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发地区致胜:在资源整合和品牌重塑中实现位势转变——以上海金山区为例

刘细彦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金山区委研究室二级调研员  刘细彦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客观问题,如何做好发展文章,实现后发制胜?夯实基础、锻造长板、激活禀赋,是练好“内功”的不二法门,而想要实现转型升级、弯道超车,功夫往往在诗外。


金山区位于上海西南隅,与浙江嘉兴区域接壤,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块头小、步子慢,顶着农业大区的帽子,过着财政穷区的日子。建区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一批批项目在落地、一个个园区在雄起、一组组数据在闪光,尤其是近期提出全面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更是点燃了金山人奋起超越的梦想。


实践证明,唯有保持定力,才能在资源整合中得到最优解;必须匠心独运,才能在禀赋激活中实现品牌重塑,最终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发展。


辩证审视环境,着力营造环境,把劣变成优 


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环境的优劣往往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表面看,优势和劣势是相互对立的,但这种对立并不是隔绝的鸿沟,而有着转化的桥梁。只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去发现、挖掘潜能去改变,就可以把劣势变成优势、把优势变成胜势。


(一)发挥“两个扇面”作用,把地理环境偏远的劣势转换为“桥头堡”通达的优势。孤立地、静止地看,金山远离上海中心,与浙江交界,区位劣势明显。但系统地、辨证地看,金山有着“两个扇面”的独特区位优势,由此而形成宏大布局,放大发展力量。


“北扇面”,立足金山眺望市区,金山是上海的远郊城区,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可承接市区的优质资源、强势产业、便捷交通等辐射。


近几年,市区优质教育、医疗和人才、资金等资源不断流向金山,产业合作成为常态,市区与金山的公共交通也日益便捷。


“西扇面”,立足金山顾盼浙江,金山是浙江与上海连接互动的纽带,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可与长三角周边城市对接联动、合作共赢,发挥门户节点城市的功能,由此而双向赋能、助推发展。



近几年,金山区积极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企地合作、区区合作、沪浙合作,实现由依靠中心城区辐射的“一个扇面”向承接市区辐射和对接浙江的“两个扇面”转变,努力打造上海和浙江毗邻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二)滚动推进环境整治,把生态环境污染的劣势转换为绿色生态发展的优势。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是后发地区必须破解的难题。后发地区在追赶型增长阶段,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出现“经济这条腿长、环境这条腿短”的现象,陷入“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窘境。


金山曾经选择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小化工、小电镀、小塑料等产业无序扩张,导致优质资本进不来、优秀人才留不住,付出过巨大的代价。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金山区委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重整河山,“十三五”时期扎实开展两轮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入301.7多亿元,完成整治项目735个,涵盖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改造、废气深化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在“十三五”末,金山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2%,比“十二五”末提高18.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2微克/立方米,比“十二五”末下降45.8%。全面消除769条段劣V类水体。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生态环境的蜕变,使金山得到“大而优”资本的青睐。投资5.5亿美元的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项目,两年来经过多家多轮博弈,最终“花落金山”,预计2024年初建成开园,成为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度假区之一。



(三)坚持公正需求效率导向,把营商环境差的劣势转换为营商环境好的优势。后发地区往往营商环境差,不仅难以吸引高能级项目和优质资本,甚至现有的企业也可能迁走,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


金山区在加强基础设施、平台功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坚持公正、需求和效率导向,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营商环境。着力营造公正的法治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特别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真正让企业家在金山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扎实推进企业需求闭环响应机制改革,以线上云平台服务和线下派单服务为依托,构建服务企业“一揽子”闭环响应机制,保障“企业一吹哨,政府就上门”,使服务企业碎片化、形式化等问题逐步化解。积极探索和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让一张流程图实现全链条并联审批,一个时间表确保项目与时间赛跑,一个工作日完成全部审批流程。


金山区营商环境的改善,引来八方商贾聚集,2020年内外资签约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600亿元,历史新高,经济领域存在的“马太效应”得到有效破解。


辩证审视资源,主动生发资源,把无变成有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多寡决定着发展速度的快慢、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绩效的好坏。资源虽然具有稀缺性,但这种稀缺并不是绝对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破除惯性束缚,就能推动资源的生发,实现资源从无到有的华丽蜕变,一样地书写时代华章。


(一)推动“制造”到“智造”,特色产业从无到有。后发地区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而且一般囿于传统制造业领域,不转型则无出路,不增新则无腾飞。而金山区选择了“双轮驱动”:


一个轮子是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特别是对化工产业,坚决告别“傻大粗”,不搞“按吨卖的化工”,朝着“精绿高”的方向转型,做“按斤、按克卖的化工”,加快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高端弹性体、新型涂料、氢能源等产业,实现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


2021年新年伊始,总投资35亿元的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金山开工,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


另一个轮子就是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金山区紧紧抓住产业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机遇,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阿里金山园区项目落户金山,将以阿里集团为投资主体,建设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金山华东无人机基地横空出世,成为上海市26个特色产业园之一。


