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作手记①| 那些从事殡葬工作的年轻人

王梦茹 生命桌游
2024-09-22


推荐语:

春天已悄然而至,但冬天里发生的故事我想依然值得被所有人铭记。

借采访人河南工业大学新传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王梦茹、郭含香同学的作业《于生命终点盛放——从事殡葬工作的年轻人》以及背后的创作者手记,把疫情期间殡葬从业者的工作剪影雕刻进时光,以此致敬那些夜以继日的白事天使,同样悼念在此期间逝去的每一个灵魂。


创作者手记

- 王梦茹 -
从选题的构思到采访、创作,历时一个多月,我们总算是完成了这个作品。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个行业,是偶然看到的一张殡葬专业的课表,那些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让我很好奇。再到2022年,《人生大事》、《三悦有了新工作》等影视作品的热播又一次把殡葬行业呈现在我眼前,我开始琢磨着自己也是不是也可以拿起笔写一些关于这个行业的东西。

到了2022年末的《融合新闻作品创作》课程上,我们被要求提交一份融合新闻作品作为考核。因为创作周期相对较长,老师提醒道:“选择受时效性影响不大的选题”。和小伙伴商量之后,我们把殡葬这个选题报了上去。
那时的疫情防控刚刚有放松的苗头,许多同学疫情相关的选题受政策影响失去了其价值,以至于被迫更换。而我们的选题是不需要更换的,为此,当时的我还沾沾自喜。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疫情放开后感染人数飙升,大规模感染也带走一部分人的生命,殡葬业的工作量陡然增加。从12月中旬起,整个殡葬行业陷入连轴转的超负荷状态。


12月16日,我们首先进行了第一次顺利的采访,没想到也就成了最后一次顺利的开展。12月的后半个月里,我已经记不清楚自己问了多少个殡葬从业者,得到的回答都是:最近实在太忙。我关注着他们的社交账号,他们的动态发布时间变成了深夜、凌晨,我向他们发起的采访邀约,不论是同意还是拒绝,也时常在凌晨才能得到回复。“我已经连轴转二十多天了,每天三点起来上班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实在没有精力接受你的采访”,这样一番话让我面红耳赤,我像一个无情的“闯入者”。
依旧亮着灯的殡仪馆
但我们还是幸运的,因为最开始的采访对象就定下来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也确实在后续的采访中成为了比较容易的突破口。因为目前的殡葬专业学科情况限制,殡葬专业学生的培养周期相对较短,这也意味着和我同龄的他们现在已经在殡葬一线忙碌着。在我焦头烂额地寻找采访对象时,还是有几位参加工作不久的殡葬从业者愿意尽自己所能为我提供一些帮助。因为他们实在忙碌,我们的采访形式也做了一些调整。为了减少不能即时交流带来的沟通障碍,我提前把问题整理好发给他们,他们抽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回复。他们也会主动地分享一些自己写过的小文章,帮助我更好地了解殡葬行业和他们个人的经历。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得到他们认认真真的回应。看着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天框,或许我们的交流有些慢,但这些话语很有分量。尽管我们隔着屏幕,但我似乎能看到他们忙里偷闲,用五分钟飞快打字回复我的场景。有时候回复了一条消息人就消失了,两个小时以后回来对我说:“抱歉刚刚又去干活了”。那些日子我也时常捧着手机,就为了能和他们实时地聊上几句。我很感谢他们,感谢他们愿意和我分享这些,也感谢他们对人类生命的服务,这个行业有他们这样的新鲜血液是幸运的。

工作一角
因为采访需要,我们添加了彼此的微信,也给了我更加接近他们的途径。我会看到他们朋友圈的状态分享,工作之外的他们同样也都是富有朝气的年轻人。有时候想起之前我们没有聊到的一些情况,他们会跑来再进行补充;有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也会跑来跟我吐槽。有一次其中一位告诉我,他年老的长辈也感染了新冠,他很想放下一切跑去照顾家人,可事实是不允许的。我笨嘴拙舌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好在他很快地调整过来,发出“真的很想休息”的感叹又很快投入工作中。我喜欢他们跟我分享日常,我也不介意做他们的互联网树洞。
我很想把我了解到的关于他们的一切都写进文本里,我想告诉所有人殡葬从业者不应该只是新闻报道里的职业名词,他们各有各的鲜活。但这很难实现。
由于种种情况的限制,我们与这些殡葬从业者的交流全程在线上进行,这也成了我们最大的遗憾。没能亲身走进殡仪馆去体验和观察那些触动人心的场景,我始终觉得这样的作品是不完整的。但没关系,我不会放弃后续对这个新闻作品的补充和深化,也期待着到殡葬行业的工作状态平稳之后,我能有机会真正走近这些从业者。


文字| 河南工业大学 王梦茹

推荐语| 生命桌游设计师 顾洋

美术设计| 石浪浪 

排版| 琳娜

把生死教育变成游戏,为黑暗点亮光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生命桌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