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生活

其他

没人能拒绝的自然风味!从古村到胡同里的夏季风物合集来咯~

』端午,是夏季里第一个节日,当村落里家家户户传出粽子的清香,古村的夏天便到了。在内馅儿越来越繁杂的如今,徽州却一直沿袭着最古老的做法,顺应自然,去繁就简,将古朴纯正的味道包进粽子带给大家。图源网络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望山理想生活节 | 以绿野仙踪为巨幕,这个国庆长假很高兴遇见你!

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时间过得真是快一转眼,秋分翩然而至白墙黛瓦的古徽州染上了秋日特有的色彩迎来最美的季节位于徽州区的千年古村西溪南正在酝酿一个盛大的秋天满山遍野,一派丰收胜景被田野、山峦和枫杨林簇拥的世外村落此刻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好时光不可辜负
2021年9月28日
其他

千年古村,皖南风韵,共赴一场盛世之约!| 汉服主题游来了

促膝而谈—体验古代闺阁女子的聚餐仪式你知道什么是叩手礼吗?你知道什么是奉茶礼吗?茶席该如何布置?如何请客选茶赏茶?汉服的基本形制是什么?汉服的配饰如何挑选?不知道没关系,宴上,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2021年8月19日
其他

做徽墨、采绿茶、夜探森林……这个暑假,我们这样玩! | 古徽州艺术研学

🕔时间/5天4夜▲“十一”及秋季活动预约中▲本次营期是一个以“博物为主”和“人文为辅”的生命主题营,以黄山风景区和徽州西溪南古村落为据点,把「博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内涵融入课程活动中。
2021年7月30日
其他

古村“高考”来了!这份古村博物试卷,每道题都在爆猛料

🕔时间/5天4夜▲点击图片了解详情▲本次营期是一个以“博物为主”和“人文为辅”的生命主题营,以黄山风景区和徽州西溪南古村落为据点,把「博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内涵融入课程活动中。
2021年7月21日
其他

婺源的夏季到底有多爽?

END文案:樊茵排版:樊茵摄影:东邪、望山影像统筹:李翔、田宏薇、夏天推荐阅读
2021年7月9日
其他

全国端午美食对决现场,这些神奇的粽子到底有多好吃?

图源《风味人间》你知道全国到底有多少种粽子吗?你知道除了甜咸两大派系,粽子还有哪些口味吗?你知道被网友誉为“真会玩”的粽子到底特殊在哪里吗?小望带你前往全国端午美食盛宴现场一探究竟——迷人的外表/
2021年6月10日
其他

全省唯一!西溪南望山生态营地上榜国家级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黄山•西溪南,一个除了绿色就是粉墙黛瓦的地方。相比很多名气大的村落,西溪南更像现实版的绿野仙踪,如一掬清流,朴实无华,安逸地与世无争。二百年的罗汉松、三百年的桂花树、上千年的银杏树,绵延
2021年6月10日
其他

望山夏令营特辑 | 这个暑假要给孩子一个诗和远方

🕔时间/半个月如何打造自己的竞争力,如今已成为大学生们的一门“必修课”。很多大学生选择利用假期时间悄悄努力,提升自己,为工作、考研、出国做足准备。针对大学生们的现实需求,土人学社联名Needle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春茶季 | 最正宗的毛峰茶原来是这样的

点击下图链接/扫描图中二维码/电话联系皆可快来报名吧廖老师:18701403188☟推荐关注望山学院景观设计学前沿土人设计土人学社
2021年4月10日
其他

活动季 | 全国首个乡村振兴直播基地落户婺源巡检司:望山田野直播基地

距杭州90分钟,离2021年3月500春秋,在中国北亚热带丛林深处,埋藏着一枚尚待开启的时间胶囊:巡检司,这是一个隶属婺源赋春镇严田村的自然村。这里,青山连绵环护着一方3000亩的田野,四季变换,此时正是金黄铺地,一千六百岁的古樟遮掩着静默的村庄,诗意的栖居在田野的一隅,朱熹和岳飞匆匆走过多次的千年徽饶古道,蜿蜒在这秀色田野的中央——这是一处上帝珍藏的舞台。2021年3月14日,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由婺源县人民政府主办,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管委会承办,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旅游传播研究中心联合策划,全国首届“望山田野舞台:最美乡村振兴传播达人赛”在巡检司的望山田野舞台上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直播选手在此集结,众粉丝量达到五千万以上。在呈现大美田野舞台艺术的同时,让直播高手和各路传播达人大显身手。同时,在婺源县委政府各级地方领导和当地村民及慕名而来的大量游客的见证下,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腾讯新闻、小红书等数十家媒体的关注下,正式启动全国首个乡村振兴网络直播基地:望山田野直播基地。作为望山田野直播基地的开幕式,望山田野舞台秀以巡检司金色田野与乡村生活为鲜活背景,展示当地的非物质遗产、婚纱、旗袍、汉服、油纸伞,以及代表当代最新生活理念和科技水平的设计产品,创造最美乡村田野舞台艺术与生活产品设计。那些精心设计、漂浮于菜花之上、潜伏于樟树林下的精品民宿房间,成为直播选手和各种媒体人青睐的直播空间。众多无人机、地面摄影师及各种媒体将同时拍摄并有中央和地方媒体及大量自媒体广泛传播。这次活动得到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国传媒大学众多文化艺术和传播界名人的爱心支持和热心奉献。“望山田野舞台:最美乡村振兴传播达人赛”的消息已公布,当地老百姓的民宿就已经销售一空。充分展示文化与艺术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魅力。婺源县和赋春镇及严田村的干部和群众同心协力,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凋敝的建筑设计改造成为颇有知名度的“望山生活”基地,在满足城市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探索乡村精准扶贫、脱贫不返贫的可持续乡村振兴之路,践行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和美好生活理念,使村民们的经济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富有地方特色传统的村容村貌得到保护和修复,三百年的古廊桥得到了悉心保护和修复,经常遭受雨涝之困的街道被改造成为与潺潺流水相伴而行的美丽街道。在这个过程中,县镇和村政府,创新思路,引进国际知名的乡村振兴和规划设计团队——北京大学俞孔坚及其团队出谋划策,进行凋敝建筑的利用和传统风貌的保护和修复。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今天,这一个濒临凋敝的山村已经华丽转身为一个充满生机、城里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婺源望山生活已经成为高品质的乡村诗意栖居的典范,以其诗意栖居、生态优农、审美启智、艺术文创和全域旅游五位一体的“望山生活理念”和高品质的设计及服务,吸引了国内外师生和旅居人士在此开展高端研学活动,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在此选址作为乡村振兴研习基地。望山田野直播基地将为来自全国各地有志于乡村振兴事业直播达人提供优美的理想直播环境。直播基地聚焦生态文明和美好生活方式的传播,也为各类生活消费产品,尤其是体现绿色生活方式的产品的推广销售,带货直播。基地依托望山生活精品民宿,将诗意栖居、生态优农、研学启智、艺术文创和全域旅游等五位一体的望山生活,通过体验和直播的方式,进行传播和销售,“所见即所售”。在为城市人提供美好生活的同时,促进当地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实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望山田野舞台:最美乡村振兴传播达人赛”火热开展中想要参加小伙伴欢迎报名参与~活动截止时间:2021年4月4日▽点击图片获取大赛详情▽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与👇👇👇
2021年3月1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潜入时间胶囊的诗意栖居:婺源望山生活

“郁郁层峦夹岸清,春溪流水去无声。”八百多年前,一代宗师朱熹回到家乡婺源时,看到眼前的优雅景致,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水口行舟》,成为了千古绝唱。婺源之美,贵在返璞归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朱子笔下的最美乡村,于千树万枝头、于农家的簸箕里、于溪边的晚霞间、于残桥的迷雾中,寻那一抹乡野田间最美的徽韵景色。“望山生活・婺源”就演绎在朱熹当年曾经走过多次、也或驻足的地方,一个称为巡检司的神秘小村。这个地方被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理想人居溯本》(俞孔坚著,2021)作为封面照片,“因为它包含着最中国的文化基因,并具有唤醒人类最远古的生存记忆的深邃之美丽。”△
2021年3月9日
其他

千万人瞩目!望山田野舞台・婺源 “最美乡村振兴传播达人赛”来了!

