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帖】毛鸣涵: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人大学硕395分宪行上岸心得

小石桥桥 这里是小石桥
2024-09-06




作者简介

毛鸣涵
民商经济法学院17级
2022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硕士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
考研初试395分
复试总分318.2分
初复试均排名宪行第一




写在前面的话:

笔者有幸一战上岸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宪行专业,本文将从院校专业选择、公共课、专业课以及复试复习等方面为有志于报考人大法学硕士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但因个体差异,我的经验大多从自身情况出发,望读者在备考过程中还应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更具针对性的计划和调整。




目录:

一、个人基本情况介绍

二、院校、专业及是否报班的选择

三、宏观安排与心态

四、公共课复习

五、专业课复习

六、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复试




一、个人基本情况介绍
(一)报考专业与考研成绩

本人报考人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初试成绩如下:

初试成绩

总成绩

政治

英语

理论法学

应用法学

395

81

78

123

113

(二)个人基本情况
1. 本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大一大二学习成绩十分普通(年级440人,排名170名左右),学习态度一般,一直处于中流水平并且偏科严重,偏爱公法但对私法学科一直不开窍。虽然大三时意识到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为时已晚,但努力学习,摆正态度后学习成绩的提高让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重拾信心(年级440,排名70名左右)。2020年升入大四,计划参加法考、考研,但对一年两考信心不大,最终也因身体原因未备战考研,选择2020年一年专心备考法考。2021年寒假得知法考通过后,开始着手准备考研,选择了人大宪行,虽不是二战但仍比同届已上岸同学晚了一年,因此以沉舟破釜之心态进行了21年整年的备考。
2. 英语水平:同样因大一大二不认真对待学习,裸考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成绩都不尽人意,基本在吃高中老本(四级530分,六级470分)。但因中学时期较擅长英语应试(高考英语143分),语法基础较扎实,语感不错,所以对考研英语也有一定信心。




二、院校、专业选择及是否报班的选择
(一)院校、专业选择

很多时候,考研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恰当地选择院校与专业的重要性亦不容小觑。我认为选择院校与专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首先是个人能力与目标院校的难度。如本科院校属五院四系以及其他实力较强的985、211院校,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十分自信并想让考研过程更有挑战性,可以选择比本科院校更加优秀的院校来激发自己更大的潜能;如追求稳扎稳打,不想过于冒险地选择更具难度的院校,可以选择本科院校或者与本科院校差距较小的院校为目标院校。

2. 其次是个人兴趣。这首先体现在院校选择上,身边的确有很多同学对某所高校会存在“白月光”式的向往,例如,众所周知法大是法学专业类院校,法大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可能会缺失很多只有综合类大学中才存在的元素与经历,因此这种对综合类大学生活的向往或许会成为法大人考研择校时的关键因素。个人兴趣的导向对专业选择更为明显,但选择专业时也必须考虑相关专业的报录比与竞争的激烈程度,例如普遍情况下民商法、刑法都是最热门、竞争最激烈的专业,而宪行、经济法之类竞争较小。

以本人为例,宪法与行政法是我一直都向往并深有兴趣的专业,入门是因为在法大大一下时秦奥蕾老师的宪法课堂和个人魅力。之后就到大三的行政法课堂,大四毕业论文写了行政法方向后就确定了自己以后一定要考行政法方向的研究生。2020年法考的时候本来是想考本校法大的行政法专业(法大是区分宪法和行政法的),但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没能考研只过了法考。

21年我选择人大的心路历程主要如下:考虑到考研过程如此艰辛,我认为过程中一定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做支撑,否则再完备的学习计划也可能因缺乏坚定的信念而付诸东流。因此,比本科院校更高、但不会高太多的目标院校能够给我较大的激励去激发自己的潜能,又不会让我觉得目标遥不可及而中途放弃。人大满足了本科法大又想挑战自我的对激励性与可及性的双重需求,加之高中时就对人大有着深深的向往,宪行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专业并且竞争适中,因此对于我来说,做出人大宪行的选择其实并不算困难。

(二)是否报班的选择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比较偏个人的,就我个人而言,因为跨校考研会带来参考书目不同、资料收集不易等十分关键的问题,因此我一直倾向于报班学习。关于机构选择,我认为也应当从自己的需求与机构质量方面进行考虑:我本人较为自律,因此在机构选择方面,我不太关注该机构对我考研过程中学习状态的督促,但因跨校考研学科体系的不同而十分看重专业资料的提供、专业问题解答以及高质量的讲义,这些专业性、高质量的资料对我来说是更具指导价值的。