上海阿里巴巴金山园区项目将以阿里集团为投资主体,建设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项目计划2020年开工建设,2025年达到设计产能,作为国内顶级智能算力中心,营收达百亿元以上


金山华东无人机基地


金山正抓紧构建“X个特色微园—6个区级特色产业园—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三级矩阵,发挥特色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支撑效应。


(二)实行“外顾”到“内顾”,“永久牌”人才从无到有。经济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后发地区因为受发展水平、事业平台、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高中端人才难引进、难留住。


金山区针对外引人才往往成为“飞鸽牌”人才的现象,积极探索培育金山籍“永久牌”人才的新路径。本土人才“生于斯,长于斯”,熟悉这片土地的历史和现在,他们更向往着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金山区推进“金种子”培育计划,通过引导金山籍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助推金山籍优秀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自2011年实施“金种子”计划以来,金山区为本地籍非应届大学生提供1500个挂职岗位,100余名“金种子”回到家乡寻求发展、创业追梦。


金山区还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对符合条件的金山本地户籍学员的学历提升给予学费全额补贴。从2014年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全区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达3390名。这些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田园绿领”,逐梦乡村振兴。


上海仁生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剑锋,实行精细化管理和绿色、有机种植草莓,产品俏销上海市十余家商场超市,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实践证明,“永久牌”人才是后发地区促进区域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三)探索“公有”到“共有”,要素流动量化增效的制度从无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是无形而重要的资源。由于存在着摩擦成本等因素,常常导致实际制度供给的不足,影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土地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生产要素。金山区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农民意愿,敢于“吃螃蟹”,率先进行制度创新,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合理流动、量化入股的现实路径。


早在2014年,金山区就在推行家庭农场、完善专业合作社、做大农业企业同时,试点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新的经营方式。农民签约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后,将获得土地流转费和年底分红两次收益,从而保障农民从土地上获得更高、更可持续的收益。


2020年,金山区又先行先试,以朱泾镇待泾村99宗、共计113.02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作股本,上海蓝城花开海上建设管理公司出资,共同成立上海花泾建设发展公司,在全国首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今后村民将按照“保底+收益分配”模式获得股权收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


金山区通过制度创新,使农村土地从集体公有变为按份共有,把农民的“命根子”变成“钱袋子”,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辩证审视局势,巧妙顺应局势,把危变成机


我们无法总是抓到一手好牌,但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能丧失要把牌打好的心态,后发也能先胜。金山虽然未在出生时就含着“金钥匙”,但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众人忽略处悄然蝶变,在厚积薄发中惊艳众人,这便是金山的涅槃之路。


(一)面对周边区域品牌角逐之“危”,创造“上海湾区”城市品牌之“机”。当今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初期的粗放式、同质化竞争,逐步演进为城市品牌的竞争。把城市作为一种资产来经营,以塑造城市品牌为内核,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意义。


金山区是上海西南部远郊区,东与奉贤区接壤,北与松江区为邻。奉贤区近年打响东方美谷品牌,聚焦美丽健康产业,目前正从“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向“世界化妆品之都”迈进,向世界传递东方美谷的迷人魅力。松江区2016年启动G60科创走廊建设,覆盖江浙沪皖9个城市,已从区级发展战略上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打造成为长三角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领示范区,被国务院评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典型案例。


面对东方美谷品牌、G60科创走廊品牌如雷贯耳、势蔽金山之“危”,金山区则把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势,积极借鉴世界湾区的成功经验,立足自身特有的海洋文化、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滨海特点,提出全力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在杭州湾城市中发挥重要的集聚辐射功能,从而创造创新动能更强劲、产业特色更鲜明、乡村韵味更浓厚、节点功能更完备、市域治理更精细、品质生活更美好的产城融合样板城市、滨海花园城市、门户节点城市之“机”。


杭州湾城市群


(二)应对疫情风险挑战之“危”,捕捉公共卫生产业发展之“机”。就产业发展而言,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餐饮、旅游、住宿、客运等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将这些潜力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金山区域内的上海市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正在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公共卫生平台。金山区全面加强与市公卫中心的沟通对接,依托其优势资源,将规划建设上海湾区健康医学城,大力发展医疗科创、疫苗、细胞治疗、高端体检、应急物资生产等产业,成为引领上海乃至国际生物医学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从而高高地站上医学产业发展的时代风口,把疫情风险挑战之“危”变为公共卫生产业发展之“机”。


(三)观察产业同构背景下竞争日趋加剧之“危”,抓住市场配置资源下的产业合作之“机”。由于历史原因、行政干预等因素,长三角产业结构雷同、低水平同质竞争的产业同构现象依然突出。面对长三角产业同构背景下竞争日益加剧之“危”,金山区放开视野,另辟蹊径,反弹琵琶,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建平台、重协调、强服务的作用,培育产业高水平协同合作之“机”。