承办单位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管委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旅游传播研究中心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
2021年3月8日
其他

我在2020年度热词TOP10里,发现了“乡村振兴”的秘密

2020年,真的要结束了。回顾这个不寻常的庚子年,不由地唏嘘感叹。这一年,我们遭遇了新冠疫情、火灾、洪涝的接连打击;也是这一年,我们感受到了许许多多小人物的温暖和力量,更是见证了世界格局的巨变和行业领域的新生。大数据帮我们复盘了这些见证,浓缩成了一个个年度热词。这一年,望山生活做了许多努力,在文旅萧条的大环境中另辟蹊径。今天,便以
2020年12月29日
其他

享研学 | 当斯坦福遇到西溪南,设计思维课等你来!

设计思维冬令营千呼万唤始出来~斯坦福来西溪南啦!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西溪南遇到了哈佛大学、北大、港大……这个寒假,斯坦福带着它的设计思维来啦~在这个假期邀请您一同探索「千年古镇西溪南」!✔
2020年12月18日
其他

行旅集 | 去了大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来了云南就不想离开

每到年底来临的时候,有一个地方总被人挂在嘴边。被沉重的杂事所扰,想去那里散心;年终完成了KPI,开心得想要火速打着飞的去那里犒劳自己。尤其在凛冬时节,当所有地方都铺上了灰和白的主色调,这个地方则像被上帝眷顾过一样,一派欣欣向荣,让人更加心而往之。那就是大理。一个足够治愈的地方。小望从自然、人文、烟火
2020年12月11日
其他

