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百科词条(稿)】语言理解

2018-01-08 杨玉芳 今日语言学

语言理解

英文条头:Language comprehension

分支学科:心理语言学

分支主编:杨玉芳        副主编:杨小璐


根据语言输入和语境信息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与语言产生一样,语言理解是人类交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语言学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在词汇、语句和篇章等不同层面上揭示语言理解的认知结构和神经生理基础。


一、语言理解的认知结构


人能够快速、准确理解说者表达的语言意义以及说话者的意图,需要经过词汇概念提取和句法语义整合等核心加工过程。其中,提取过程是在识别基础上对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概念和语义的通达,整合是根据句法关系将这些概念组合成一个更大的结构,如短语、语句、语篇等。为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不仅需要语言内部信息的整合,还要整合语境信息,例如交流环境、有关交流者的信息等。除了提取和整合过程之外,语言理解还有一般认知过程的参与和支持,如执行控制、心理理论等。


提取过程包括语言单元的识别和概念语义的通达。当听到语音信息或者阅读文本信息时,要将连续的语言输入在知觉上切分为离散的单元,激活并映射到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抽象表征(参见言语知觉、视觉词汇识别等条目)。这个过程极其快速,通常不超过200-300ms。通过提取获得词汇的语义表征和句法属性,同时启动了句法和语义整合。来自脑电研究的结果表明,提取和整合加工通常在500ms之内完成的。完整的句子理解还需要将句法和语义进行整合,将句法角色映射到主题角色(参见句子理解、语篇理解等条目)。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交流不仅是命题的交换,听者要从编码的语义中推测说话者的意图,这需要利用多种信息源。脑电和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非语言信息的输入(如说话时的手势、视觉背景)同样能够被快速地整合到当前加工的情境模型中。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共同决定了听者对话语内容的解读。此外,交流过程中听者的目标和语言的信息结构标记,都会影响听者的注意资源的分配,进而影响对输入信息的解读和加工深度。研究表明,这些过程有执行控制和心理理论等一般认知过程的参与。 


二、语言理解的神经基础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采用神经成像(脑成像和脑电)技术、神经心理学通过对病人的脑损伤部位和语言障碍的关联,对语言理解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出语言理解的认知过程在神经系统中的实现。A. 弗里德里希 (A. Friederici,德国)提出口语句子加工的神经解剖模型。该模型认为初始的声学信号分析在声音信号出现100毫秒之后就开始了,这一过程主要在初级听觉皮层以及颞平面完成。从这些脑区出发,信息传导到颞上回的前部和后部。颞上回前部经由钩状束与左侧额岛盖相连接(腹侧通路Ⅱ),这部分脑区负责加工初始句法分析即以词类信息为基础建立局部短语结构,这一过程发生在刺激出现后的120-200毫秒左右。语义和句法的加工发生在刺激出现后的300-500毫秒左右,负责语义加工的网络包含颞上回和颞中回的中部和后部以及额下回的BA45区(腹侧通路Ⅰ),负责句法加工的网络包含颞上回和颞上沟后部以及额下回的BA44区(背侧通路Ⅱ)。句法和语义的最终整合过程可能发生在刺激出现的600毫秒左右或之后,这一过程可能包含颞上回和颞上沟后部以及基底神经节。超音段信息主要在右脑进行加工,同时通过胼胝体与左脑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交互。


句子和语篇加工会导致对多词语的话语连贯的解释。听者的世界知识、共同出现的视觉信息和语篇信息等都能够诱发与句子语义信息相似的神经反应。从编码语义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涉及额外的神经网络。例如,理解间接回答时,会激活前额叶的中部(mPFC)和右侧的颞顶联合区(rTPJ)。rTPJ后部在心理网络中的功能被认为是与心理状态推理密切相关,比如,当考虑其他人的信仰、情绪和愿望时。mPFC的激活是与复杂的社会认知加工相关的,比如对他人或者自己意图的思考。这些脑区也同样在语篇理解中得到激活。可见,从口语或者书面语信息的输入到将词汇成分整合成更大的句子和语篇结构,再到从语言的输入信息中抽取说话者的目的的加工过程中,有许多神经网络的参与。其中一些脑网络可能表现出语言的领域特殊性,尤其是当涉及到语言知识的编码时。另一些脑网络则与其他的功能区域是共享的,比如认知控制和心理理论网络。不同网络之间的交流和协同是如何组织的,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三、语言理解与语言产生


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历来被当作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近年来,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研究者用行为和神经科学方法揭示出,无论是在阅读理解还是人际交流条件下,语言理解都涉及了产生和理解这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在被试讲述和听虚构的故事时使用脑成像技术记录神经活动。可以发现除了传统的语言区(如lIFG 和pMTG),故事产生和理解使用了与心智化和心理模型建构相关的脑区(如dPFC、楔前叶、IPL),以及新皮层前运动区(如辅助运动区和ldPMC)。叙事理解还显示出双侧性,激活了外侧裂语言区的右半球对应脑区。叙事产生是以左侧为主,激活了语言计划、发音执行和运动相关的脑区。在复杂的情景中,语言产生和理解表现了既有重叠又有特异的激活和功能连接模式。根据这些观察,M. 皮克林(M. Pickering,英国)等提出了语言理解与产生的整合理论,认为说者和听者都使用内隐的动作模拟生成前向模型,在不同的语言学水平上做出预期,在理解过程中使用这种预期监控即将出现的语言信号。


参考文献:


Hagoort, P  2013  MUC (Memory, Unification, Control) and beyond.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4(Article 416)


Friederici AD  2011  The Brain Basis of Language Processing: From Structure to Function. Physiol Rev 91: 1357–1392


Pickering和 Garrod  2013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language p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on,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013) 36, 329–392

相关阅读


【大百科词条(稿)】蒋礼鸿

【大百科词条(稿)】典故词、俗语词

【大百科词条(稿)】形误、声误

【大百科词条(稿)】词

【大百科词条(稿)】浑言、析言


>>> 语言所网络信息化工作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