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来法学邂逅了我

风雨天一 青苗法鸣 2020-10-01
感悟Vol.01


 最近经常被师弟师妹们问及,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法学这个专业?


我高中时期,对于法学的认识,其实是非常少的,只是隐约记得中央号召依法治国,还有班主任老师教导我们之后选专业不要选择法学,太苦太累,还有就是每天耳边的碎碎念,依法治国,今年一定要考,你们历史课代表,一定要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的法律,吩咐下去的事情一定要做,其他的,恐怕我没有过多的了解了,我当时最能吐槽的,就是总结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心想这事不是大学才会做的吗?我们今后有几个人,会和法学专业,中国法制史打交道呢?当时不以为意,埋头仍做自己的事情,此后一段时间,心中很少想起法学二字,更加是想不到自己今后会选择法学,当初自己自认为的专长应该是经济学和政治学,最倾心的专业怕是人大的金融学,或者是去北大的元培学院,心里面哪有什么法学,谈到对于法律的信仰,则对于我来说,显得过于遥远,心中暗想,我守法就好,干嘛要信仰,风马牛不相及,鸡犬之声不相闻,阡陌道路不交通,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至于后来拿了人大国学专业自主招生资格,在高中燃起了小时候对中国传统文化那种幻想的“守望”以至于走在路上,仍然颇为自诩的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古代的读书人,暗自祟祟念,国学虽说在就业方面太过于狭窄,但想到法学,一个在就业方面被亮红牌的“王牌”专业,则更是多了几分不屑,我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不去触犯你那规则,仍可在社会尘世遁形,不置产业,你何处得询我?至于民法什么合同关系,不过也只是后天规定出来的,而非先天生长,世上之人争来争去,滥诉恶俗盛行,也不知是作甚怪事?建安风骨,似乎总有些那么放荡不羁于世俗,这也是给自己开脱的一个比较好的理由,由此可见,flag不能立的太早,不然自己打自己脸啪啪的。

高考结束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用咱们中国人的一句老话来说就是年少轻狂,当时满心北清人复,第五个都不打算填,对于志愿一无所知,于是乎,回家之后,借来志愿书,开始疯狂的学习怎么报志愿,我爹娘给我找了4个擅长报志愿的老师,报的志愿“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于是乎,一个屌丝完成了自己的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

第一志愿: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   国学

第二志愿:华东政法大学   刑法学

第三志愿:西北大学  历史学 经济学

第四志愿: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第五志愿:兰州大学 汉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最后的结果,人大加了30分,但还是没被录取,华政差5分,西北大学差3分,西南政法大学高4分,兰州大学高5分。于是乎稀里糊涂来了西政,学了法学。

由此可见,我在进入法学院之前,绝对不是策划已久,用心良苦,更不是什么把握国家发展大趋势,响应依法治国号召,父母一商一教,长辈多为公务员,大多在银行那边,也没有什么家庭的法学熏陶,自认为也不是什么法学奇才,说白了,就是一不留神,报考了两所政法类院校,恰好被自己基本没什么过多了解的院校录取,面对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法学。




感悟Vol.02

背上行囊,远赴重庆,脑海里面一片空白,心里面只知道两件事情,一是学法律很苦,比高中还苦,要掉头发,二是何以琛那种扶摇直上的律师,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什么律政佳人,离法学生太过于遥远。

记得基本上所有课程的第一课,都是在问,你为什么选择了法学?“不幸”被点起来的同志们,有些说赚钱,被善意的笑,仿佛他们替大家说出了心声,没见到那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后来我自己问自己,你为什么选择了法学?我自己也不知道,用排除法,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当大官,也没有高尚到兼济天下,那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似乎排除了我能想到的所有选项,因为自己在选择的时候,脑海里的确是什么都没有想,可能想的最多的,大概就是学完大学四年,再赶紧回到京城读研究生吧?

那么我这种人来学法学,岂不是败坏了法学的荣光?时常会在深夜诘问自己......


感悟Vol.03

西方哲学讲究三大终极命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从泰勒斯,毕达哥拉斯为首的四大学派,原子论学派,以普罗塔戈拉,高尔吉亚为首的智者学派,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再到奥古斯都,爱留根纳,阿奎那,乃至后来的唯理论,唯名论,法国哲学,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四杰,费尔巴哈,新黑格尔学派,马克思,罗素,维特根斯坦等等,这些为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哲学大家,其实更多的还是在争论前两个问题,而对于第三个问题则很少论及,这里不是在讲哲学专题,我不多加阐释观点,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尚世功,重当下,对于我要到哪里去,则给出了很多种自己不同的回答,有孔子、孟子、荀子、叔孙通、郑玄、马融、王莽、岑文本、长孙无忌、褚遂良、马周、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张居正、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大儒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一脉相承发展出的“诚心、正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的路径,也有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事取天下“的名为出世、实为入世的路径,后来被阴谋家极端化、阴谋化成了”终南捷径(卢藏用之流)“,还有老庄的消极避世的路径,还有其他的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农家我这里不一一赘述。我在这里讲中西文化的异同,看似行文离题甚远,那么,该怎么圆回题目呢?