大师说 | 大咖对话:乡村美学与文旅实践

2020年11月21日上午,作为2020第五届博鳌旅游传播论坛活动之一的乡创•乡建之美丽乡村沙龙——文旅大咖体验与人文对话在博鳌镇南强村举行,来自国内众多文旅领域的领军人物聚首博鳌,展开一场与美丽乡村有关的强强对话。本文根据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千宿文旅董事长、《新周刊》杂志创办人封新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丁俊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书记、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四位文旅大咖的现场对话整理而成,以餮诸君。卜希霆:今天这个话题特别好,“乡村美学和文旅探索”,我们也很荣幸沿着这样一个研究视角走进了乡村。第五届博鳌旅游传播论坛我们有一个大的Slogan叫“无界”和“重构”,今天我们把这个会场选在乡村里也是一种“无界”,把边界打开。希望我们所探讨的主题能够不只是局限在研究的范畴,而是能够更多的跟美丽乡村,跟我们的文旅形成一个真正的对话。作为今天的串场人,我先来跟大家说几句不算题外的题外话。为什么我是串场呢?我想今天让我串场是有原因的,因为我跟三位大咖都认识。丁俊杰教授是我的老师,而且是中国广告界的泰斗,应该讲凡是正规在大学里学习过广告的人,就应该没有没读过丁教授书的人,这是一个很难撼动江湖地位的代表人物。再说我们俞孔坚老师,我也是多年前跟俞孔坚老师成为了网友,我经常在朋友圈给他点赞。我邀请他参加过我们很多论坛,他也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今天看还是博鳌的南强村吸引力比较大,他欣然前往。至于封老师,我跟他的交集是在2011年,眼看也小十年了。当时他所在的《新周刊》是闪耀在所有大学生眼中的一个明星。那时候传媒大学搞读书会,我们探讨的是民国课本,刘春、封老师和我们一块在学校。那时候我客串主持就跟他申请,我说封主编什么时候我们也上一下《新周刊》,《新周刊》是我们心中的杂志里的创新者。我读的第一本《新周刊》是在1996年,在深圳街头的一个二手报刊销售的地摊上,创刊号——毛主席跟邓爷爷进行亲切交流。他们说必须得拿到封主编的签名,这个创刊号才有价值和意义,下次我争取找你签名。今年我还有幸在《新周刊》上做了个采访,后来发现因为封主编不干《新周刊》之后,我们就有机会上《新周刊》了。封主编实际上现在自诩叫做封老爷。但其实这已经不算是自诩了,因为封老师现在有千顷良田,15幢民宿,所以现在叫老爷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今天探讨的是美丽乡村和文旅,其实三位大咖有很多的共同点。第一他们都是资深的男性,第二他们都生活在60年代,我查了一下三个人基本上就差了一岁,那两位都是1963年的,我们是1964年的,比他们还年轻,这是他们的共同性。同时我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三位先生其实也都跟城市关系特别大。俞孔坚先生研究海绵城市,对城市倾注的精力更多;我们丁教授有一个公众号叫丁俊杰看城市;封先生更是一直在给城市做排行榜。哦对了,我对封先生其实是有点记恨的,因为我当年学的是电视,结果他搞了一期叫《砸了电视》,彻底毁了我青春时期的梦想。三位先生跟城市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今天我们在探讨的时候,我发现三位先生又跟乡村有着不解的情缘,下面我想依次请三位先生谈一谈,为什么过去我们讲叫“去国还乡”,就是离开家园非常思念,想像陶渊明一样回到家乡重返自然,重新找到归园田居的感觉。但是为什么在今天城市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美丽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有“去国还乡”的想法呢?先请封先生。封新城:我是实践者,所以真是充满了故事,但还是可以讲一下我跟乡村的关系。其实做杂志这二十年,一般以演变为主,当然一般的样本都发生在城市里,但是同时也还会有另外一条线索,就是关于乡村,特别是中国乡村以及参照世界乡村的变化,在《新周刊》的报道中也有线索。比如当年关于故乡的话题,关于乡村和农业等等,这些都有的。特别是我个人在2010年、2011年左右去台湾和日本考察之后,个人切身的体会非常大,因为我们已经看见中国的乡村开始被破坏了,但是在台湾和日本的乡村却一直是保持得很好的。在2012年,我带着《新周刊》杂志社全体员工去台湾的时候,做了一个专题叫《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也就是在做那一期的时候我第一次住了民宿,就在宜兰,住在一个农民的家里。当时我问房东,你这个房子怎么看着就像一个建筑艺术作品呢?结果他说你看出来了,这就是一个建筑师的获奖作品,我们就是请建筑师来做的。那天晚上,我在院子里坐着,又下着小雨,听着稻田里的蛙鸣,我就有了种念头,民宿这种东西应该可以在国内实现的。所以我就想,如果我到了55岁就提前退休,找个乡村去做。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年我57岁,实际上我进入乡村已经有五、六年了。我2015年辞去了《新周刊》主编的职务,去了云南大理。因为我发现了凤羽这么一个地方,我跟我的邻居黎叔,挺有名的一个大咖,我们俩做的。他觉得我做乡村会有一些意思,他就跟投,2016年才开始正式做。其实真正发现这里的时间是2013年,那时候我虽然还是《新周刊》的主编,但是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是因为我在台湾有了那样的想法,所以我在2013年发现了这个地方。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地方可以成为中国最大的露天美术馆,我就按照这个方向去做了。合伙人他们是挺敢干的,我们先建院子,慢慢才展开我的布局,第一个是把艺术带进去。我曾经在北京看见了一匹马,我说那匹马可以带到山里去。结果给我们最低的价钱是70万,我就崩溃了,我说算了吧,还是自己弄吧。然后我就请了当地农民。因为当地农民有一种纸画,把蝴蝶的翅膀剪下来连接以后,可以呈现出山水和人。我看到很有意思,我说可不可以做成立体的,一个月以后他们就给我做出了一批,用钢筋焊起来的,当时就把我惊到了,我说太好了。做好以后很有意思,我指着这块最大的湿地说你能把马放在这里吗?这个马的名字叫《白驹过隙》。有意思的是,那个山就叫天马山,从东往西跑过去,所以这个作品出来以后效果是非常好的,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另外这里是洱海的源头,所以水是非常干净的,政府在这里有很多措施,包括湿地保护。所以我就把我在台湾和日本学到的这些物产理念带进凤羽,然后我们这里就有了很多的物产系列。这是一个屋子,是在半山上的一个水泥框架建筑,它其实是一个做了开室的工作室。这里原来是杨丽萍妹夫的工作室,但是后来没做,房子一直放在那里。看着这个工作室我说怎么办?最后我们决定种水稻,结果种完水稻这里成了网红,因为种水稻这里也成了新的文化产品。这个房子里面也改造了,可以有更多的人来住。这个妇女坝里还有很多高端文旅产品,目前我知道一个英国的大酒厂已经跟这里有合作了。未来这里只会有两个企业,一个是我们的文旅公司,还有一个就是英国的这个公司。我关于田园,就像我做《新周刊》一样的,经常提出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我是这么描述的,田园地球的头等舱,下面就是欢迎来凤羽山。这句话是有所指的,我指的是城市生活的千篇一律和对人们的挤压、影响,实际上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已经非常低了,城市就约等于廉价航空和经济舱。我就说这么多,再说就太细了,谢谢大家。卜希霆:谢谢封老爷,封老爷这个地方真好,头等舱。刚才我们讲封老师属于预言家,已经预言了比如电视不行了,预言了“漂一代”等等。同时封老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把中国年轻人也好,或者中国人对未来生活的很多尝试和设想都挖掘了出来,通过《新周刊》引导和引领中国人的美学生活方式。早在2010年,我就听说封主编在北大搞了一个生活方式研究院,可以说是集结了一批很早就开始注意生活方式的人群。刚刚我们介绍俞孔坚老师的时候也在讲,他其实很长时间都在引导城市的生态更新。因为他本身从国外留学回来,一直在做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尤其是注重城市景观跟城市的生态和谐。他提出的大脚革命,确实也是在帮助城市用柔韧的方法解决跟自然的和谐关系。我昨天跟俞孔坚老师探讨的时候,他也像封老师一样在探讨生活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望山生活”,我想这可能也是跟总书记提出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一体的感觉。我们也请俞孔坚老师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望山生活”。俞孔坚:刚才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喜欢乡村”。首先我在乡村长大,我是农民出身,我们这代人大部分要么是农村出身,要么是上山下乡的人。所以60年代出生的人,中国上山下乡有八千万,我这种是属于本身就是乡下来的。城市里的人口80%都有乡村的情节,这是一个主观的方面,因为童年和青年时期培养了我们对乡村的依赖和依恋。妈妈的味道也好,乡村的味道也好,都是年轻的时候培养起来的,从主观上已经影响了一代人,这代人我们叫新上山下乡。旧上山下乡是被迫的,新上山下乡是主动的,中国会迎来一个高潮,这个高潮会成为一种运动,因为当一亿人发生这种行为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种运动。第二,中国的城市建筑太糟糕了,刚才讲了经济舱也好,贫民窟也好,廉价生存的鸽子窝也好,这种城市是不适合人居住的,比如北京。很多中国的大城市都不适合人居住,中国死于雾霾的有300万人,我们耗在汽车里的时间平均8年到10年左右,这些时间为什么不到博鳌来度假呢?所以简单地说,我们的城市不适合人生活,就是所谓的城市病,包括洪涝灾害,城市的污染、拥挤、冷漠等等,还有最近的疫情也是。我讲的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有一个逆城市化进程,中国的逆城市化有一个特征,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比美国更有基础,更像法国、意大利这样的国家。