仿佛不PK一下,就对不起这个时代,就不够时髦、不够新潮一样。需要指出的是,如今PK热潮已经由风靡走向了泛滥,无论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只要牵扯到竞争、比较的意思,大都以PK代之。这些都在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规范,对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3.1.2 语言模因是社会实践的潜在驱动力语言模因不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还是催生社会实践的潜在动力。这一点在前面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来,这里主要从理论层面做些粗浅思考。我们在2.2中提到,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不但具有意义,它还能引领、生成新的意义;语言使用者经常能够在语言字面意义或缺省含义的基础上附加上自己意欲传递的所谓浮现意义。语言模因能引领行动,引领社会实践,成为催生社会实践的潜在动力。当我们探讨语词力量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在探讨模因的力量,因为语词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词之中。许多时候,语词的确是中立的信息载体,但更多的时候,语词是一种武器,既可爱又可怕,甚至可恨,让人欢喜让人忧。语词能创造幸福,但也能制造痛苦。如此看来,语词不但有力量,而且力量还不小。汉语中的“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等等模因就足以说明语词的力量,而这一切的一切主要是因为语词不仅仅是语词,语词本身就是行动,而且还能诱发行动。把语词看作行动并不是什么新观点。Wittgenstein(1998:53)就曾经明确提过:“语词是行动。”而Austin(1979:249)也说:“当我们在陈述、描写或报道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实施某种行为。”但是,仅仅把语词看作行动还不够,还不足以把语词的力量挖掘干净。人们还把许多精力放在语词意义探究上面。Wittgenstein(1958),Austin(1979),Grice(1989)就是这样。关联理论也同样注重意义的探讨,认为交际成功的标志并不是看听者是否识别出话语的语言意义,而是看听者能否从话语推断出说者的意义(Sperber & Wilson 1995:23)。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词本身不但是行动,它还可能催生新的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语词具有说服功能和暗示与引发联想的本质特征,它可能会使接收者在输入语词的基础上形成心理表征,并依据该心理表征对现存心理空间进行修改、糅合或离析,甚至把旧的心理空间删除,构筑出新的心理空间。而这一切之所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多亏语词字面意义或缺省含义的帮忙。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利益关系的交际场合,交际一方经常利用另一方对语词字面意义或缺省含义的认同来传递自己的语用意图,力图控制另一方的思想,诱发、改变或抑制对方的行动,最终产生符合自己一方的利益。因此,当涉及到利益关系的时候,交际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传递意义,而是诱发、改变或抑制行动。也就是说,从说话人角度来看,交际不但要传递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催生行动,催生出符合说话人意图的行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语言模因是社会实践的潜在动力。3.2 语言模因的传播机制根据我们目前的理解,语言模因主要有两种复制方式,即重复与类推。“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后来得到人们广泛模仿复制,逐渐成为一个模因:(13)a. 发展才是硬道理小平一句话促进了中国面貌的改变(新华网2004年8月18日)b.“深圳速度”彰显“发展才是硬道理”(新华网2004年8月18日)c. 高级车新趋势:安全才是硬道理(中国汽车网2006年8月29日)d. 免费才是硬道理:简评几款非盈利截屏软件(太平洋电脑网2006年8月2日)(13a)和(13b)属于直接套用即重复。在实际互动交际中,很多话语与其说是表达者临时自由生成或创造的结果,不如说是记忆的再现,这是一种重复。此外,语言使用者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通过类推的形式创造出新的模因变体。(13c)和(13d)就是如此。再比如,当一个人学会了“我是中国人”这个模因之后,他或她可能会类推出“你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等语言模因变体。由此可以看出,模因使用者经常会根据表达需要,在原有模因基础上类推出新模因,这与其说是模因本身的创造性,不如说是模因使用者的创造性。模因使用者经常会利用谐音关系类推出新模因,而语言也随着新的模因变体不断涌现而得到扩散和传播。比如例(14):(14)治理“跑部钱进”,制度规范是关键(《工人日报》2005年12月6日)“跑部钱进”折射行政权力运作失范(网易网2006年1月31日)“跑部钱进”,不跑不前进(《南方都市报》2005年12月5日)时下许多传媒经常用“跑部钱进”来形容一些地方驻京办事处的不恰当做法,即到国家相关部委打探消息,看哪里有钱和项目,然后写报告、找关系,争取获得经费。该模因巧妙地利用了“跑部”与“跑步”、“钱进”与“前进”之间的谐音关系,相当形象。2006年2月15日晚,我们将“跑部钱进”输入网络搜索引擎,共检索到约1,690,000项的查询结果;2006年3月2日上午,相关查询结果已经攀升至1,830,000项。“跑部钱进”模因目前颇为流行,而且,还由此类推出了“要想富,多跑部”、“跑部公关”、“大跑大发展、小跑小发展、不跑没发展”等相关模因。再举一例。影片《大话西游》不乏精彩台词,而最经典的有以下一段独白:(15)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上面这段话被反复炒作,在网上广为流传,成为一个强模因,语言使用者或是一字不改,直接套用原模因,或是根据表达或语境需要在旧模因基础上类推出新模因变体。2005年4月23日,我们将“大话西游之……版”输入网络搜索引擎,共检索到约358,000项的查询结果,2005年7月10日,约872,000项。到了2006年2月13日上午,相关查询结果已经攀升到约1,680,000项。限于篇幅,这里只摘录数例与原对白相对应的部分:(16)《大话西游》之彩票版:曾经有一组号码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组号码说三个字:‘就是你’。如果一定要给这组号码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下星期!《大话西游》之IT版:曾经有一堆宝贵的钞票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烧完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再给我一个烧钱吹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字:我爱e。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e往无前、泡沫一万年!《大话西游》之考研版:曾经有一份认真的复习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教委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自己说三个字:学彻底。如果非要在这份学习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就半年!如今,网上还流传着该经典台词的各地方言版和外文版,如湖北话版、山东话版、四川话版、广东话版、东北话版、德文版、英文版等等,不一而足。在当今社会,网络、报刊杂志以及电视等传媒为模因的大量复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为模因的此消彼长提供了条件,而类推对于语言使用和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隐藏在类推现象后面的是人的认知能力。汉语成语“举一反三”说的其实就是类推。类推不仅有单一类推,还有多重类推。类推也离不开重复,类推经常以重复为基础。我们甚至可以说,许多时候,重复就是类推,我们经常可以从重复使用话语中类推出新的浮现意义。也正因如此,我们认为模因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异,就是说重复和类推都可能导致语言模因发生变异。模因的变异从本质上可以说就是意义的变异,虽然有些模因在形式方面并没有发生丝毫的变化,但其意义很可能因语言使用者的表达需要而发生变异。“谁动了职业新人的‘奶酪’?”中的“奶酪”是一个模因变体,这里的“奶酪”指职业新人的利益问题。此外,模因的传递不仅仅依赖其自身的条件,许多时候,它也可能是人为力量强加的结果,受人为的操纵。也就是说,语言模因之所以能够传播,不仅在于其本身的内容,还在于使用模因的主体。不过,模因形成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它必须不断得到复制,在复制中得到生存。下面谈谈模因复制与模仿之间的关系。重复与类推都必然涉及到模仿,而复制本身就是一种模仿。因此,模仿可以说是模因得以传播的关键。模仿是人类具有的天性,但模仿却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概念。“模仿”一词的传统意义使我们不能对它的作用和功能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客观的评价,总以为模仿是不好的,模仿缺乏主见或创见。其实模仿行为的实施过程往往会有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聪慧”(Blackmore 1999:3)隐藏其中,模仿甚至是一种创新。模仿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形式方面的模仿,也可以是意义方面的模仿;模仿不是百分百的原样“克隆”,创造经常源自模仿。当某种想法、说法或做法出现,在别人对它进行复制或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想法、说法或做法得以仿制与传播,它才具有模因性。模因就是模仿的产物。我们这样说还有另一层意思,即任何新想法、新说法或新做法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以模仿现有存在物为基础的。当然,人的模仿能力会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个人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不同答案,做出不同解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总之,语言模因的传播机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归根结底与人类心智密切相关。

