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54宪法的民主过程

韩震武 导盲犬C
2024-09-21
1954年制宪对人大代表“免捕权”的讨论
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亲自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来到杭州,着手起草宪法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斟酌和修改,宪法草案初稿的草拟工作暂告一段落。1954年6月14日,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6月16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宪法草案,并发表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展开讨论宪法草案的社论。之后两个多月,全国各地组织约1.5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52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浙里”起笔,田家英在其中承担了很多具体工作和直接修改工作,通常彻夜不眠,甚至累得吐血。
杭州五四宪法起草地
“搞宪法就是搞科学”,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这样诞生
在宪法草案讨论中,曾有代表提议将这部宪法定名为“毛泽东宪法”,毛泽东坚决拒绝。毛泽东说:在我们这样的人民民主国家里,不应当写那样不适当的条文,搞宪法就是搞科学,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相信。
在各地的宪法草案讨论中,许多地区听辅导报告和参加讨论的人数达到了当地成年人口的70%以上。人民群众把宪法看作是人民的“翻身法”、各族人民的“团结法”、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幸福法”,宪法草案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宪法草案的讨论与宣传成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动力。
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9月20日,大会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由此诞生。
资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
宪法中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1954年宪法讨论中邓小平表现出优秀的法治素养
法律意识的实质
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二)
全过程人民民主
重拾法治信心
宪法3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导盲犬C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