在初步决定报考人大后,我就在网络平台上搜索相关资料与机构的信息,2月份在知乎上收看到“知行法学”关于人大专业选择的免费公开课。理论法师兄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与考研的难度系数,并在理论法学免费公开课中对专业知识进行了入门讲解,加上3月份看到该机构21考研的累累硕果,决定购买该机构的全程班。时常回想起这一年来理论法师兄对我的谆谆教诲、彷佛能记住每一位同学的特点的超能力,班主任师姐在每日打卡环节对我的学习问题的解答、心理压力的疏导,这种亦师亦友的学习氛围让我感受到无论是学习上、情感上还是心态上各个方面的脉脉温情,对我的成功上岸是不可或缺的。




三、宏观安排和心态调整
(一)各科目标设定

人大法学学硕考研科目有政治、英语、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在对这四门科目着手学习之前或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应当对初试各科所要达成的目标有一个初步的设定以便后期对自己有更加具体且清晰、能够落实到分数上(特别针对两门公共课)的要求。例如,英语设定80分的目标,就要求我们2分的阅读题最多只能错2—3个;政治设定80分的目标,在大旱区北京主观题不会太高分的前提下,可能就要求客观题最多只能扣5分。以“单科分数目标——最多能扣几分不影响目标的达成——在每个题型上最多能扣几分——对每个题型都严格按照最多能扣几分的标准去练习”“倒推思路”进行复习,会使整个复习过程更有目标性。

我当时的方法是,在人大研招网上下载了21年宪行专业的初试成绩单与复试成绩单,找出最终录取的七人名单及其各科成绩,并分别计算出上岸七人每一科的平均分与总分的平均分结合个人的优势与劣势给自己设定初步目标,后期可酌情调整。因此我根据自己的特点,给自己设定了公共课双80分,理论法学120分,应用法学100分(因为自己民法基础很差劲),总分380分的目标,并按照第一段的“倒推思路”进行复习,最终两门公共课的目标都基本达成,专业课均超过目标分数,总分也超过设定目标15分。

(二)整体进度规划

整体进度的规划十分重要,它关乎考研各个科目的时间与精力分配。英语的学习讲究静水流深,政治更讲究后程发力,而专业课的科目众多,我自己并不具备十分科学地安排和规划各个科目学习时间、学习顺序的能力,后来就按照机构推荐的学习顺序进行备考规划。

(三)作息与习惯养成

细细想来,考研期间虽然十分忙碌,但一定是人生中自律的顶峰。考研期间适合自己的作息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以下是自认为考研过程中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

1. 基本固定的作息

在考研前期即3、4月份时,一定要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作息,不必追求网络上推崇的早6晚12,要知道考研期间的学习效率永远大于堆时间。以本人为例,我属于早起早睡型选手,考研期间基本上遵循了“6:30起床——22:00图书馆关门就回寝室——23:00玩玩手机就睡觉”的作息。同时,我并不是6:30起床,7:30就学习的选手,3—8月份我一直都在晨跑,所以开始学习的时间一般是早上9:00,9月之后学习时间逐渐扩张,取消了晨跑,才将早晨开始学习的时间提前到8:00。并且,即使是到11、12月份,我也只是在22:00—23:00期间加入了1h的政治学习时间,中午午休时间更加固定,其他并未做改动。总之,一个固定、适合自己的作息,能够让你在考研过程中有一种自律所带来的快感,规律的作息也能为高效的学习提供保证。

2. 学习时间的安排

我认为对自己特点、习惯有清楚的认识和定位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学习时间安排是十分重要的,不能盲目地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单纯的学习时间攀比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以我为例,一直以来,我都并不属于顶尖级别的刻苦努力型选手,相反更属于注重效率非常需要劳逸结合的类型,加上我腰椎间盘突出,每天都要在图书馆坐8h以上学习绝不可能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但是也有很多同学是需要通过堆积的学习时间来给自己信心,所以应该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不能盲目地学习他人经验或盲目攀比)。因此,考研前期(3—8月份)我每周都会打2—3次篮球,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并且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就在5—6h左右,7、8月份上升到7h左右。到考研中后(9—12月份),我基本上能保持每天学习时间8h以上,到冲刺阶段达到11h、12h,基本上也会每周休一天来劳逸结合以保证更高效的学习。