金山区在杭州湾北岸打造上海湾区科创中心,已与多所高端院校机构合作,搭建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湾区科创产业园、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上海湾区联合研究与转化中心、上海公卫医学科创园、上海湾区疫苗谷、湾区智慧产业园。


通过平台联动和产业合作,上海湾区科创中心正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战略布局,朝着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地、长三角科创智慧中枢和新兴产业研发中心的目标昂首迈进。


辨证审视方位,奋力超越方位,把后变成先


自然地理的方位一般不可变异,但经济社会的方位可因事而异。对客观条件的充分利用,对瓶颈问题的有效破解,可变后置为前趋,变不利为有利,实现经济社会方位的历史性超越。    


(一)“路网末梢”变“区域节点”,打造长三角联动发展先行区。后发地区在交通路网格局中,往往远离区域中心,处于末梢位置,运输成本高企,制约要素叠加。


金山区处于上海之南、浙江之东,名为“金山”,但无其实,虽然历史悠久,并非富庶之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沪浙毗邻地区的集聚辐射效应日渐增强,区位优势正在有效激活。


目前,金山已经引来上海乐高主题乐园、华平金山智慧产业园、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长三角科技城等重大项目。将通过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的集聚辐射效应,促进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在金山高频流动。有效提高节点的交通连接。


金山区立足“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目标,正加快构建以公路交通为基础、轨道交通为突破的高效率综合交通体系,畅通上海湾区与上海市中心、长三角区域联系,确保上海湾区北部地区枫泾、朱泾、亭林三个重点镇未来三十分钟内直接通达上海中心城区。同时,在加快推进金山铁路扩容工程,并谋划北接上海虹桥,西接浙江平湖、海盐:金山区将在未来摇身一变,以新的姿态从幕后走向前台。


(二)“慢速度”变“加速度”,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区。后发地区常常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为底色、以农耕文化为情怀,在发展的棋盘中尽管有卒的韧劲,但缺乏车的直行、马的跳跃、炮的神威,一句话就是“慢速度”爬行。


金山区长期以来作为上海大都市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多品类少品牌、高产量低产出,“发光不发热”。近几年来,金山区努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先行区。


在宜业上,实现从“低价值”向“高价值”迈进,紧扣“大宗农业做大规模、小宗农业做优品质、新兴农业做高价值”的目标,全力打响种源农业、精品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品牌,让“金山味道”飘向四方,在农业价值链上越走越高。


在宜居上,实现从“散乱杂”向“靓净美”转变,统筹抓好乡村振兴示范镇、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创建,有序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在宜游上,实现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延伸,适应市民亲近田园的趋势,大力发展庄园式的休闲农业、园林式的景观农业、参与式的体验农业,将乡村打造成为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说头、有买头的田园综合体。金山区乡村振兴正跑出“加速度”,演绎出新时代“三农”事业的精彩乐章。


(三)“松散型”变“集团化”,打造职业教育先行区。一座大学城对城市的影响,已经不单单是人口的集聚、功能的完善,更是气质的淬炼、底蕴的涵泳。普通高等教育的集聚区就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历史上的金山,拥有土地广阔的优势,却与大学城失之交臂。现实中的金山,紧跟产业发展的需求,掀起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波澜。


金山区将相关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的力量进行重组,于2013年7月成立区域性职业教育组织“金山区职业教育集团”,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建设适应金山产业发展的中高端技能人才队伍。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更名揭牌并成为上海首个“职业大学”。中侨职大与区域产业发展联动,深化国内外职业教育交流与协作,探索建立长三角网络课程开放共享运行机制。2020年10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第一批150家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名单,金山区职教集团作为上海市唯一一家区域职教集团名列其中。全国职业教育新高地在金山初见端倪。


对一段历史的最好致敬,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后发区域比学赶超,以一往无前的勇气砥砺前行,以辨证思维的睿智破解难题,就一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展示新形象、创造新奇迹!

 

参考文献:
[1]胡卫国.在区委学习讨论会上的讲话[J].中共金山区委办公室文件(金委办〔2021〕2号):2-17.
[2]叶敏,张海晨.紧密型城乡关系与大都市郊区的乡村振兴形态———对上海城乡关系与乡村振兴经验的解读与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33-40.
[3]覃小香.后发地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和启示———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为例[J].《经贸纵横》,2020(7):120-122.
[4]韩喜平.解决危机中寻求经济发展的新生机[J].《人民论坛》,2020(7月上):32-35.

———— e n d ————

推荐阅读
【原创】思想高度与行动精度:编制专项规划怎样做到知行合一?【原创】从GDP增速相差0.5%,看北京、上海两大头部城市的竞逐【原创】华略视角:碳中和,城市绿色升级的方略要点【动态】华略解读: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旨在搭建进口贸易产业体系【荐读】以华为为例,美国为什么惧怕“斯普特尼克时刻”?
【荐读】万亿城市工业图谱:制造业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荐读】2020重点城市外贸排行:广州失守,宁波上扬,成都进前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