法国、意大利的乡村很美,房子比城市更贵,这是一个客观的现象,所以中国未来会有一个很大的乡村运动。当然还有一方面的客观原因,乡村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的问题,逆城市化的过程会给乡村带来振兴的机会,你让农民再去种地发是发不了财了,必须在乡村的物流、乡村的经济、城市的带动下乡村才能振兴。接着回到我的“望山生活”,“望山生活”也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影响世界的是乡村模式,中国影响环境的也是乡村模式,最终你会发现“美丽中国”是总书记内心的乡村模式,因为他就是上山下乡的,这代拥有财富和掌权的人,他们的梦想就在乡村。虽然我们不是掌权者,也不是拥有财富的人,但是五年前我们开始在徽州和大理进行实践。海南政府2016年邀请我做过一次完整的考察,海南的乡村振兴我当时也帮他们做过一些研究。如果政策允许,海南岛将来也会是迎接全国上山下乡最美的地方、最适合的地方。但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乡村宅基地的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有梦想的人很难在乡村实现梦想。换句话说,我们说“五位一体”,第一个就是诗意,城里没有诗意就到乡下去。第二个是研学启智。我在北大教了二十多年,我发现大学给人的知识太有限了,都是间接的知识,缺乏直接的。你摸不到土地,碰不到植物,连水稻都不认识,不认识韭菜,不认识大蒜,失去了现实世界,我们跟现实世界是隔离的。我们培养的这代学生基本不懂得怎么热爱土地,怎么热爱人跟自然的关系、跟土地的关系。所以第二个就是研学启智,要把大学办到乡下去,必须要真正跟土地、跟村民、跟老百姓融为一体。我们在乡村做的事情就在老百姓隔壁,开着窗户就能看见人家老太太在那养鸡。第三个就是艺术文创。刚才我看到几个文创产品,金华就是我老家,今天都在这里展出。第四个就是优农。中国农业目前遇到的问题很大,我们用了世界三分之一的化肥和农药,其中60%污染了土地和水。我们吃的农产品多数是有农残的,我们的茶叶是没法出口的。所以第四件事就是要优农。我们成立了优农农场,不用农药和化肥,这不是广告,你到我们“望山生活”去查一下,我们有一个优农产品,产品都是非常绿色的,当然数量非常有限。今年我做了一款茶,在黄山海拔800米的地方种植,我们收购他们的茶,把他们的茶拿过来变成没有农残的茶。第五个就是全域旅游,这是我们一直在推广的。全域旅游不是坐着大巴到处观光,观光是最低级的,要让他们居住在这里,开发当地真正有文化意义的、历史意义的旅游资源。比如我们发掘了一条古道,那个村子是旅游从没到过的地方。在我们发现的古道往东走、往西走3公里,就可以发现两千年的遗产,这里有朱熹的遗迹,有岳飞的遗迹,这就是深度的体验,能真正让人体验到当地的文化遗产。所以说五位一体,望山生活,创造新生活。这个新生活实际体现在对自然的关爱,对文化遗产深度的解读,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美好生活是城里人的,但是又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乡下的,就实现了转移支付。我们要探索乡村振兴就要探索消费模式,如何让城里有消费意愿的人的钱,花到有丰富优质生态资源、但物质上贫困的地方,这叫生态服务。这个生态服务不是靠旅游资源,不是靠破坏环境获得的,这个产生的价值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这就是“望山生活”正在做的事情。我们又研究了一款叫“行读”的软件,你打开我们的“行读”软件,行走三公里就会发现两千年的故事,这样两个产品构成了“望山生活”。卜希霆:两位先生都属于知识分子,以个人情怀,人文追求对乡村进行重构的同时其实也有很多的思考,所以下面我想有请丁教授。丁教授是学者,一直也在关心和关注整个乡村,同时丁教授跟我们封主编也是老乡了,白山人、通化人,基本上都是一个地区的。所以昨天晚上我们一块吃饭的时候,丁教授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家乡,他长大的美丽林场,下面有请丁教授跟我们分享一下。丁俊杰:谢谢刚才封老师和俞老师的分享。实际上我们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坐而论道”,两位老师他们不仅有道,他们也在说、也在做,可以说在关于乡村这个话题上,他们应该是做到了知行合一。谈到乡村这个话题,其实大家留心的话就会注意到,我们在谈中国的时候有一个名词叫“乡村中国”,这是惯性的一句话。因为在谈城市的时候我们叫“中国城市”,意思是什么呢?其实从根上来讲,要想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应该说乡村是核心,所以我们才叫“乡村中国”,当然也有“乡土中国”一说。但城市是中国进化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只能城市是主角。我觉得它俩是这样一个关系。在座的各位今天来到这里,我们探讨和归纳的话题是怎么能在旅游、城市推广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到实实在在的“实”,但是我却想结合两位先生的话来说一点“虚”的。实际上,我觉得无论是做旅游、做新农村建设还是做城市推广,有两个问题能破解了,可能就有财路和出路。哪两个问题呢?我觉得中国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乡村的破坏,城市的变态”,如果谁能把乡村的破坏跟城市的变态在我们的旅游推广、旅游传播、乡村建设里解决好了,我认为发财的机会、路数很大,这是我的一个体会。那么再聚焦到乡村上,我觉得大家又要再回到一个话题。乡村,我认为无论是封老师做的,还是俞老师做的,有两个问题在座的各位可以想一下——乡村是什么?乡村像什么?封老师把它比喻成了头等舱,但乡村到底是什么?我们刚才看这个村子的时候,碧桂园也有一个理念叫“修旧如旧”,我对这个概念一直是持反对意见的。“修旧如旧”,典型的不讲诚信,旧的就是旧的,修了新的就是新的,现在的乡村跟过去不一样就跟人家说清楚。什么是乡村?种庄稼、有鸡叫、有猪跑,这叫乡村。封老师的乡村是什么?你看他种庄稼吗?他不种庄稼,封老师种的是内容。因为封老师是做杂志的,他是码字的,城市不行了他到农村去码字了,是不是这个概念?正因为封老师是去种艺术了,所以他把那个地方定位成“可能是中国最大的露天展览馆、美术室”,所以你不能把他的乡村跟我们理解的乡村划等号。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乡村是什么?像什么?如果不把这两个问题考虑清楚,混为一谈,我觉得很难。为什么这两个话题困扰了中国这么久?其实“乡村中国”、“中国乡村”这两个概念中,我更愿意用前者。我想告诉大家,中国大于城市,乡村比中国大,乡村比城市大,我们要知道在中国,乡村是老大。我不知道在座做旅游、做城市推广的各位,很多年前看没看过一本小说叫《废都》,我读《废都》特别有体会,因为我读出了中国“废都”——城市让中国文化断根,城市让中国传统思想荒废。既然“废”都不能归于乡,我们只能去回归、逃逸,这是中国的出路。作为小说家,不管他意没意识到这一点,我是这样解读的。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宁可“废于都”也不“归于乡”,为什么?因为乡村的生活已经不是我们想要的了。今天我们来到这,说沈晓明在这住了三个晚上,在乡村住了三个晚上,我不相信。他肯定住了是事实,但他不是在乡村住了三晚。再一个我特别赞同碧桂园的社会责任,他们做了一个“盆景”,但刚才讲解的时候有一句话值得商榷:“我们让一些参加博鳌的外国大咖、政要到这来看,让他们眼前一亮,中国的乡村原来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弥天大谎。我们的乡村不是这样的,但这是我们新农村的内涵。如果我们在新农村的改造当中能把现代文明、现代的中国方式借着这个机会移植到新农村,我认为这不仅是农村自信,这更是中国自信。所以我对新农村,包括新旅游的理解就是:“知识的学习、文明的向往、文化的认同”,这是我们做新旅游、新农村、城市推广最应该关注的。最后我想回到我刚才说的这个话题,谁要能把农村的衰败、城市的变态破解了,那谁就赢了。城市的变态我就不解释了,刚才俞孔坚老师已经解释得很透彻,现在的城市不适合人居住。封老师在广东住了那么久还是跑农村去了,为什么?因为城市的变态已经让我们人不能称之为人了。所以不管是从做文化的角度,还是做旅游的角度出发,谁要把农村的衰败、城市的变态始终挂在你的产品上,始终放在你的规划当中,我觉得一定是有前途、有理想的。这就是我的观点,谢谢。卜希霆:谢谢丁教授。其实百年前中国就有很多的学者在关注乡村建设,包括刚才丁教授所说的乡土中国,做乡村研究调查,也包括那时候的晏阳初学者,真正跑到山东周平做了乡村的试验和实践。一百年前就做乡村实践,可见那个时候虽然进入到了民国时期,进入到了后面美丽生活的运动,但实际上还有大量的学者,因为根是在乡村里生长起来的,大多数都有乡村情怀。老一辈的人都有在乡村生活的经历,所以也把乡土作为自己的故乡,作为自己的情节所在。其实今天来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一批到乡村旅游,也有一批回到乡村、重建乡村。我本来要到海口借这个机会调研一下海口的博学村,这里有一个80后的青年,他家就在博学村,他是返乡创业的典范。所以中国现在有一批80后、90后返乡创业,重新回到乡村来振兴乡村。我认同刚才丁教授所说的,这批人其实是在大城市里经过了文化的熏陶、知识的培养,文化、文明各方面的重塑,他回到乡村就是要把他学到的,习得的文化带回到乡村重塑,来改变和改造这个乡村。同时也有一批学者,回到乡村做了很多乡村建设的革命。我在2014年前后也请了孙君先生到我们学校给我们同学做讲座,他特别逗,拎着个箱子来了。我说您到我这怎么还拎个箱子?他说我马上要到河南省信阳的郝唐村,那个村子就是他帮着建设的,他就把乡村建设研究院建在那了。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到那个院子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场景也放到了乡村,同时也参与了大量的乡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现在很多的学者,我倒觉得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像美国一样的逆城市化或者去城市化,我认为我们大多数的学者参与再造乡村,是有一些情结和情愫在的。同时确实像这次主持人说的,乡村美学它不仅仅是一个修旧如旧的美学,其实更多的东西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出来的,其中也包括创造出来的美学思考。