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三角VS大湾区:使命职责与区域格局的异曲同工之妙

夏骥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华略智库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
来源:华略创智(ID:uit_shanghai)


华小略说

今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磅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详见今日推送二条),华略智库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凭借在区域融合发展领域多年研究经验,特推出《长三角VS大湾区:引领中国经济两大引擎的异曲同工之妙》系列研究,以飨读者。本文为该系列第一篇:使命职责与区域格局。


盼望着,盼望着,神秘的面纱终于揭开了。考验各位的地理课是不是地理老师教的机会来了,请看题目:


——该地区是世界著名河口三角洲之一,顶点在江苏仪征附近,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冲积层的厚度,由西向东从几十米增加到400米。海拔多在10米以下,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该地区也是世界著名河口三角洲之一,顶点在广东崖门湾附近,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冲积层薄,一般20~30米。地面起伏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占面积的30%。


作为一个脸盲症患者,我经常看着对方脸熟、但又想不起来名字,只好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老实说,屏幕后的你现在是不是也是这样?




好吧,这两道题目讲的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比起衍生出来的经济地理意义,更加“本源”的自然地理意义反而显得陌生,那咱们就唠唠大家更加熟悉的。


长江三角洲与粤港澳大湾区同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市场化程度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两大经济板块,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两大“引擎”(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在规划起点、产业形态、服务腹地等方面的概念内涵更广,但仍以珠江三角洲为根本基础)。


长三角与大湾区有着相似的地理条件、发展历程和产业基础,也有着不同的制度环境、区域范围和内部差异。


长三角城市分布示意图


长三角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总面积35.8万平方公里,2018年经济总量约21.1万亿元,人口总量约2.2亿人。


这么说吧,面积和德国差不多(德国面积35.7万平方公里),经济体量大概相当于德国的80%(德国2018年GDP约4万亿美元),人口总量大概是德国的2.6倍(德国2018年人口总量约8293万人)。


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等9城市,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2018年经济总量约11万亿元,人口总量约0.7亿人。


大湾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这么说吧,面积和克罗地亚差不多(克罗地亚面积5.7万平方公里),经济体量大概相当于克罗地亚的27.3倍(克罗地亚2018年GDP约608亿美元),人口总量大概是克罗地亚的17.1倍(克罗地亚2018年人口总量约409万人)。注意,我们比较的是经济指标,不是足球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大湾区规划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进行了全面谋划和部署;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长三角规划纲要》),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绘就了蓝图。


从两个《规划纲要》来看,长三角与大湾区的发展,有哪些同工之处?有哪些异曲之点?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系列研究,给各位看官来说道说道。连续剧马上开始,今天是第一集。

 

《长三角VS大湾区:引领中国经济两大引擎的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篇

使命职责与区域格局



01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战略定位


《长三角规划纲要》中,长三角的战略定位有5方面: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也有5方面: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高大上的感觉有木有?


同工之处


第一,都肩负着国家使命。长三角和大湾区都要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成为全球重要创新策源地,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毫无疑问,服务长三角和大湾区建设的劳动者,没错,就是我和你,都是国家队员没sei了。


第二,都要率先践行新发展理念。长三角和大湾区都要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率先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比如,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江苏则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都是要力争率先描绘出现代化的模样。


第三,都要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长三角要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辐射亚太地区(国务院在2014年就发布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挥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国务院2014年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大湾区要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辐射东南亚、南亚(国务院在2016年就发布了《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构建以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

 

国务院2016年发布《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


异曲之点


第一,承担使命各有侧重。尽管都对标全球,但长三角更加突出“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增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持续提高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湾区则强调“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对比来看,尽管长三角在产业细分领域全球顶尖的不算多,但是也没有明显的短板,并且区域面积、经济体量、产业规模、人口规模等都更大,因此更加注重打造“全能冠军”;大湾区则在不少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领先,更加注重打造若干“单项冠军”。


第二,对外开放各有侧重。尽管都注重“一带一路”对外开放,但长三角强调“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对外开放”;大湾区则明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对比来看,长三角更侧重突出全区域和全面对外开放,先定个“打造宇宙中心”的小目标;大湾区则注重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聚焦“一带一路”、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第三,区域协作各有侧重。尽管都强调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但长三角区域的城市都位于中国内地,更侧重在保持现有区域治理框架、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为全国其他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更具备复制推广意义。


大湾区的城市则包括港澳和珠三角内地地区,同时存在两种政治制度以及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约束,更加强调“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一些突破性的制度可能不具备复制推广条件。

02

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发展目标


《长三角规划纲要》中,长三角的近期发展目标主要有6方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有效。


《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大湾区的近期发展目标也主要有6方面: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协同创新环境更加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初步确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


看似平淡的“基本”“显著”,波澜不惊的“更加”“初步”,好像“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问味道”,其实只要细细品味,就会感到低调的奢华。


同工之处


第一,都聚焦相似的近期发展目标。归纳起来,长三角和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总体上都集中在区域协调、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改革开放等方面,对于发展的预期目标高度一致。


第二,都明确了实现规划目标的同一时间节点。对于长三角“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和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的规划目标,二者都明确在2035年实现,这个时间节点正符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顺便插一句,大家现在感到越来越忙,因为咱们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节点提早了15年,所以各位既是现代化的创造者,也是现代化的亲历者,当大家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撸起袖子加油干!