3. 学习方法、学习工具的利用

(1)学习计划本—To Do List

学习计划本是考研期间必不可少的工具,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都可以。没有人能拒绝一项任务完成后打上勾的满足感。某宝上搜索To Do List就会出现很多小小的计划本,制作精美,喜欢做电子手帐的同学也可以在网上搜索电子版To Do List。这些计划本的利用会让自己的学习小到日规划,大到周规划、月规划都非常地清晰明了。


(电子版周计划)


(纸质版周计划)


(2)关于笔记

①报班后有机构讲义了是否还需要做自己的笔记?

②自己的笔记做电子版还是纸质版?

③是在机构笔记上增补还是自己重新开始整理?

关于以上三个问题,我认为答案都是因人而异的。我的选择如下,可供参考:

① 对于法理学、法律史、宪法学三门(我的优势学科、开始学习时间早、内容相对没有那么民法、刑法、诉讼法多)重新做了自己的纯手写笔记,对于民法、刑法、诉讼法则是在机构讲义之上进行了听课之后的增补与勾画。

② 纸质版与电子版需要结合使用。纸质版笔记的特点是在手写的过程中帮助我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纸质版笔记的排版布局体现了我对学科、章节宏观体系的把握,再次,纸质版笔记具有电子版笔记不具有的特点即在后期背诵时可以形成“形象记忆”——哪个知识点在哪一页,这个知识点的答案有几行,哪句话是用什么颜色的笔写的都会有助于我们的冲刺背诵。电子版笔记也具有纸质版不具有的优点,我往往在需要把握宏观知识体系以及检验自己背诵效果时选择电子版笔记。

 针对不同科目,采取不同策略。对于优势科目,我选择用纸质版笔记重新梳理,目的是精益求精;对于劣势科目同时也是我不那么感兴趣的科目,我选择在机构讲义上增补,因为重新整理手写笔记可能会使我更加厌倦对该科目的学习且浪费时间,并且对于这些科目重新整理反倒没有机构讲义全面。

(四)心态调整

面临人大法学硕士考研残酷的报录比,一定要在考研过程中秉持“破釜沉舟,舍我其谁”的心态,而不能时时去在意为数不多的录取人数。要能保持这种宏观心态,就必须将心思放到每一门科目的学习上,以每天都在向最初给自己设定的各科目标靠近为动力去学习,而不能老是去想“大神那么多但只录几个人,怎么会是我”,实际上反而是在阻碍自己进步的步伐。




四、公共课复习
(一)英语
(本人成绩:完形7.5+阅读36+新题型10+主观题24.5=78)
1. 宏观安排与时间分配
英语学习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不会在短期之内得到飞速提升,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考研最初期就把握好英语的学习。从3月—初试英语结束,其中每一天都不能落下英语的学习,每一天的英语学习中又不能落下单词的记忆。因此,宏观上,初期可以在英语上倾注相对较多的心血,但因为每天都学习英语,所以分配下来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长也不能太多。
前期我大概每天花费30min—1h背单词,1h做英语阅读真题并复盘,但绝不能让英语学习倾占大量专业课学习时长,我认为前期英语学习最多不能超过2.5h;到中后期,背单词的时间可能缩减并较为固定(30min以内),同样花费1h做英语阅读真题(但此时可能可以完成2篇阅读了),再酌情增减各项目的训练,时间同样以不超过2h为宜。
2. 单词
单词的学习我主要用了“扇贝单词app”。前期大概一天记忆50个新词,复习150,把自己记忆有困难或重复多次都记不住的单词整理下来,整理时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在前面空出一列来标记自己没记住的次数,方便之后对自己容易遗忘的单词加深记忆。记忆一轮之后速度就会加快,总体上过了3轮单词,后期对扇贝单词里的熟词僻义的单词表进行了2轮记忆。


(自制单词本缩影~)