4余论:我们赖以生存的模因

我们认为语言模因是一个概括力比较强的概念。隐藏在语言之中的概念、意义、思想、信念、知识等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模因。也就是说,语言模因不但指语言形式本身,它还包括隐藏在语言形式背后的东西。这东西既可以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预设、概念、意义或思想等,也可以是语言形式使用者透过语言形式意欲表达的预设、概念、意义、思想、信念、欲望或意图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模因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似乎都可以借助模因概念作出合理的说明与诠释。如果仔细观察周遭的世界,我们或许能发现,模因现象几乎无处不在;可以说,我们生活在模因的海洋,我们的世界被模因包围着;人的一生就是选择、淘汰、学习、积累模因的一生。模因左右着我们的存在,左右着我们的交际,并在我们生命旅途中不断更迭或升级,直至生命停止的那一刻。模因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但也会给我们带来悲伤和痛苦。模因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它不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且是催生社会实践的潜在动力。人类本来是也应该是模因的主宰,人类在模因使用和传播方面本来具有也应该具有主体性,可是,富有讽刺意义的是,和语言一样,模因的魔力,模因所表现出来的诱惑力,恰恰在于模因经常可以超越人类而成为主宰。举例来说,人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习得了各种各样的模因,而名利模因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经常在各种模因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深深地影响着一些模因宿主的言语行为,许多人的许多言语行为正是受到了名利模因的驱动。人本来是也应该是模因的主人,但却经常成为模因的机器。这是很耐人寻味的。一些学者对模因论持怀疑或反对态度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任何一种理论或方法都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模因论也不例外。模因问题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模因现象几乎无处不在,模因可以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陌生是因为隐藏在模因现象背后的东西经常加重我们思考的负担。目前,我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模因与语言之间的界面研究,其目的是为了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和解释语用现象,并进一步加深对人自身的认识。我们似乎更应该去思考模因论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而不是去争论模因论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相信,模因论或许可以加深或改变我们对语言、文化、大脑以及人性的一些看法和认识,更多的相关成果必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而涌现出来,为我们更好地学习、运用语言以及理解人类自身带来更多启示。


本文来源:《现代外语》(季刊)2007年第1期。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作者简介:谢朝群,1973年出生,福建东山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语用学、语言社会学、语言哲学、文化交际等。
何自然,1937年出生,广东中山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用学创始人,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创始人、名誉会长,国际知名语用学家。自1978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两百篇,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语用学概论》(1988)、国内外第一部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著作——《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2014),出版其他有关英语语法及语用学的译著、论著及合著十多部,入选2008年第二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文学学科)。


语言服务微信号:Language-service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详情可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