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社会的撕裂,它扮演了什么角色?

香港號 凤凰网 2021-07-24

核心提示:

1.《苹果日报》刚开始时,它的“风月版”就突破了很多底线。从“黄赌毒”入手,吸引这些喜欢此道的人,迎合这些读者低俗的阅读趣味。但是,现在《苹果日报》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报纸,而是一个“政治动员平台”。

2.黎智英作为一个报业老板,却扮演了“黑暴”领导者的角色,甚至公开接受美媒采访,宣称是在“为美国而战”。所以,黎智英现在被以国安法检控羁押,可能他自己也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3. 在香港社会的撕裂上,《苹果日报》扮演了非常丑陋的角色。无论是“爆眼女”还是所谓“太子站死人”,最后都被证实是谣言。但是《苹果日报》对这些都是大做特做,连最基本的新闻专业原则和底线都不守。

4.毫无疑问新闻自由非常重要,在香港也是一个核心的价值。但是传媒也有一份责任,那就是要向公众读者负责,向受众传播真相,要以事实客观报道作为生命作为底线。《苹果日报》这个事件对香港的新闻自由是没有影响的,反而让香港新闻界上了一课。

凤凰网香港號的观众朋友好!因为违反香港国安法,《苹果日报》在这周停刊。特首林郑月娥表示,港区国安法实施将一周年,政府必定认真严肃执行,不能让法例形同虚设。她说这次执法行动与新闻自由无关,传媒机构负责人不能以新闻自由为保护罩,而不遵守法律。近年来许多似是而非的虚假新闻不断在《苹果日报》出现,误导了广大民众。《苹果日报》是怎样从26年前一份普通纸媒,演变成煽动民众危害国家安全的政治平台的呢?没有了《苹果日报》后的香港媒体生态和社会环境将迎来怎样的新格局呢?今天节目时间,陈笺请来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郭一鸣先生一起来聊一聊。

从突破底线的“小报”到威胁国安的“政治平台”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郭先生您好,您作为香港资深报业人,从《苹果日报》26年前的发刊到今天违反了香港国安法就要停刊了,您觉得《苹果日报》在香港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郭一鸣:我是看着《苹果日报》创刊的,当时要创刊前的风风雨雨以及创刊第一天的情景,我们现在都还记忆犹新。事实上我当时还有一些朋友一些同事去了“苹果”,参与了创刊工作,成了第一批的员工,所以我对报纸应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
从它创刊的一开始到现在,我都是它的读者。一方面当时作为同行,我们需要了解每一家报纸的情况,特别是新的一家。当时《苹果日报》创刊之前就已经风风雨雨了,后来当然我们也都知道这是老板黎智英的一个销售手段,因为他是一个市场的高手。当时没有创刊前,整个行业都在传,都在翘首以待,他能够把报纸搞成怎么样。
|苹果日报》关停前最后一夜 报道截图
事实上大家比较早期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份所谓的有“盐花”的报纸。有“盐花”指什么呢?稍微有点“拳头”加“枕头”,通俗一点说就是“黄赌毒”。当时比较有卖点的是它的一个“风月版”,当时香港的报纸有好几份报纸,都有一些所谓的“风月版”,但是香港从过去到今天报纸“风月版”也都是比较节制的。因为香港这个地方五花八门的各种报纸各种报刊的定位不一样,那么“风月版”本身也是给一些喜欢阅读这一方面资讯的人看,但是都有分寸。香港政府也有专门的机构在监管这一类报纸的“风月版”不能太出格,就是说文字的分寸应该在哪里,图片的分寸在哪里,不能太过分暴露等等。
但是《苹果日报》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它的“风月版”就突破了很多底线,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叫妓指南”,它会很清晰地指引说到哪儿有“一楼一凤”,价码是多少,从哪来的等等这些资讯。
|壹传媒封面香艳 屡破底线 图自媒体
香港当时也有人觉得报纸还能这么卖,还能这么做,所以好奇的有,喜欢的有。这就形成了它最初出来的那样的一个效应,就是它打破了一些底线。开始它的突破是由从我们讲的“黄赌毒”这方面入手,然后吸引对这些好奇的人喜欢此道的人,觉得底线还能往这么走,还能这么办报纸。完全走“市场化”,说的好听一点叫做“市场化”,说的不好听一点,也就迎合一些读者低俗的阅读趣味,后来慢慢才增加了一些政治上的因素。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您认为《苹果日报》是怎样从一家“普通纸媒”发展到今天威胁国家安全的“政治平台”的呢?
郭一鸣:我刚才讲到它开始创刊的时候是这个形态,后来慢慢就变成一份政治化的报纸了。特别是在一些政治议题上,甚至在报纸本身的立场上,他们大量地增加了政治元素。
黎智英在2014年的非法“占中”的运动里面,他自己就跑到现场去参与,所以他从后台就走到了前台,从在报纸背后支持一些反政府,包括反共这样一些声音,到自己走到前台。到了前年的“修例风波”,应该说这份报纸成了一个鼓吹煽动的平台。其实无论是政治倾向支持他的还是反对他的,这是大家公认的。
|黎智英被捕
所以这一次对他的检控,包括对《苹果日报》高层的检控是违反国安法。当然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份报纸已经不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传媒机构一份报纸,而是一个“政治动员平台”。这次香港保安局局长也在讲,包括国安处的高层也说了,报纸本身里面有一些文章,有一些报道有一些文字是触犯了国安法。