但是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乡村的这些房子租给了艺术家之后,艺术家就把房子保留得很好,就希望原汁原味。农民说我租给你,借给你,就是希望你把我的房子修一下,该加电梯加电梯,该加设施加设施,该加厕所加厕所,将来你们走了我们进来。但是艺术家想这样太好了,我就想要这种原生态的东西,所以也存在着艺术家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所以我也想了解我们两位在一线做过实践的大师,要如何去处理在乡村,我们自己的美学现状跟在地村民观念不同的问题呢?封新城:我现在的总体情况可以这么描述,首先这是我的生活,我是真实地在那住,跟老百姓挨着。我的合伙人把他们家的果园改成这么一个院子,当然开始也是违建。书记、县长他们来都觉得这虽然是件很麻烦的事,但是也欢迎我们来,只是我讲的他们听不懂,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只是说我们搞破坏。我做了改变,老百姓得到了收获。他们那里的人有点钱以后也都把村子改成马赛克一样的。我在荒地一样的地方做了一些新的东西,而且我花钱收过来一些空心村。我说我在那生活,是因为我把我那点钱真的全放进去了。另外我搞青年文创,花了很多钱,我没有钱了。像我的好朋友李健(音),以前我帮过他,现在他年产值上亿,他反过来帮我。还有其他一些老总也纷纷过来,大家在这里一起做,其实这就是筑巢引凤。现在云南有一个新的政策叫“半山主义”,就很看重我们,正好你这个地方可以,就给拿钱。所以我从微博或者一些平台上看老百姓的反应,终于有人发现凤羽这个地方了。凤羽很美,而且交通很方便,它在两个机场中间的位置,等于我坐拥两个机场。我到了以后,有很多人到这来,老百姓和年轻人说你使得我现在特别骄傲,以前别人问就说我是在山里,但是现在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在凤羽。另外我觉得我是一种文化下乡,所以在拍一些扶贫片子的时候我就讲,我说什么扶贫?我说我是一种审美扶贫。他看到的还是那个山,但我已经发现它不是了,我让它改变了。大家回来也发现变了,让大家重新看见山水的美丽,但关键是要让大家得到一定的实惠。我还举例台湾的池上乡,过去是给皇上提供大米的,现在那里就种大米,那里的米就是台湾最贵的米,每家每户都在田里写上自己的名字,有几亩地,电话是多少,来旅游的人想买米就可以直接打电话买大米。所以我想我们能不能也这样,真正地跟高端文旅结合在一起。像这次疫情的发生,年初我说我们今年肯定会忙,他们说怎么讲?我说他们去不了国外了,云南肯定排第一,到了这个季节就是海南了。云南的丰富性在中国是第一的,民族、地貌、气候、历史,所以我说云南肯定火,而我们在大理和丽江中间,我们肯定行。而且我现在准备迎接的都是90后的年轻客人,真正要变成可以接待高端团的话,当地人还差远了,所以我们下到乡里不是直接复制池上餐厅或者是大地写书。当你真正跟这些农民书记讲的时候,你发现是无法对话的,完全不在一个话语体系里,大家的差异很大。他搞不懂你在干吗,你即使告诉他你的服务是什么,他们也没有办法理解。所以将来我们还是要跟企业合作,大量的投资人或者管理公司进来,还要跟政府合作,没有政府的支持是寸步难行的。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跟政府打交道,变成他们眼睛里的红人,我也保持的很好,基本上我从来不会去任何一个政府机关,那不是我去的地方,我就在那坐着,甭管多大的官都得到我这来见我来,所以还挺有意思,挺好的。俞孔坚:我非常赞同丁教授说的,中国的文物保护修旧如旧,对遗产来说这种态度不好。所以两个做法,一个是修旧如旧造了一大堆遗产,新的也造成旧的;第二个就是擦掉重来,这也是一个误区,中国有几十万的村子一夜之间就没了。这两个做法都是抹掉乡愁,是不应该做的。乡村美学我一直叫它“大脚革命”。大脚革命,不是小脚美学——那种美学创造的是丑陋、创造的是畸形,所以不是小脚美学。那是时代赋予的畸形审美,但是在当时是有理由的,有利于大众,有利于当下,标榜自己是城市人。城市人是大多数,乡下人是少数,少数人要服从多数人。所以今天题目很好,叫“乡村美学”。乡村美学就是回到大地,回到平常,一定是平常、寻常。白话诗就是寻常的,《诗经》就是白话,结果到了唐宋越来越畸形,要押韵,诗变成了僵硬的,所以乡村美学就是要回到诗的寻常化。但是知识分子说回到寻常,看老百姓是桃花源里的,这又不完全对。我刚才讲了,同时要改变乡村的生活。老百姓生活是艰苦的,必须认识到农村老百姓的生活不是他们想要的,这就是挑战。这个我们要解决,对设计师是挑战,对文化人是挑战,你不要强加你的诗情画意给桃花源里的人,那就把你当成观众了,他实际上是受害者。所以要改变,这个改变就是渐入式的改变,让生活更舒适,让房子更舒适。我们看徽州,建筑外面看着很漂亮,但是住着就不舒服了,又潮、又湿、又冷,不适合人居住。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建?因为土匪多,要防土匪。所以要改造,改造不是要拆掉,而是要植入新的,要把新的生活放进去,舒适度要提升。你可以把阳光引入,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这是一个美学。刚才讲的美学不是“修旧如旧”,而是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改造旧有建筑。现在我们用“小脚美学”改变的乡村都是这样,两岸的玉米地不种了,种上紫叶的、黄叶的植物,把城市的畸形带到了乡村,这是用小脚的美学去建乡村。但是我们说要用“大脚美学”去建设乡村,到底该如何去建设呢?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以前是乡下人自己进入城市,主体是自己,乡村人到了城里,有了钱以后回到乡村,他的主体还是乡村的。但是今天就变了,今天我们到乡下里居住、生活、改造,不是自己,而是外来的。所以如何让外来的人如何了解内在人的生活,同时创造一个新的美学,这是一个挑战。卜希霆:封老师和俞老师都探讨了一个话题,就是如何用美重建乡村的文化。其实现在也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两位老师在乡村做建设,也挑了一些风景特别秀美的地方,但是大多数的中国乡村其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全都跑到城里来。有的时候用数字描述叫“38、61、99”,现在乡村里就是这些人,女性、老年人,还有小朋友。所以乡村如何去改变?刚才封老师说在他的核心团队里都是年轻人,你在当地可以有很好的关系,但是很难让他们改变。我也知道有一些乡村建设,比如郝唐村当时带着村里的核心意见领袖到台湾、日本,带他们到乡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洗脑,学习如何开会,如何探讨村里的合作社怎么搞,怎么共同做投资,这个其实是挺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没办法。就像刚才我们看到村长家建完房子以后其他村民才能建起来,因为必须有一个示范作用。我刚才讲的海口陈佟奎(音)这个小伙子,他当年也是带着村民跑到日本、台湾,到这些乡村去学习,看人家什么叫美。但是确实也会存在困难,因为我们大部分人虽然生在本乡、本土,也会有一些文化传承,但是对于美这件事情不是你随便教他两天他就能懂的。如何认识乡村的美?一方面可能是要有一种文化的孕育过程、传播过程,但另外一方面也是要依靠各种各样的力量来推动。所以刚才封老师说了一句“审美封印”,这也是一种理念,你得先让他知道什么是美。所以有时候我们做乡村建设,也是通过做这样一个工作来推动村庄建设,包括村民叫“向阳而生、向美而行”,你其实要给他一些方向性的引导和引领的。当年《新周刊》我愿意看,是因为它是一个读图时代的到来,我印象很深,每张图片下面都有一个图片来自于哪,谁拍摄的。这就是读图时代,它是一种美,用最快捷的影像图片带给大家文化引导和熏陶。俞孔坚老师是做景观美学,也是通过景观再造城市,来给大家营造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那我也想问问丁教授,您觉得乡村再造和乡村美学的过程之中,要如何通过审美的提升、品牌的提升来进行乡村的再造呢?丁俊杰:这么多年在研究城市品牌、城市形象过程中,我其实有一个参照物就是乡村,我认为研究城市问题就仅限于城市研究是走不通的。关于乡村美学也好,城市美学也好,在中国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建设性的,一种是批判性的。比如国家大剧院、鸟巢这些设计,在我们来看很多人对它的批评是非常犀利的,甚至有的都不堪入目,但这些都是大家之作。还有一些观点,尤其是摄影师,他从中发现了前所未有的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城市的美可能主观性会更强一些,而乡村的美,或者是乡村美学更多的是一种客观和主观的交融。那么到底什么是乡村美学,或者乡村的美呢?我个人觉得它是一种生长型、成长型的,或者说它是一种不规则的美。我现在就怕封老师的样本出来以后,在东北也能看到,在西北也能看到,那就又成了模式化的东西。我认为乡村真正的美就在于它是天然的,是其他地方没有的,不是批量再造的美。乡村跟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农业经济跟工业经济的区别,工业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流水线、标准化、批量性设计,出来的都是模板化、标准化的东西。而乡村不是,同样一块土地每年长出的庄稼都不一样,今年的风和去年的风不一样,今年的阳光照射时长和去年不一样,今年和去年的景观肯定也不一样,所以我认为乡村的美应该是因地制宜、因势而建的。那城市的美是规划出来的,乡村的美有没有规划呢?有。但是我觉得乡村的美应该是生长出来的。只是封老师刚才也讲了,说出来非常容易,做起来非常难,俞孔坚老师在实践中肯定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现实操作中,如果没有主观的接入那肯定不行,比方说现代的文明方式。所以我时常会想,我们到乡村去旅游,其实我们是过客、是看客,我们做的很多东西只是“盆景”,不是你真正要在那生活才做出来的东西。所以从旅游的角度上来讲,关于乡村和美学这个话题,我个人认为,乡村就是旅游生活中的良性循环过程,就是你去了以后很舒服,回来以后还念念不忘,不会疲惫不堪,这就是良性循环的过程。乡村生活是平凡生活中的奢侈阶段。我们日复一日,非常平凡,想偶尔过一把奢侈生活,就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到封老爷那住一段时间,但绝不是就去参观一下。我前两天去贵阳,贵阳在离机场不远的地方,把一个徽派整体的建筑买过去了,在那做贵州菜。