3. 阅读

考研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客观题中,2分一个的阅读题与新题型在与0.5分一个的完形的对比之下显得尤为重要。在制定了英语80分的目标之后,我大致计算,如果要达到80分的目标,阅读最多错2—3才比较稳妥,因此平时我非常注重阅读的练习。初试英语考完之后我自己对了答案,阅读错了2个,新题型没有扣分,完形错了5个,客观题总共扣了6.5分,最终也没有达到80分的目标,只取得了78分的成绩(也可能有我大作文发挥不好的原因)。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阅读的重要性,在无法控制翻译、作文这些主观题的水旱区给分的情况下,只能尽力去提高自己的客观题成绩以保证取得高分。

②因为我大概3月份就开始做英语一阅读真题,所以我最终完成了三刷。

一刷的范围是01年—21年的英语一真题,用的张剑黄皮书,因为语法基础还不错所以我在做完一篇阅读之后不会进行精读,只会将生词进行标注并用红笔勾画出每个题的答案在文章中的来源。其中,每篇阅读都会掐表训练,控制在15min以内(某些较难的篇幅可以到17、18min左右,偶尔超过也不要过于焦虑,因为有的简单篇幅可能10min以内就能完成)。

二刷的范围还是01年—21年的英语一真题,用的电子版避免之前的笔记留痕。二轮时速度加快,我就会在做完一篇或两篇阅读之后加入小三门中任意一门进行滚动训练。

三刷的范围就限定在了11年—21年的真题,再重新打印了纸质版模拟考试感觉。在师姐的建议下空下了20年的真题进行了一次模考。

⑥值得注意的是,应当重视黄皮书阅读解析中的长难句精讲。因为考研过程中我除了做真题和背单词是没有进行过其他的专项训练的,所以如果有和我一样基础还行的同学可以不花时间进行专门的长难句训练,利用好阅读复盘过程中黄皮书真题解析中的长难句解析,也许会更具性价比。

4. 小三门

小三门是指完形填空、新题型与翻译。对于小三门的训练可以相对弱于阅读,但仍不可忽视,尤其是新题型,因为新题型与阅读同样都是2分一个。我在7月份才逐步开始了翻译、完形、新题型的学习,翻译主要听了唐静老师讲的历年翻译真题的课,但我的翻译最后应该也没答好,因此没什么参考价值。完形填空与新题型我都是听了宋逸轩老师的课,时间不长,倍速的话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课堂中会有许多小技巧的讲授,我十分受益。

但是,光听课是不足以应试的,必须辅以大量的练习。对于小三门的训练,我采取了“每天1—2篇阅读+一篇完形/新题型/翻译”轮流练习的方式,这样保证每天阅读是固定不变的项目的同时,也能保证小三门也能得到较为全面练习。

5. 写作

写作(30分)是阅读(40分)之外第二大板块,不可忽视,但也不必太早准备。我于十月初开始准备作文模版,主要是积累一些表达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小作文的写作方式,我结合了B站上的一个作文课程、王江涛老师的作文书以及黄皮书解析中的经典范文,整理出了适合自己的大小作文模版。但我认为我英语成绩没有达到80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考试时大作文、翻译答得不好,因此作文这块就不多说了。

6. 重视模考

我在12月份留下了一下午进行了模考,可以选择近三年某一年的试卷在英语的考试时间进行模考。主要目的是确定自己的答题顺序和时间安排,避免在考场上慌了神。模考可以进行2—3次,我当时因为复习时间不够只进行了1次,正式考试时时间非常紧张,只留给完形10min的作答时间,最后一秒才涂完答题卡,十分惊险。

(二)政治

(本人成绩:客观题47+主观题34=81)

相比英语,政治的性价比在考研科目中相对较高。因为在公共课大旱区北京,相比主观题,政治中的客观题(包括16道1分的单选题和17道多选,总分50分)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政治复习的一条主线应当是“前期构建知识网——后期注重客观题——冲刺更重客观题、背诵主观题”。(我的政治总体复习经验主要受益于B站up主“灌江口爹住”2021年7月的一支政治备考视频)

1. 徐涛强化课做基础

(时间不够不必全部看完,挑选重难点看即可)

徐涛老师的强化课可以帮助没有政治基础的理科生或者需要捡拾知识的文科生快速进入政治学习环境,作为初期构建知识网的课程非常有用。此时书籍选择上可以用肖老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或者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二者差别不大,选择其一即可。但是由于大部分人开始复习政治都是暑假之后,所以可能存在时间不够无法看完所有课程的问题,我当时也出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对于一些非重点章节以及与高中政治重复率较高的章节我并没有听课,而是选择直接看书。其中马原中的政治经济学部分建议看一下视频,这部分自己学起来可能比较晦涩,徐涛老师讲得很好会省去很多自己理解的时间。