黎智英被捕、《苹果日报》停刊,其实并不意外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特区政府保安局依法冻结了苹果日报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的资产,因资金链断裂在本周停刊。具体《苹果日报》违反了国安法的哪些条例?
郭一鸣:这个过程中5个被拘捕的,现在有2个被检控。他们究竟在扮演什么角色?他们具体违反了哪些东西?现在警方没有透露,因为国安处的行动,一般透露的不多。但是我刚才讲到就是,这份报纸在传媒圈,包括报纸老板,你们这个报纸究竟在传媒扮演什么样的一个角色?究竟是办传媒还是搞政治?在社会上包括在传媒大家都很清楚的。
|2021年6月17日,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采取行动,拘捕五人,为壹传媒及《苹果日报》五名高层,涉嫌“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图为警方将壹传媒行政总裁张剑虹(左二)带离苹果日报社。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您介绍说26年前《苹果日报》以一份小报的姿态横空出世,到今天是怎么转变成这样一个政治工具的?这其中有没有一个过渡?还是说一早就有了伏笔?是在怎么样的情况底下演变到今天这样一个角色的呢?
郭一鸣: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就是说刚开始的小报风格,我们讲的腥味很重的这样一份报纸,到后来逐渐地政治化了,其实有它的轨迹可循。特别是在香港回归以后,这么多年来,历次的比较大的社会动荡,比如说03年的“反对23条立法”,慢慢地报纸本身它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立场。
当然一份报纸有自己的政治立场,这也不奇怪。如果能够保持传媒专业的这样一个守则,比如说你要客观报道,立场可以不同,但是事实报道不能歪曲。我刚才讲到“占中”的时候,(黎智英)他自己本人作为一个报业老板,就成为运动本身的一份子,甚至是扮演领导者的这样一个角色。那当然对于报纸本身它就很难再被读者公众视为一份客观报道的报纸。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是报纸“政治先行”的这样一个做法,就已经完全没有遮掩了,连表面的功夫都不做了。