它的灵感来自于哪呢?来自于美国把徽派的建筑拿过去,但人家那叫博物馆,跟我们所说的概念不一样。在中国的大地上,你把一个徽派建筑移植到东北是不对的,只能是移植到博物馆里,所以才是平凡生活中的奢侈阶段。乡村生活是日常生活或者是安居乐业的一种异地生活方式。昨天我们还在探讨,很多小伙伴说这里是你的家,宾至如归。过去封老师说,《新周刊》为什么能出来?就是因为说人话,我们很多媒体那时候不说人话。我们打开电视机、打开收音机又买了个爹,天天训我,算了,不看了,就是这么一个潜在的逻辑。我为什么出去旅游?我在一个地方安居乐业,但是呆的厌烦了,我想找到刺激。结果你还告诉我宾至如归,说这就是我的家,我好不容易从家里逃离出来了,你又让我回家了,这怎么行?所以我说,封老师那个地方一定不是你的家,一定是你平凡日子里的一个奢侈阶段,一定是你安居乐业中的一种异地生活方式。所以美学是什么?对于乡村来讲适应、合适、舒服这就是乡村美学。卜希霆:前几年有个人写了封辞职信风靡网络,叫“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很多大城市的人在城市里生活时间长了都会有这种焦虑,乡村是解决人的焦虑问题,化解人情绪问题的空间。现在很多城市在打造第三空间,就是家和工作场景之外的第三空间。因为家的话太宅,一般就什么也不干宅在那;到工作场景就是太累,天天看着老板,工作压力特别大,所以要有第三空间。反正现在互联网都发达了,我在哪干活你不用管,我把活干完了发发呆都行,这就是一个新的解释方法。所以像丁教授说的,乡村一定也是这样一个第三空间。如果你永远想在第三空间呆着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你要工作和生活。但是你要说在整个过程之中,我们把乡村做成第三空间,从互联网、5G技术的保障,无论在哪个地方你都可以办公,都可以接受资本家的再压榨。但是你自己想放松,想在海边发发呆,想面对青山喝杯咖啡的时候,也是可以的。像刚才丁教授所说的,我们要有异地感,但不一定要一直在那样的场景里。很多年前我路过莫斯科,友人给我讲过一个例子。那时候是莫斯科经济最差的一段时间,莫斯科的市民大多住在楼里,但是他在郊区有一个破木头房子,破到什么程度,就比东北早年间家里放仓库的那种房子还破。但是他一到周末的时候就会领条狗,夫妻俩人到那个破房子里过个周末,过两天再回到城里来,他们追求的就是精神世界的放松,那个地方不一定美到什么程度,但是跟城里不一样,他们想要的就是换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人在城市里,有时候期望找到一个诗意栖居的地方,换一种心情,给自己一个心情的调试,因为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相对焦虑的时代,这个焦虑的时代需要有一些场景,需要有一些空间,能够给我们大家带来心灵缓释。所以前面几位老师探讨的,通过乡村虽然能够给我们提供这样一种文化的栖居,生活的栖居,但是也不能把它像家一样呆着,我们需要的是找到那种会让你换一个地方生活的感觉,。我们今天是在旅游传播论坛上探讨,我们是其中的一个板块,所以我也想了解三位老师在乡村跟旅游融合的层面有一些什么样的期待或者期望?封新城:21年前我就在海南提了一个观念,当时是跟杂志社全体员工在三亚。那时候三亚只有两个酒店,一个叫海莱,一个叫天韵。我们在那两个酒店呆了一个多星期,回来就出了一个专题,叫《找个地方躲起来》,那是1999年。你发现它预言了今天。现在的城市生活无非就是想摆脱手机、摆脱电脑、摆脱格子间、摆脱写字楼、摆脱早九晚五的工作,就想找一个地方躲起来。那这个地方在哪里?无非就是乡村。我刚才讲到文旅疫情期间的变化,疫情和国际的巨大变化使我们国家提出内循环,第一个提出的就是乡村旅游。实际上乡村无非是大旅游中的一个产品,而这个产品要更丰富、更具体、更千变万化才行。就我个人而言,说我所谓情怀也好,其他什么也行,其实就是我在那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第二个,我还是那句话,我还在传播,无非是换了一个空间。万物皆媒体。我用凤羽当媒体,我在那里宣传我的生活观,所以我出了一本书叫《微隐隐于凤羽》,弄了一个“微隐居”的概念。但是你确实发现这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现在总讲沉浸式,其实乡村才是真正的沉浸式,我们中国的乡村不过是这千百年来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天地,以及在这里面思考出来的东西而已,乡村是承载这个的。但是中国的乡村正如北京消失的城镇一样,被大量的掠夺、被破坏。所以我会产生一种怀疑,为什么日本的乡村这么好?那些个植被都可以千百年不动,但我们不是?当然这是历史一路走来的结果,那新一轮革命里,能不能手下留情一点,别又重复,能不能找到各自的特点?我可以跟大家讲,我有一点是值得骄傲的,就是凤羽常年16度的气温,两千多米的海拔。因为凤羽是丽江、大理中间的一个地方,这是天然的,是其地方没有的。我就觉得,能不能再一个很普通的白纸上,搞点有意思的东西,而且真的不能侵蚀它。所以我跟政府说,你要引开发商来我就走,我不欢迎谁谁谁,华侨城他们都找我,我说我不欢迎你,我没那个兴趣。但是我要说的第三层意思,就是我也要把它变成产品,否则的话我也死了,这是我在生活、传播理念、产品之间去穿行。还好,我2016年正式进去了,到现在情况是好的,刚才讲到我那地方很不错。现在我在的那个村子,已经被归为全国乡村旅游的试点了,这样我就可以争取更多的资金,依次看怎么样融合。我提的理念都是我在《新周刊》提过的,“软乡村”,就是到底我们和乡村之间是什么关系,这就是“软”字。“融艺术”,乡村跟艺术能有什么样的融合。其实这就是慢生活。慢生活是有标准的,我问你们今天星期几,你们都能回答出来,但是你问我我是回答不出来的,我不知道是星期几。当你真正开始了慢生活的话,你就忘记今天是星期几了。人的生活是可以做一些放弃的,像我决定我55岁退,实际上我52岁就退了,那我要放弃很多,第一个就是放弃了头等舱,我以前坐了二十多年的头等舱,现在都是坐经济舱,那坐不了我就自己弄一个“头等舱”。卜希霆:封老爷刚才也谈到了把农村做成了产品,刚才也有他了的Slogan,软乡村、融艺术、卖产品。俞孔坚老师的望山生活也是一个产品,我们来听听俞孔坚老师的产品。俞孔坚:我们现在成立了一个望山生活联盟。秦岭也加盟了,普洱也加盟了。操作起来就是我们自己有一些基地,然后把有一些同样水平、同样品位、同样价值观的同伴纳入进来,让你可以到秦岭去研学,读秦岭的植物;去大理寻找白族的白药、白族的文化。所以回到论坛的主题旅游跟乡村的关系,刚才讲了乡村生活,丁教授讲了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每一片土地都有含义,旅游在中国已经从观光走向了生活,旅游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离开你的日常生活找另外一个地方体验旅行,所以我非常赞同旅游是一种生活时间上、空间上的差异。你的房子要不一样,体验设计不一样,跟家里不一样,你把房子设计成5米高,做成一个Loft,你把房子变得更大,或者变得更小,因为城里更标准化。在这里我可以住更大的、更小的,更高的、更低的,所以乡村旅游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吃吃平常吃不到的东西,体验一下体验不到的东西。所以未来的乡村旅游,我们有一个口号叫“教育即生活”。乡村旅游将来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大学,真正的大学应该在乡下,你学到了文化,学到了自然,学到了农作,学到了生存,所以学习将成为旅游的核心产品。卜希霆:两位老师都是有IP的,凤羽的IP、望山的IP,都是在旅游传播领域里变成了网红的产品。最后请旅游传播论坛主办单位的代表丁俊杰教授给大家做一个总结。丁俊杰:乡村和旅游这个话题,应该说在旅游界的探讨中一直都存在,我们今天在这里进行一个梳理。从乡村的概念来讲,乡村旅游离不开“二老”,一个是老天爷,也就是自然的风貌、节气的风光。韩国有一个词叫“深土不二”,不知道大家去旅游的时候看没看到过。什么叫“深土不二”呢?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乡村和旅游结合的话,就是我们中国太大,我们到不同的区域去过一过以前没有过的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到那个地方就要过那个地方的生活,这是乡村旅游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说一老就是老天爷赋予我们的自然的东西、生态的东西、地理的东西、物理的东西。第二“老”就是老祖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到了南强村,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这里的人,这一百多口人,这19户人家是从什么时候住进来的?他们的族谱是怎么排序的?这里的门口有一个村碑,这个村碑一看就是现代人编的,是我们现代人与当地人共谋,与村长共谋后出来的东西。但我其实特别想听的是他们莫家的祖训是什么?莫家的家规是什么?这些与老祖宗文化相关的东西。所以乡村旅游应该围绕这样一个概念来展开。从总体上来讲,我觉得要回到我们探讨的“什么是旅游?”这个主题的话,我个人的界定,所谓的旅游就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重新整合你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把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生活方式,做一个重新的梳理。可能这是非专业的一种解读,但这是我个人对旅游的一种认知和理解,谢谢。卜希霆:谢谢丁教授,2020年就像总书记所说的,今年遭遇到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今年有两个地方,年初的武汉和到年底的博鳌都是大家所关注的地方。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博鳌成为我朋友圈里的主要内容,大多数人不是在博鳌就是在飞往博鳌的路上,说明大家其实把旅游也作为我们未来经济转型的下半场时间。作为我们来讲,乡村也是我们未来所冀望的一个非常好的旅游休闲的好空间和好场景。所以刚才我总结出我们要“四个见”,第一是要让乡村被看见;第二是要让乡村喜闻乐见,要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每个地方;第三是回到家里还能想见;最后一个像俞孔坚老师所说的,望山还要能够望远,要对未来有所冀望,对未来有所预见。谢谢在场的嘉宾,也谢谢各位。推荐阅读:知要闻
2020年12月11日
其他