2. 肖《1000题》做巩固,同时利用腿姐《冲刺背诵手册》、腿姐技巧班笔记

①在听徐涛强化课的同时,我采取听完一章的课程,做对应章节的肖《1000题》以做巩固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自己的时间酌情安排)。我认为1000题是没有必要2刷的,因为题量太大,很多考题无法跟上当年的时政,所以能达到一个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即可。

②同时,待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相当于考前浓缩的知识点手册)出版之后,我采取了将错题知识点在背诵手册上进行标注的方式强化记忆,效果不错。腿姐技巧班出来之后,可以关注网上的许多整理得不错的技巧班笔记,省去看视频的时间。

3. 腿姐《速刷真题》了解真题考情,每日喜马拉雅跟腿姐带背

①在刷完1000题后,尽管能大概清楚知识点会以怎样的形式成为考题,但对真题的考察形式还是不甚了解。因此我做了腿姐的《速刷真题》,这本真题手册非常好,十分建议大家在做完1000题后——各种冲刺卷出来之前的过渡期去做。腿姐将10—20年真题中有重复考察性、考试预测性的真题精选出来,并且每道题后都有详解和一些做题技巧,对于之后直接上手各种冲刺模拟卷有一个非常好的指导和缓冲作用。

②大概11月份开始,腿姐就会在喜马拉雅app上每天早晨7:00进行带背,我那时每天早晨起床就戴上耳机听带背,起床困难户想到有人陪伴早起就瞬间充满动力。带背的效果真的很显著,能帮助利用起碎片时间,并且由于政治的很多知识点较为细碎,后期政治学习也必须利用起碎片时间加深记忆。

4. 刷冲刺卷客观题,二刷及以上为宜:肖八、肖四、腿四、涛六

①客观题对考研政治来说真的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主观题几乎无法拉开太大分差的旱区北京。以我为例,我在冲刺阶段结合了肖、腿的主要主观题材料,非常认真地背了主观题答案素材,上考场后只有一个或两个小问是不太有把握的,并且每一个题都写到答题纸没有空隙,最终主观题也只拿到了33分的成绩(凭总分和客观题成绩估算而得)。可见政治主观题因为押题、背诵、水旱区给分等因素不确定性太高,要想政治拿高分必须在客观题上下狠功夫。

②我采取的方式是:将市面上名师的冲刺模拟卷客观题全都买来完成了二刷(其中肖四完成了三刷),并且对各套卷子中重复率很高、当年热点的考点要能背住。届时很多公众号(如学长小谭、空卡空卡空空卡)都会出怎么刷、怎么二刷、怎样最有效地利用这些冲刺模拟卷的视频以及相关资料,建议关注。

③其实刷完这些冲刺模拟卷之后,政治客观题水平就会有不错的提升,但想要更进一步拿高分,一定得重视腿姐在冲刺阶段出的时政精华,这些东西几乎包含了大部分的选择题内容,我对腿姐去年11页的时政精华也是基本背过的。

④关于刷题时的分数:如果刷冲刺卷客观题时分数不理想,不用过于焦虑。我当时各种冲刺卷的客观题平均分可能在35分左右,会错很多,个别卷子可能都没上30分,会灰心但还是一直坚持刷题,二刷、三刷的正确率就会明显上升。因为客观题刷题量一直很大,后期基本保持一天一套或两套,那些重要的知识点甚至连选项我都能滚瓜烂熟,因此最后客观题成绩还不错。


冲刺卷刷题表

可以方便二刷时对比自己的正确率和易错板块)


5. 主观题:背诵肖四、腿姐时政、腿姐冲刺救命班讲义

2022考研政治结束后,很多同学都在吐槽肖四翻车(往年肖四基本会押到大部分主观题,但今年好像押到的较少)。我对肖四翻车的感觉不是很明显,因为我最后还是不放心只背肖四的大题,就分别把腿姐冲刺班上讲的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当代五大板块中应对各种主观题设问的“万能答案”背了下来,大概有个十多页(其中结合了肖四的设问与答案,其实并不难背,要相信冲刺时自己的背诵能力)。我政治主观题成绩也不算高,就不多说了。