|黎智英
所以在这个里面有一个过程,我觉得包括可能是香港的社会本身在回归以后动荡,反对派经常在媒体在舆论上制造大量的,甚至是一些不实的似是而非的(信息)。甚至在前年我们看大量的谣言都在所谓的这样一份报纸上出现,很明显这就违反了传媒最基本的一个原则。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其实也是逐步从一份煽情的小报走上一份政治煽动的一个平台,我们都见证的这样一个过程,可以这么说。
所以今天黎智英现在被以国安法检控羁押,我觉得很多人,可能他自己本身也都知道,这一天也会到来。前年他公开接受美国的媒体采访宣称,他是在“为美国而战”,他公开这么讲的,那么今天的这样一个结果当然大家都不会感到意外。
今天的《苹果日报》走到关门这一步,恐怕很多行业中人也是充满着唏嘘,可以说很多行家都在这份报纸做过,大家有一些共同的朋友在这个媒体做过。但是看到这样一个结果,也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香港社会撕裂,《苹果日报》扮演丑陋的角色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在香港您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您也有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这样的公职,在香港大家一直崇尚新闻自由,但这个自由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要遵从新闻规则。近几年我们看到在《苹果日报》上有越来越多的谣言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我相信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爆眼女”的这则消息了,宣称是一个女生上街游行被警察打爆了眼睛,其实是不实报道。您认为《苹果日报》是如何运用大众媒体的从众心态来做政治动员的呢?
|港媒截图
郭一鸣:香港社会的撕裂,应该说《苹果日报》在这方面是扮演了非常丑陋的角色。在今天的这样一个传媒环境里,应该说有一些我们作为传媒人觉得很难以接受的现象,很多人他不看事实,是以立场来决定对事实的判断。
本来作为专业的一份报纸,应该说很多从业者也都知道作为新闻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最基本的一些道德或者是专业的规范,那就是要做事实,就是要去追寻最基本的事实。但是“苹果”没有,很明显的没有,不是技术上的犯错,不是技术上的疏忽,而是有意地要来误导读者误导公众。而且从手法上,从标题、文字、图片的处理、版面的处理很明显是在煽动,而不是在传递所谓的新闻,不是在满足公众知情权这样的一个传媒的基本的定位。
所以您刚才讲到“爆眼女”,还有上水羁押所的所谓“轮奸”,那也是炒得很大的,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还有所谓“太子站死人”等等。这些在整个前年的“黑暴”期间,很多谣言在“苹果”都是大做特做,而且连最基本的一些新闻专业的原则或者底线都不守,就这么出。
|港媒截图
那么当然我相信香港的传媒界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这么做当然是有目的的,就是政治目的,就是煽动。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确实媒体对大众有一定的引导性的,虚假新闻就会误导民众。有时候民众觉得媒体的一些报道与自己的观点相符合的话,就选择无条件的相信,也不去追究是否是事实,是否有视频、声音证据,是否是真相了,那么这就很容易误导民众。其实刚才您也说到在香港的媒体业界,媒体人在职业生涯中会在不同媒体供职,您也有以前的同事在《苹果日报》工作,员工面临着失业的危机,那老板违反国安法被检控,会不会牵涉到数以百计的员工呢?公司倒闭员工会有劳工法所保障的赔偿吗?
郭一鸣:但这是个法律问题,员工会不会受到牵连,关键是你有没有犯法。所以我相信普通员工在里面打一份工,即使他可能认同老板的立场,但那也不构成犯法,所以我相信广大普通的前线的记者也好,编辑也好,或者后台的这些员工也好,未必会牵涉到这些国安法的罪案里面来。
|报道截图
那么他们现在报馆要关门,要倒闭了,或者是最后要遣散等等,那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他们能不能够依照香港的劳工法,他们的权益得不得到保障的问题。但现在问题就是在这里,你老板现在被羁押,董事局的这些成员也有的被检控,有的被羁押,那么如果说员工要向老板去追讨薪水要遣散费等等,找谁呢?这是一个问题。另外现在《苹果日报》的一些银行账号被警方冻结了,这些钱在目前来说是被警方视为非法金钱,那么也不能动。员工的他的欠薪也好,应得的其他的一些权益也好,怎么来保障?确实这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觉得香港比如说劳工处或者是相关的一些部门,其实也应该关注这些问题。员工是员工,如果说这些是犯法的犯罪分子的那是另外一回事。报社关门,那么这几百个员工就面临被遣散的问题,这些人如果他们没有犯法,他们作为打工仔,权益也应该受到保障。