我们每一个人作出的选择不一定会有自己的发自内心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作出选择,大体是出于两种理由,一种是正效用的理由,让你作出一个选择,一种是负效用的理由,让你去规避一个选择,以我为例,我选择法学,尽管很难找出一个正效用的理由,但是从负效用的理由考虑,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我不讨厌法学,也就是说,只要一个正常智力水平的学生,在不反感法学的情况下,都是存在选择法学的可能性的,进而存在学好法学的可能性。

总有一些选择,决定的时候模模糊糊,其实选择法学,并不需要像完成一道论述题一样,去试图论证自己选择的背景与原因,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事后去寻找当初选择的原因的,人总是存在为自己辩护的倾向,像罗伯特▪所罗门和凯思林▪希金斯的合著《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一书中论述的一样,我们很多的时候,是用权威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或者权威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又总是去寻求一个更高位阶的权威,来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于是就产生了终极权威的问题,上文所说的各种路径,可以当作是一个法学生在自己入学之后,学有所获,开始重新反思自己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法学这个专业的”辩护“,进而我在这里认为,一个人在迈入法学的大门之前,或者说在对法律有一定了解之前,不可能形成一种真正的对法律所谓”理性的信仰“,如果真有,也只能是卡尔▪斯密特那般狂热的宗教神秘主义崇拜。



感悟Vol.04

按照我的论述,似乎法学生,乃至于后来的法学家的信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一个深层次的法理学问题,但是我不想把它讲述成一个政治学、伦理学乃至于心理学、美学的问题,也不想讲的那么术语横生,至今我厌恶这个概念爆炸的时代,似乎人人只读过一点点书,就有资格轻易改变别人的概念框架,我们需要冷静,克制自己学术创作盲目进行概念创新的冲动,当你在创造一个概念时,在你的逻辑体系之内,你的概念看上去是自洽的,但是当你试图讲述出去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亦或者说,当一个概念拿出去之后,你已经丧失了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权,这个定义的权力归属问题,或许在我刚刚说的学科领域可以解决,但是不是我讨论的重点。但凡每一个jurisconsult创立的体系,大多都有属于自我体系的最原始也是最高的逻辑起点,也称其为终极价值,或者寻求凯尔森的假定最高一级的规范,或者奥斯丁的主权说,或者社会契约论的假定社会,或者霍布斯的强权纷争,这些都是其各自学说的核心,任何一套法学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法学家,每一个法学家脑海中的思索活动,无法挣脱于其内心中对世界认知或者更细致言之个人法律初始信仰的形成。信仰各自不同,无高低贵贱,赚钱姑且算它一种,但是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其最后必然去追求较高层次的价值支撑,所以,苏格拉底讲:”没有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人总是试图去寻求解释自己疑惑的事物“,至今想来也是颇有道理。

综前所述,对法律的信仰,不是平白无故说一句‘我信仰法学’就可以自我证成的,一个法学生,对于当初为什么选择法学的原因,也不得不说非常混沌或者初级的,或者准确言之,即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所讲”没有人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干什么”,这里认识论领域的怀疑论与不可知论我不过多展开,那么,一个法学生就注定了要终其一生,去完成一个自己在一开始,就为自己无形之中设定的任务,去寻找自己选择法学的原因,当寻找的过程中,百思不得其解,极欲求之而不得,或者随时间遗忘,渐渐淡去,却在目睹同龄人成就之后难免淡淡的忧伤,与对于大学乃至于人生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成为了法学生一生之中不得不像司马光一样去砸破的“那口缸”(事实上温公一生在砸人生之缸),也构成我今后要讲的,每一个法学生怎么再次审视自己最初选择法学的原因,既是寻求终极价值,也是完善自身秉性,既是获取今后安身立命之必须,也是未来体系化知识的灯塔,这一切,都是我今后讲的法学生三部曲之二,法学生的突围,恰似东坡一千年前的那次沉郁而欢快的突围。



感悟Vol.05

文章篇幅有限,难以一言以蔽之,然吾深信,作者无意,观者有心。我无意给出一个固定的结论,每一个法律人在自己心中都会有自己对于法学的独特感悟,本文唯求抛砖引玉,给师弟师妹们一点对于自己当初为何学习法学提供一个再审视的机会。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至今回想起当初邂逅了法学,或者更准确言之是法学邂逅了我,其中的机缘巧合,至今想起颇为回味且庆幸,遂提笔把心中的一些杂乱的想法,整理成排列并不是很考究的这些文字,就像我当初不是很考究的选择了法学一样,这一切的一切,也都留与后人评说......



作者简介:

风雨天一,行侠于江湖,风雨天中,天人合一。



本期编辑:吴沁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