(重视腿姐冲刺点睛讲义)




五、专业课复习
与总体进度和规划一样,我也是根据参加机构的安排来的。3—9月过完了所有科目的第一轮,其中大致是前期3—6月完成理论法三科一轮,因有法考的民、刑、诉讼基础,应用法花的时间相对较少,7—9月完成一轮。10月开启整体二轮重点整理,10月中下旬开启三轮背诵。其中理论法大概完成了四轮学习(一轮打基础,而论整理重点,三、四轮背诵),应用法大概完成了三轮学习(一轮打基础,二轮整理重点,三轮背诵)。
(一)理论法
(法理学、宪法、法律史,初试成绩:123分)
1. 参考书目:人大教材蓝皮书《法理学》第三版、《宪法》第六版、《中国法律史》第六版、《中国法律史》第五版(部分)、黄皮书《中国宪法》第四版、知行法学理论法讲义。
2. 时间规划:总体上采取了法理学——宪法——法律史的顺序进行学习。法理学应当放在宪法之前学习,因为法理学中法实证论部分的知识点大多可以和宪法学中纵论的知识点一一对应,先学法理学可以帮助对宪法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更加全面的前理解。
① 3—7月:一轮理解性学习
A. 3月开始,机构的理论法课程陆续开始,我采取的方式是用讲义紧跟课程,按照理论法师兄的要求对理论法三科的人大教材进行了阅读(有详有略)。在此阶段,重要的是保持专业课的学习状态,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而非记忆。理论法师兄也是按照法理学—宪法—法律史的顺序进行授课,师兄的授课水平、授课体系与理解、背诵知识点的方法、应试技巧都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法律史课程,上完之后有醍醐灌顶之感,很多时候都在汲取超出应试范围的知识。
B. 更重要的就是,熟练掌握各科目的宏观知识体系和整体逻辑脉络,如法理学分为法哲学、法社会学、法实证论三大板块,每个板块中又具体区分为哪些章节;宪法学分为总论、基本制度、基本权利、国家机构四大板块,其中每个板块又有不同的学习思路;法律史中的横纵向知识体系等等,都是我们在一轮打基础阶段就必须牢固掌握的宏观内容。
C. 在此阶段,因为我本人属于必须手写笔记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类型,所以我在机构讲义之外,根据讲义形成了按照自己的思路、更方便自己理解记忆的思路,可能过程中花费时间较直接用讲义长,但我个人认为是值得的。
② 9月底—10月:二轮重点整理
(知识串讲、知识点补缺、重点知识按照答题进行整理)
A. 理论法学习的二轮阶段我开始于应用法学习一轮阶段之后。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知识点串讲课程,识别出重要章节、重要知识点,按照专题(能够作为考场上大题输出形式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以方便第三轮背诵的高效开展,并且对一轮基础阶段中的一些遗漏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
B. 这个阶段我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在一轮形成的笔记的基础上,对那些可能成为考题的知识点按照答题的思路重新作出整理。(因为一轮时的笔记大多可能不是按照应试答题思路去整理的)比如,法律史中,我就按照理论法师兄的横向知识体系(可以直接用于答题),从“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概况—主要法律制度—司法审判制度”这个脉络对那些体系性不强的朝代做出了重新梳理,或者对朝代中特色问题进行体系化整理;法理学主要用了机构提供的增补讲义,省去了我重新进行专题梳理的时间;宪法学采取了采取了同样的方法,将散落于笔记中的知识点按照能够作为大题答案输出的方式进行了整理。
C. 需要注意的是,二轮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一轮所学的基础知识按照能够作为考场上答案输出的形式进行整理,以直接能够有体系地进行三轮背诵。同时也要注重效率,如果一轮时的笔记能够直接背诵,便不需要重新整理,直接开始背诵即可。



(法律史、宪法二轮整理的笔记)


(国家机构职权的整理

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以及整理的效率

选择采用手写还是电子笔记,提升整理效率)


③ 10月底—12月:三、四轮背诵,注重历年真题和模考

A. 此时由于一轮二轮打好了基础,要做的就是重复记忆自己的笔记,反复对抗遗忘,对自己整理的东西了然于心,上考场自然其义自现。我的理论法三科最终都背了两轮,基本要做到上考场前对知识点体系清晰、倒背如流,因此即使22年法理学的考题并不是常规重点,我也能用体系化的思路进行答题,不会在考场上输出乏力、丧失信心。