异曲之点


第一,近期目标时间节点不同。尽管近期发展目标相似,但长三角的时间节点为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正是“十四五”期末,也预示着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来实现;大湾区的时间节点为2022年,这个时间节点正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时,也正好契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


第二,近期目标详细程度不同。尽管近期发展目标相似,但长三角有更多的量化目标。


比如区域协调方面,明确到2025年中心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2∶1以内,中心区人均GDP与全域人均GDP差距缩小到1.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科技创新方面,明确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基础设施方面,明确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


生态环境方面,明确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单位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0%;


公共服务方面,确到2025年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这些都是五年规划中主要的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也是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可以测度的指标。相比较而言,大湾区的近期目标全部属于定性指标,表述也比较简洁。

03

简约时尚国际范的区域格局


长三角与大湾区在区域格局上,都采取了国际主流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表现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特征。


同工之处


第一,都遵循城市群的发展模式。长三角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认为是继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欧洲西北部、美国五大湖沿岸、英格兰之后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大湾区则被认为是继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目标定位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与大湾区都遵循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世界六大城市群示意

世界四大湾区示意


第二,都着力于促进城乡协同发展。与整个中国一样,长三角与大湾区内部也都存在着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两个“二元结构”。


2018年和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为破解两个“二元结构”奠定了“四梁八柱”。


长三角与大湾区都注重将一体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


其中,《长三角规划纲要》明确,通过着力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提升乡村发展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大湾区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珠三角九市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都打造了一体化发展的“样板间”。就像买房子总要看看样板间,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也要打造一个“样板间”。长三角在沪苏浙毗邻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打造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并且在11月1日正式挂牌。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样板间”


大湾区则打造“1+2”的平台: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重要平台、优质生活圈;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加强法律事务合作、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加强民生合作、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大湾区发展的“样板间”


当然,样板间总是门庭若市的,可以想象,未来长三角和大湾区的“样板间”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参观者、考察者、学习者……额,考虑一下建个展示馆?


异曲之点


第一,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特征不同。长三角城市群的格局,那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用学术语言说,是呈现“单中心+副中心+多节点”的空间特征,即发挥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着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贸易枢纽功能、航运高端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序疏解非大都市核心功能,加快构筑上海大都市圈;同时协同提升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副中心的区域辐射作用和节点城市支撑作用,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大湾区城市群的格局,那是“四大金刚带小弟”——用学术语言说,是呈现“多中心+多节点”的空间特征,即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同步打造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和特色城镇。


第二,城市群发展的空间格局不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圈层式格局。


最内层是示范区,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组成(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间层是中心区,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最外层是全域,由一市三省41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


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在空间格局上呈现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格局。极点带动是指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轴带支撑是指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第三,区域发展机制侧重不同。长三角重点强调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包括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联合推动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等等。


大湾区重点强调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把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04

冷艳高贵接地气的推进机制


《长三角规划纲要》和《大湾区规划纲要》都就工作推进和规划落实,告诉我们如何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同工之处


第一,都建立了统筹机构。长三角和大湾区都跨越了多个省级行政区域,虽然明确上海和广东分别发挥龙头作用,但是也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统筹机构。


中央政府分别成立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和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都由韩正副总理担任组长,并且都进入了实质性运作阶段。


2019年6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上海主持召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

2018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第二,都明确了市场化推进方式。《长三角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地方探索建立区域创新收益共享机制,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同时要完善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探索建立水权、排污权、知识产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初始分配与跨省交易制度,逐步拓展权属交易领域与区域范围。


《大湾区规划纲要》也明确,支持粤港澳三地按照市场化原则,探索成立联合投资开发机构和发展基金,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相比较而言,长三角在同一经济体系下,市场化推进的形式更为多样。


第三,都明确了一体化指标。《长三角规划纲要》明确,建立健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


在此,华略智库建议,长三角应当在道路交通、要素流动、产业关联、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深化研究,形成可量化、可比较、可分解的指数体系,全面衡量一体化发展水平。


同时,长三角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形成了共识,但对具体内涵的理解还不尽相同,考虑到长三角内部的区域差异,至少应当在示范区形成统一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明确发展“指挥棒”。


《大湾区规划纲要》虽未明确,但大湾区在一体化指标方面已经开展了积极探索,2019年4月9日,深交所联合工信部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指数和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指数,并将进一步合作研发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指数。


异曲之点


长三角一体化更加突出创新一体化体制机制,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举措。在惜墨如金的规划中,《长三角规划纲要》对此专门设置一个章节进行阐述,可见情之真、意之切。比如:


“健全政策制定协同机制……在企业登记、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投融资、财税分享、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服务等政策领域建立政府间协商机制”;


“建立标准统一互认机制……加快推进标准互认,探索建立区域一体化标准体系”;


这其实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实:即使在同一经济体系下,由于“行政区经济”的存在,行政区划的“边界效应”无处不在,真正做到要素市场一体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对此,《大湾区规划纲要》也就没有进行专门的阐述,因为面对两种政治制度以及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从制度层面进行协同的难度更大。


(注:本文仅为《长三角VS大湾区:引领中国经济两大引擎的异曲同工之妙》系列研究第一篇:使命职责与区域格局明日将会推送系列第二篇,敬请期待。


———— e n d ————
推荐阅读
【原创】华略智库创始人:新形势下自贸试验区的新使命(上)
【原创】华略智库创始人:新形势下自贸试验区的新使命(下)
【原创】展望数金时代:“十四五”金融形势研判和战略思考
【原创】大城市社会治理热点:社区居民最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
【动态】挂云帆,济沧海——华略智库2019年10月刊
【荐文】老瓶装旧酒:故事快讲不下去的互联网新秀们
【荐文】长三角示范区:将建成“枕河而居沿河而市”的城镇聚落
【荐文】二线城市的半导体战争:几家欢喜,几家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