大师说 | 望山生活创始人俞孔坚2020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获奖演讲全文

ALIZADEHIFLA中东地区代表俞孔坚的理念启迪着世界各地的景观设计师,尤其是在中东地区,因为中东地区的水资源缺乏和气候变化问题尤为突出。此外,他所撰写的书籍也是学生们的重要参考书目。
2020年12月3日
其他

寒假研学 | 在千年大理重拾人与自然的联系

自诞生之日起,「人类与自然」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的祖先在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栖于自然,敬畏着自然,又在与自然的相处中积累下代代相传的古老智慧。而如今到了我们这一辈,城市的砖墙土瓦疏远了我们与原野的距离,面对生存环境日新月异的变迁,我们不禁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020年11月26日
其他

知要闻 | 北大教授俞孔坚荣获2020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人物大奖”

11月21日,以“无界·重构”为主题的2020第五届博鳌旅游传播论坛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亚洲湾国际大酒店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望山生活创办人俞孔坚应邀在列。在全球100+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下,俞孔坚教授以“乡村振兴”问题做《新上山下乡运动与望山生活》主题演讲,与各界精英一道共同探论疫后文旅行业新路径。并于当晚的博鳌国际旅游奖(TC奖)颁奖晚会上,荣获2020博鳌国际旅游奖(TC奖)“年度人物大奖”。△俞孔坚教授在沙龙现场对话嘉宾
2020年11月26日
其他

享研学 | 从工业废墟到清渠如许 – 邯郸园博园STEM环境课程

自创立伊始,望山学院一直肩负着教育普惠、传递爱心的社会责任。2020年11月14、15两日,我们来到了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的邯郸,在这里举办了基于设计思维的STEM环境课程。在本次周末活动中,望山学院利用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知水善用》系列课程的设计与实操的经验,匠心设计了两期精品课程,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理解园博园项目设计理念的科学内涵,并亲身体验到融合科学、文化、艺术、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的活动;以设计思维看世界,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精彩速览“清渠如许天上来”活动伊始,小朋友和大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破冰活动,通过“橡皮泥粘什么”和“萝卜蹲”两个趣味小游戏迅速认识了彼此,开始了建立友谊的第一步。游戏结束后,小营员们仔细聆听了老师对当天活动及园博园的整体介绍,并与家长一起认真阅读研学手册,熟悉全天需要完成的各类小任务。阅读完研学手册后,小营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依次游览了园博园的五处代表性景观:赵都新韵、山水邯郸、民俗印象、梦泽飞虹、印塔夕照。在游览的过程中,老师深入介绍了每个园子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设计灵感及科学原理,并通过穿插的小游戏帮助营员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游览完每一处园子后,孩子们都需要完成一个对应的小任务。山水邯郸如何借助金属网实现美观和降低能耗两重目的?民俗印象场馆的建设中共使用了多少种建筑材料?在叽叽喳喳的讨论和提问声中,孩子们所展现的思维活跃性远远超出老师们的想象。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时有孩子急急忙忙停下,在路旁的长椅甚至围栏上,一笔一划地认真记下自己刚刚学到的知识或是突然迸发的灵感。上午的最后一个任务是在无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徒步测量梦泽虹桥的长度。营员们分成小组进行比赛,以团队成员伸直双臂相连的长度为基本单位对桥进行了丈量。小营员们热情高涨、齐心协力、团队分工配合有序,最终测量得又快又准确的团队获得了老师准备的神秘礼物。下午的活动在邯郸园博园的核心景区
2020年11月20日
其他