B. 我在背诵的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方法,这个方法用烦了就换另一个,这样也能使枯燥的背诵过程不那么单调:

a. 手写默写;

b. 电子版思维导图默写;

c. 图书馆大厅出声背诵(一般在AB之后进行);

d. 按专题形式的将知识点背诵进行录音,放进自己的喜马拉雅账号,碎片时间一直听(借鉴了腿姐带背的形式)。

其中我十分受益于方法D,非常高效地利用起了我洗漱的时间、从宿舍骑车到图书馆的时间等等碎片时间。

C. 在这个阶段,我还将近五年真题题目都进行整理,用于识别重点和检验自己的背诵情况。对于理论法也进行了真题模考,自己动手写一写,掌握做题时间。


(用XMind进行背诵的过程,打字速度快,

并且能够对没记熟的知识点进行标粗标红,方便再记忆)


(作者在喜马拉雅录各个专题知识点背诵内容~)


(二)应用法
(7选3,我选择民法、刑法、诉讼法,初试成绩:113分)
1. 参考书目:人大教材蓝皮书《民法》第八版(上下册),《刑事诉讼法》第四版、第七版,《民事诉讼法》第八版,黄皮书《刑事诉讼法学》第五版,柏浪涛《刑法攻略》,知行应用法学讲义。
2. 科目选择:民法、刑法、知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知产的内容相对较少。但我没有选择知产而选择诉讼法的原因如前所述,本科期间我偏科严重,对私法领域不开窍,知产期末考试也是速成(不提倡),法考时也没有认真学习知产。在看过诉讼法的考研真题之后,我认为题目相对常规、简单,背诵量也不会因为是两科诉讼法而增多,加上诉讼法基础不错,最终选择了诉讼法。
3. 时间规划(与理论法学习大致相同)
① 7—9月:一轮理解性学习
A. 与理论法学习大致相同,都是用讲义并跟课程,不同的是应用法我未形成自己的笔记,而是采取在机构讲义上进行增补的方式,原因是法考时已经有一些不完全的笔记整理、完整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考研时还可以接着用(启示是一定不能将法考和考研割裂开来,要利用起重合的部分提高效率)。
B. 其中,民法是我的弱势学科,所以在前期学习的过程中我看了一些重要章节如民事法律行为等的钟秀勇老师的法考视频(与人大民法体系较贴合)。之后听了机构民法师兄的授课,师兄本科也是法大的,在民法中法大与人大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师兄讲授得非常清晰明了。
C. 刑法在法考时我根据柏浪涛老师的刑法攻略做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所以刑法一轮复习时手边拿着刑法攻略、机构的刑法讲义以及我自己的思维导图。考研的刑法学科会更加强调理论体系、理论深度,那么法考中的那些经典案例就可以拿来作为理解理论的辅助,我认为是比较有帮助的。
D. 人大法学考研的诉讼法与法考区别还是挺大的,并不是那么注重程序,相反更加注重诉讼法的原则、原理类知识,所以学习时也要与法考区别开来,有所侧重。
② 10—11月:二轮重点、热点整理
(知识串讲、知识点补缺、重点知识按照答题进行整理、注重历年真题)
A. 实际上我在考研过程中对理论法学习和应用法学习是用不同的思维指导的:我认为理论法是我的优势学科,所以我选择花更多的时间尽可能全面、牢固地掌握理论法三科的知识;而应用法尤其是其中的民法是我的弱势学科,我选择用“底线思维”去应对应用法的学习。我认为这个“底线思维”在二轮阶段的复习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民法、刑法、诉讼法的二轮学习,我仍采用整理重点、知识补缺的方式,但不同于理论法的二轮学习,我在此时就充分应用了历年真题以更加精确地去把握重点、热点,进一步缩小我的复习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弱势学科上的学习负担。对于最终筛选出来的我认为必须掌握的重点、热点,我进行了可以大题答案输出形式的整理。
B. 民法我主要采取了重点专题手写整理、次重点知识体系梳理的方式;刑法、诉讼法主要在法考时的思维导图上进行增补。总之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二轮整理出来的东西是三轮背诵时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民法二轮学习时整理的可直接输出的大题——无权代理)


(民法二轮学习时整理的可直接输出的大题——格式条款)


