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州万科未来之光 | 一撇一捺的新城门户(下篇)

G4+ by AAI AAI国际建筑 2022-05-17

AAI 人居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生与死》中提到:

人口应该高密集聚集,因为密度意味着安全;

城市不应该分区,这样人们可以在工作的地点附近居住;

人行道一定要足够宽敞,让孩子自由玩耍在其中;

街道必须短小,让行人每每产生转弯的新鲜感。这样批判性的思维时刻指导着建筑师的设计叙事,从项目伊始,设计就以“街区”的概念来营造社区,试图能实践出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 开放式街区 

“开放式街区”具有4个基本特点:建筑单体保持一定的关联与独立性,体现场所精神,强调异质性、混杂性和矛盾。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模式中,城市“街区”是相当重要的空间,它们往往规模不大,尺度相近,是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植入公共空间的开放式街区模式,是现代高密度城市肌理下一种理想的空间载体。未来之光最初的整体规划设计,就是通过各个方向的人流与景观贯通,打造自成体系的开放街区和景观系统。

从人流动线的划分上能明显看到这样的设计意图:第一个是以商业人流为着眼点,面向基地中央广场、以车站为中心、贯穿二期及一期区域的「Corridor of Light」;第二个是以塔楼办公使用者人流为着眼点的「City Walk Gate」;第三个是以剧院使用者人流为着眼点的「Canal Walk」,围绕这三个拥有不同性格的流线形成的空间就是设计的中心。


 — 商业布局 —

未来之光项目通过规划街道生活,建造慢行的街道网络,辅以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的情景商业轴,结合场地中央预留中央公园,使公共空间成为建筑导向和邻里生活的焦点。

展开而言,未来之光主要入口与中央公园的连接为商业体验提供了流畅的人行动线。商铺呈街坊式分布,主力店布置在正对城市广场两栋裙房的端部;LOGO墙置于商业街西北侧的端头,昭示性强。主次商业界面依据人流动线和空间开放程度合理分布,定位明确。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隙”空间成为最有商业价值的情景式体验空间,由街区与街区围合形成的商业界面被延展,使得街区的可达性和开放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表达。


 — 示范区设计 —

开放式街区的理念较早被业主所认可,示范区所要做的就是对街区生活的勾勒,营造出未来邻里社交方式的意象,45度“光之轴”的端部是最好的呈现位置。


 — 光的演出 —

“建筑将光凝缩成最简约的存在。建筑空间的创造即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 在考虑建筑物本身的设计时, 未来之光用“光”提升建筑品位,用“光”赋予建筑灵魂,“光”的概念以抽象的手法表现在项目的各处设计之中。

在未来之光示范区中,售楼处立面创新性地利用调光玻璃,在不影响建筑空间透光的同时,塑造出建筑表皮的视觉张力。结合展示中心大型水族馆鱼缸,幕墙部分投射以海洋为主题的动画,以海洋作为生命的起源也寓意良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

示范区主入口的另一侧的商业主力店界面设计采用双层幕墙,内嵌金属穿孔铝板,配以灯光的漫射,实现光影变化。用“光”来表现自由多元的感受及凹凸的质感,社区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不再单单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建筑类型的立面冲击或自身材料的感官刺激。用光传达建筑的张力和美感,给人带来全新的空间体验。


 — 示范区主楼立面设计 —

在立面设计上,商业办公地块选择简洁硬朗的造型手法,以竖向框架来调节建筑体量的整体比例,强调节奏与韵律,不增加过多的装饰和生硬的主题。颜色利用高级灰色系,格调现代简约,使示范区整体调性与未来之光国际化生活模式愿景相契合。



《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一书中所讲:如果说存在一种被城市历史见证且一再重演的事实,那一定就是城市中心不可避免地自我更新、重建甚至改造。未来之光,作为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杭州良渚,面向未来生长的城市新生范本,规划之初就从城市角度切入,以“站心、门户、复合、公园、开放、人尺度”为关键词,对立体式开放社区进行营造,提供了面向未来的邻里交往方式,展现了未来生活样板,勾勒出未来城市的模样。





名       称:杭州未来之光

业       主:杭州万科

地       址:杭州余杭区 

用地面积:81828㎡ 

建筑面积:352829㎡ 

景观面积:25000 m²

室内面积:17500 m²

建筑方案:AAI国际建筑师事务所

景观设计:OFFICE MA

室内设计:杭州甫特达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成都佐一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联合设计: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幕墙设计:浙江中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浙江耀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振丰建设有限公司

业主设计师:方海锋、施雨

主创设计师(建筑) :James Xie

设计团队:Bill Fang、James Xie、Chris Zhang、Elvis Bao、Wanqi Zhang、Gain Ling、Joy Zhang、Vincent Xing、Ozain Yu、Arlene Chen、Paul Zheng、Chen Li、Joe Zhou

专注设计 | 超越建筑

Beyond Architecture


网  站:www.aai-arch.com

微  信:AAI国际建筑

市场业务:marketing@aai-arch.com

人力资源:hr@aai-arch.com


相关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