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自贸区法院全面护航自贸区开放建设

新华社客户端成都4月10日电(张雨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六周年。四川自贸区法院作为全国首家以省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域命名的法院,也于2018年挂牌成立。通过深化司法保障,四川自贸区法院法院持续为自贸区建设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四川自贸区法院


该院开展的“成渝地区司法协作”和“双轨调解机制”两项做法入选“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亮点举措”,公证参与执行“三三机制”和“双心融合”解纷机制先后入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第五批、第六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


高效专业 擦亮司法公正“底色”


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天府新区、青白江铁路港、川南临港三个片区,总面积119.99平方公里。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后,辖区市场主体活跃,四川自贸区法院纠纷受理数从2019年的16208件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26435件。


为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四川自贸区法院专门组建了买卖、金融、破产等25个专业化审判团队,并聘请15名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专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


“技术合同的难点在于事实认定,此类案件专业性极强,为此,我们专门建立技术事实查明机制,通过借助第三方的专业力量,帮助解决涉及知识产权技术层面的问题”。2020年,该院审理了一起涉及精细化工的技术开发合同纠纷,原被告双方对“全氟聚醚油”项目成果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存在极大争议。为查明案件事实,在当事人聘请专家辅助人的基础上,该院指派四川大学某化学领域的教授担任技术调查官,并与有机化学领域的副研究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理,通过逐项发问与答询的方式,逐步将案件涉及的技术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的案件事实,此项举措在四川基层法院中尚属首例。


创新便捷 彰显精准服务“本色”


四川自贸区法院管辖范围相对分散且相隔较远。为解决因区域分散带来的诉讼不便难题,该院每年发布中英双语《自贸审判白皮书》,并先后挂牌航空港、铁路港、金融城、知识产权、会展等五个巡回法庭,常态开展立案受理、法律咨询等服务。为进一步节约诉讼成本,该院自主研发了“天府智法院”电子诉讼平台,实现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批量立案等诸多功能,启用的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讯飞语音代替人工记录等帮助减少开庭时间1/3以上。全流程线上办理案件15455件次,为当事人诉讼提供便利。


↑四川自贸区法院前往设立在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巡回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系列案


“我们都是民营企业,公司经营目前很困难,希望法院能够多做工作,帮助企业脱离困境。”今年3月,一起金融借款案的被告向承办法官诉说情况。考虑案涉主体众多且多涉民营企业,承办法官迅速联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按照合法自愿原则,启动“商事纠纷以市场化调解为主,民事纠纷以公益化调解为主”的“双轨”调解机制,引导各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短时间内化解这起近2亿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据悉,该院早在2019年4月就成立了商事争议调解中心,引驻包括中国贸促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在内的13家商事组织,妥善化解涉企纠纷8981件,涉及金额24.7亿元。


协同发展 释放创新开放“特色”


“2020年3月,我院即在全省基层法院中率先与重庆自贸区法院‘云签署’《共建合作协议》,目前,两院已建立从立案到执行的全流程跨域协同机制,不仅有专门的诉讼服务窗口、商事调解专员,还能实现异地线上同步庭审,跨域立案最快30分钟完成,线上调解最快当天履行,委托送达缩短至2个工作日。”该院负责人介绍。


↑四川自贸区法院举办第二届西部西部自贸司法协同创新论坛


为加强司法指引作用,该院与重庆自贸区还建立重大文件发布机制,迄今已联合发布货物买卖合同、知识产权保全审查等5个诉讼指引和4批市场主体投资、涉外商事等典型案例。为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今年3月,两院再次签订专项司法协作协议,进一步发挥成渝两地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起点的战略优势和区位优势,携手共建新保障格局。


自贸建设需要法治协同。该院积极探索法治保障新路径,与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共建法学研究基地,先后举办两届西部自贸司法协同创新论坛,邀请沪、粤、桂、琼等7省14市近200名专家学者、法律共同体参与法治探讨,并积极转化研究成果,致力打造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的法治融合平台。


“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处于不断的探索发展中。作为自贸区法院,我们将不断为服务自贸区建设贡献司法智慧、提供法治,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该院党组书记、院长罗登亮表示。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