(民法二轮学习时整理的知识体系)



(刑法二轮学习时整理的可考重点知识)


(刑诉二轮学习时整理的知识体系)


(民诉二轮学习时整理的知识体系)


③ 11月底—12月:三轮背诵,注重模考

根据班主任师姐的建议,在12月考前2—3周应当进行1—2次模考,以确定各科基本用时和答案篇幅。纸张大小和高中较小的试卷大小一致。




六、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复试经验

复试成绩

专业综合课笔试(100)

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150)

英语面试(100)

复试成绩(350)

93

136.6

88.6

318.2

(一)英语
1. 在初试结束之后我咨询了师姐关于复试英语的复习,22年1月中旬在师姐的建议下我陆陆续续地开始了英语的学习。在线上复试英语考察形式多变的背景下,最开始只能从口语的发音、流利度入手。在师姐的建议下,我上了周思成的口语班,我认为效果是不错的,即使练习时间只有从1月中旬到2月中旬一个月的时间,但每天跟着练习之后口语发音会有明显的改善。
2. 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应该将英语口语的练习,尤其是小组表达、讨论的练习题提上日程。可以几个人一个小组,每天或隔一天打一次腾讯会议对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刚开始要张口说出完整的句子可能都磕磕巴巴,但多次练习之后会明显更加自信,也能产出更多的内容。
3. 要善于积累话术,多积累一些功能性语句以保证自己在思考的时候也不冷场
4. 重视法律英语的学习。可以在一些法律英语公众号上阅读文章,提升法律英语方面的词汇量。


(口语表达中的一些功能性语句)


(二)专业课
1. 参考书目:宪法学同初试参考书目;行政法学主要是李佳老师的行政法法考教材和姜明安老师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
2. 复习安排
(1)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的学习,复试与初试差别不大,基础永远都是重中之重,除了基础之外老师们的论文都只是锦上添花,而不会构成复试的主要内容。我复试过程中只读了所在机构在初试过程中也要求我们读的那几篇宪法论文,其实也是初试时就掌握的东西,其他论文由于时间原因也没有过多拜读。
(2)宪法的学习我主要采取将初试的知识点再重复过了3—4遍的方式,因为有了初试的背诵基础,复试时过一遍知识点其实很快。同样,重点永远在基础且重者恒重,由于复试只有两个科目的学习,我们可以把初试时没有太多时间去精细掌握的次重点也加入进来,比如说宪法的渊源、宪法的变迁等等;那些初试的重点,如合宪性审查、国家机构六要素、基本权利七步法、选举制度等等,毫无疑问也是复试的重中之重。总的来说,万变不离其宗,从总论、基本制度、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这四个部分入手宏观把握,再把每个部分的体系、知识点都精确掌握,就能从容应对复试中的笔试与面试。
(3)行政法学并不是初试的考试科目,复试时应当重视行政法的学习。
重视法考。我们可以先通过李佳老师的法考视频快速捡拾起行政法的基础,法考的重点同样也是行政法复试的重点,并且法考老师的讲解清晰明了方便记忆。
重视实定法。对于我国目前有现行立法法律条文所相对应的知识,一定是复试的重中之重,如《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等。因此,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四大有现行立法的行政行为所对应的行政程序、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以及国家赔偿等知识点,毫无疑问是必须掌握的,其中对于许可、处罚、强制应当对比学习,可以总结表格方便理解和记忆。
重视新修订的法律和社会热点。“新法必考,重者恒重”对于考研复试也同样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21年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中有许多亮点都需要关注。
(4)总的来说,复试还是一个考察基础知识的考察,不能在复试阶段本末倒置,完全抛弃教材和基础知识而去追求大量的论文阅读,可能会适得其反


(作者整理的四个行为的对比表格~)




写在最后:

回想我的2021,有很多想感谢的人和事,尤其是所有遇见的师兄师姐,这些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实在太多太多,便不再一一道来,但他们让我明白虽长路漫漫但始终有人并肩作战。在那些疲惫夜晚,结束一天的学习踏出法渊阁大门时,驻足拍下天空中的弯月或圆月,星光闪闪,只做慰藉。每一个人都是追光者,即使天从未亮,即使头顶高墙,都绝不想愧对那一晚星光。最后,愿大家都能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想给经验帖作者本人赞赏的可戳这里↑)



责任编辑:桥小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这里是小石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