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所庆】环境法学资深博导珞珈山共话研究生培养

武瑞尔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2023-01-06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请滑到文末给我们点亮“在看”吧!



2021年9月24日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40周年所庆系列活动暨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三十一讲“环境法博士研究生培养师生对话会”在法学院325会议室开讲,同时以线上方式直播。本次讲坛有幸邀请到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负责人吕忠梅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德敏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徐祥民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主任王灿发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李挚萍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胡静教授,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等全国各高校环境法学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线上直播约2000人参与。


秦天宝教授首先介绍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庆40周年系列活动,并对环境法学界元老级教授、资深博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由衷感谢。然后,秦教授对与会专家的工作和研究经历逐一进行介绍。秦教授强调了博士生培养的重要性,环境法学发展的未来在于各位博士生。他讲到,与会专家都有较为丰富的博士生培养经验,故特邀进行师生交流。


秦天宝教授


吕忠梅教授追忆了在我所的求学时光和深厚情缘。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基地研究员,吕教授与我所四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在其中又在其外”的密切关系。她谈到,每个时代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每个时代也赋予了学者不同的历史使命。她认为,中国已经到了“我们自己去做”的时代,今天环境法人的时代使命应当是“做中国自己的环境法学”。并勉励在座环境法博士生为此不懈努力。接着,她谈到环境法的研究需要实现从事理到法理的转化,需要从实践中发现学术命题,需要用法学逻辑思维和学术创造力来建构一种新的环境法理论。吕教授还指出,学习阶段不能盲目追求发表文章,而要追求法学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在研究方向上,博士生还要学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和训练。最后,吕教授对在座博士生提出一点忠告,学术无捷径,学习的过程是个艰苦的过程,要以一种融入自己生活方式和信仰的态度来对待学术。

吕忠梅教授 

孙佑海教授首先对我所成立四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谈到,我所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环境法研究基地,培养了众多人才,为我国环境法学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四十年来,环境法学领域人才辈出,预示着我国环境法建设的未来充满希望。接着,孙教授对环境法博士生提出理论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的建议。他认为,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环境法学研究才能结出丰富的硕果。他指出,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40年来走过的道路也证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孙佑海教授

陈德敏教授认为我所定期举办的博士生论坛活动声名远扬,为博士生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他提供了一些在自学过程中自我解惑的方法:其一,不断回顾自己的治学目标,回顾的目的是修正、完善、坚定,寻找治学的内生动力;其二,把自己正在形成的理念和思想以及已经积累的理论知识,嵌入到中国的实践之中,形成自己的学术方向;其三,培养治学的韧性,只有自己去克服困难,以毅力激发自己内心的追求,不断跋涉攀登,才有希望达到目标,给人生增添几笔亮丽的色彩。

陈德敏教授
 
徐祥民教授表达了受邀参加我所40周年所庆的喜悦,并回忆了其与在座各位专家的渊源以及学习环境法的经历。接着,徐教授从历史维度追忆了一代代伟大学人的治学经历。他讲到绝大部分的著作都将被历史遗忘,辛辛苦苦完成的一个研究成果终将汇入信息洪流中,并有感而发“我们有没有可能努力留下一点不被历史淹没的东西?”。徐教授借此勉励博士生要胸怀雄心壮志,要有志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留下一些“不被信息洪流所湮没的作品”。他认为,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是“环境法的摇篮”,环境法所成立四十周年是环境法学界的一大盛事;环境法研究所的博士培养也应当起到引领作用,多培养“可以留下些什么”的优秀学生。

徐祥民教授
 

王灿发教授祝贺研究所40年所庆,并回忆起自己进修环境法的历程,自从1983年接触环境法之后从未间断。究其选择环境法的初心,只因环境法课堂上老师的一句“环境法是为全人类的利益服务”,心中便产生了强烈共鸣。然后,王教授回应了“学环境法有没有用”的困惑。他认为,环境法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发展的,科技的发展引发新的环境问题,必然需要法律来解决,所以环境法是永无止境的。他鼓励环境法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方面树立自信心,因为环境法是在其他部门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环境法实质上是一种“系统思维”的训练。此外,在学术研究方面,王教授谈到现在环境法学的学术研究存在自说自话的问题,并勉励后继学人多多产生学术争鸣,让学术越辩越明。


王灿发教授

 

李挚萍教授感慨回“珈”很开心。她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谈起,就“学术生涯如何开展”展开讨论。她对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生涯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敬畏学术,知识本是汪洋大海,学无止境,要像敬畏法律、敬畏自然一样对待学术;其次,学习生活中要沉得住气,不要急于向他人证明自己,但也需及早制定学习规划;最后,做学术要具有一定的敏锐性,学会在社会问题中发掘法律问题,并将法律问题升华到学术问题。

李挚萍教授

 

胡静教授表示很高兴回到“娘家”。他从自身经历出发,谈及王灿发教授作为其博士生导师曾给予了他充分的选题自由,鼓励其理论创新,他因此受益良多。胡教授提倡老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论题。


胡静教授
 
随后,在场的博士生就环境法学科的主体性、环境权、学术阅读和环境法学选题等问题与各位教授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互动交流。其中,就学术阅读的讨论上,吕忠梅教授谈到读书的三个层次,第一,多读“无用”之书,拓宽知识增量;第二,多读方法论之书,培养思维;第三,多读专业之书,并且要培养追问的能力。王灿发教授也讲到,阅读首先要读专业著作,从中学习研究方法、思维逻辑以及环境法的法学理论基础;其次要读法律之外的书,学习哲学、经济学、社会学、逻辑学、环境科学等理论。此外,针对环境法学“选题多样而无法形成研究合力”的困惑,吕忠梅教授认为,现实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国把生态文明理论真正变成国家治理的实践,引起了社会变革,给环境法学者带来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至于是否形成研究的合力,恰恰是因为各领域的广泛研究,共识才容易达成。环境法领域遍地是黄金,但一定要挖深,宝藏在下面。李挚萍教授也表示学术研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理论和实践之间不断往复,不断挖掘,自然形成合力。徐祥民教授建议博士生选题应冷静,热的未必就是真的;并提示同学们选题不要盲从,要选取自己认为应该属于环境法的主题。



讲坛最后,秦教授他说自己指导博士生也有10多年的经历,本场报告会后收获非常大,有助于日后更好地和博士生进行互动。他相信参加活动的博士生收获会更大。最后,他再次由衷感谢各位前辈和专家共聚一堂。本次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绿法相约

敬候光临





珞珈环境法讲坛(Luojia Lecture Series on Environmental Law),是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主办的系列学术讲座。讲坛秉承“法理与实务兼顾、权威与前沿并重”的宗旨,邀请国(境)内外环境法学理论权威和实务精英对环境法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精彩演讲。


本公号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维护,与中国环境法网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官网(www.riel.whu.edu.cn)互补,与各位同仁分享环境法资讯——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为你提供最新最热环境法学术资讯,

欢迎关注、转发或分享朋友圈平台

ID:whu_riel

官网:http://www.riel.whu.edu.cn

投稿邮箱:whu_riel@163.com

微信号:

(长按可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