《苹果日报》事件无关新闻自由 反而给香港媒体上了一课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我们都知道《苹果日报》已经不是媒体事件了,香港特首林郑也指出《苹果日报》事件不影响本港新闻自由,这一点您如何解读?
郭一鸣:对!我完全同意,新闻是有底线的,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在全世界,无论是美国、其他西方国家没有绝对的自由,因为自由义务和责任是挂钩的,你有多大的自由就要负多大的责任。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零门槛的第权”,在香港传媒被称之为“第权”,就是除了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公权力”,它负责监督这些有权力的(机构),比如前面的“三权”。应该说这一角色这份定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它的门槛低到零门槛。特别是在“黑暴”期间,我们看到一个12岁的小孩拿手机,然后挂一个记者牌,他说要去采访;一个70岁退休的神职人员,挎一个照相机,然后说他是记者。零门槛完全没有门槛,谁都可以搞一个直播的自媒体Facebook,然后就直播。有的声称是记者的人,满口的粗话,满口很难听的话,这怎么叫做传媒?但是他们说他们是“第四权”,他们是传媒,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要新闻自由,这是很矛盾的。
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事件也应该引起我们传媒界的反思,就是传媒毫无疑问新闻自由非常重要,在香港也是核心的一个价值。但是传媒也有一份责任,那就是要负责向受众传播真相,揭露真相,要讲究以事实客观报道作为生命,作为底线,然后通过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角度来达到不同的受众,或者说不同的社会阶层声音的平衡,让不同的这些社会阶层,不同的群体,能够有不同的渠道可以表达自己的声音,这是传媒的责任。所以我非常同意,就是说这个事件对香港的新闻自由是没有影响,反而我觉得是给香港的新闻界上了一课。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确实,曾几何时我们以作为香港的媒体人而自豪,而近年看到的谣言四起真是令人乍舌。您认为没有了《苹果日报》之后的香港媒体生态和社会环境将迎来怎样的新格局呢?
郭一鸣:我相信香港新闻界的队伍其实很多都是非常有专业精神的,有新闻理想的人。其实在香港做传媒的人没有新闻理想是很难挺下去的,因为工作量很大,压力很大,但是报酬可能相对来说是不相称。所以没有新闻理想的人在新闻界他做的时间不会很长。
我相信这些从业者这种理想不会轻易放弃,也不会说因为这件事情就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事实上我刚才讲的也许有的人在过去因为香港社会的动荡,香港社会各个方面政治上太多主导了社会的舆论话题,所以会有一些困惑,甚至有一些人会迷失。
但总体来说,作为主流香港的新闻媒体队伍,应该说还是相当专业的。今天我们上了一课,事实上香港的新闻空间我认为还是很大,依然可以表达不同的,刚才讲的阶层的不同声音,包括对政府的批评。前几天林郑月娥也讲了前一段香港国安法出来以后,有人说以后就不能骂特首啦、不能批评特区政府了等等,这些人不是这一年来都继续吗?事实上我们也看到确实也是这样。
大家要从这个事件上看,就是说我们任何批评,甚至尖锐的批评,激烈的批评,都必须基于事实,必须要有根据,而不是人身攻击不是谩骂,不是针对某一个族群。因为你的族群,你的背景,你的身份,我就要骂你,因为你的政治立场我就要骂你,我觉得这个当然是不行的。所以香港的媒体应该回归理性,保持多元,继续发挥对权力的监督,对不正确的或者丑陋的这些现象进行批评和批判。我觉得这个是我们作为传媒人的一个共同的使命,今天现在以后都要这么坚持。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非常谢谢郭先生给我们详尽回顾解析了《苹果日报》26年前是如何以一份小报姿态问世演变到今天这样一个违反国安法煽动民意的政治平台。您提到追求新闻自由是香港核心价值之一,而新闻是要以事实为依据的,以法律为准绳。这次每个媒体人也应该从《苹果日报》事件中上了一课,作为媒体人要有一份使命感和责任心。谢谢您。
热门视频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