行旅集 | 冬日团建,再也没有地方比这里更热气腾腾了

离2020年结束仅剩49天了。年底KPI大考接近尾声,累积了一年的忙碌,是时候找个地方好好团建放松一下了。冬日团建怎么玩?千篇一律的唱K、聚餐?不如趁着冬季划算且性价比极高的出行,带领团队来一场国内深度游吧。离开高楼林立的城市,打破原有的生活范式,和团队小伙伴们一起飞往隐藏在黄山人少景美的古村“西溪南”,赴一趟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享研学 | 生态修复x设计思维——邯郸园博园STEM环境课程

面版的清渠如许。通过模型制作巩固知识,将结课成果带回家。15:30-16:00交流与分享04指导老师土人-望山专业师资团队郑亚凯土人设计第五分院所总工河北省第四届(邯郸)园林博览会驻场总监从业十一年
2020年11月5日
其他

活动季 | 双十一来袭!定制文创、优农土产、古村酒店套餐,望山好物低至4折!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狂欢节已然开启,相信各位打工人们积攒了一年的购物欲早已蠢蠢欲动了。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小望怎么会忘了给粉丝朋友们送福利呢~望山生活双十一好物狂欢,今日正式开始啦!没有套路,更没有复杂的算法,我们努力争取到最大力度的双11福利,来回馈认同望山生活方式的粉丝朋友们。话不多说,来吧,展示——除了超大的优惠力度还有:1.5元无门槛优惠券2.设计师定制的满赠文创礼品史无前例,等你来拿!优惠券和满赠文创礼品限时限量,先到先得,大家记得明日早些领取哦~同等价格下省下更多的小钱钱!趁着双十一,为自己的诗意生活补补能量吧!
2020年11月5日
其他

食感集 | 徽菜在美食届最没有存在感?守护乡土,守望乡愁,为它正名!

就能吃到最具徽州味,拥有古徽魂的臭鳜鱼啦。望山商城精选古法压榨的菜籽油和农家辣椒酱,为您的餐食更增一份美味。☟推荐关注望山生态教育景观之路土人设计土人学社
2020年10月30日
其他

活动季 | 望山生活TOP旅游度假产品发布会,抢“鲜”看!

疫情下的国内旅游市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寒冬。相比热门大众景区的萧条,一些游客量少、小众精品的旅游地反而愈发获得人们的青睐。人们更愿意回归乡野,寻觅自然纯粹的人间烟火气。10月19日至10月20日,望山生活携手“全球家庭休闲度假引领者”复星文旅旗下Thomas
2020年10月27日
其他

知要闻 |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现场教学基地”落户婺源巡检司

10月22日,全国市长研修学院携手乡村振兴的践行者“望山生活”,于江西省婺源县巡检司村正式挂牌“全国市长研修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并就“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课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中共上饶市委书记马承祖,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宋友春,江西省住建厅副厅长李道鹏,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副院长逄宗展,中共婺源县委书记吴曙,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及望山生活创始人俞孔坚等各级领导出席授牌仪式。授牌仪式上,中共婺源县委副书记、县长吴云飞致辞,介绍了婺源县优美的生态环境及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婺源县不断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其中巡检司村在北大俞孔坚教授及其团队的精心打造下,将“美好生活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成为婺源“两山”实践创新生动样板。吴县长相信全国市长研修学院现场教学基地的挂牌,将为“名校”与“名村”搭建起有益的桥梁,市县各级会竭尽全力,为教学基地建设和学院培训工作开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期能够吸收更多的各地干部来婺源研学、交流、合作,携手共创乡村振兴美好未来!之后,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宋友春发表讲话,他首先对俞孔坚教授在全国各地推进生态文明理念表示充分认可,对其在生态保护、生态修护、海绵城市及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赞许。宋书记希望婺源作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规划引领,依托文化底蕴,走出乡村振兴的婺源模式。最后,他强调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在婺源建设教学基地不仅能促进领导干部专研能力的提升,也是对市长研修学院培训工作的促进。在赋春镇干部群众的见证下,马承祖、宋友春、李道鹏、逄宗展、吴曙五位领导和俞孔坚教授共同完成授牌仪式并合影留念。仪式结束后,俞孔坚教授分享了望山生活品牌初心以及初步实践结果:在强调生态优先和保护自然的同时,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途径,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上,实现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俞教授强调“两山”理论和大脚美学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策略,重点介绍了婺源巡检司乡村振兴发展的五大策略:城乡关系与供给策略、基础设施策略、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新乡村的形态策略、产品策略。巡检司村已从一产为主转化为旅游服务、民宿发展、乡村电商多点发展,成为集文化体验、国际游学、高端民宿、传统农耕振兴等于一体的徽文化研学与田园体验区,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复兴。分享结束后,各位领导就“望山生活”的实践以及婺源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一致认同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新思路,并对未来全国市长研修学院的相关活动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巡检司现场教学基地将通过实地教学实践和广泛课题研究,见证最美乡村在全国的示范,共同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
2020年10月27日
其他

知要闻 | 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获2020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

Award)颁奖典礼以线上视频会的方式举行,该奖项是世界人居环境建设、景观学及风景园林领域的最高荣誉。国际景观学与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2020年10月15日
其他

古村男子图鉴 | 惊!郑妈不是妈?西溪南最有温度的土菜馆

扬言做西溪南最火土菜馆的郑妈,还要带领自己的家人们冲上黄山市黑珍珠餐厅榜单,小编要看看到底是什么小饭馆这么中气十足,有啥来头,这个“郑妈”怎么感觉有点hip-hop那味儿,还有种四川苍蝇馆老板娘孃孃的气势!去到这家“嚣张”的土菜馆,小编被惊到!郑妈竟然不是女的?郑妈是一个帅气黄山小伙,来头还不小,曾获得来到西溪南的意大利国家级米其林大厨Enrico的盛赞。原来安徽西溪南古村中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可以被挖掘!跟着小编的脚步来看看这家西溪南的土菜馆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关于郑妈2016年1月来到西溪南村,郑妈注定在这里会发生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这不,就在西溪南遇到人生知己,莉莉。两人因望山结缘,同是异乡人在这个小村结合,成为望山的第一对夫妻。感恩相遇,在西溪南村厚积薄发,融合自己的徽菜制作技艺。利用望山公社的场地,制作专属于西溪南的“土”味。开土菜馆的初心——希望给予来到西溪南村的人们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独身来到西溪南村的他到望山荷田里餐厅担任主厨,现在问及“郑妈”在西溪南村的四年,依旧说到最吸引他的地方是荷田里餐厅,它是一个有温度的餐厅,有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是给予他家的感觉。更想把这份温暖通过菜品传递给更多人。用老婆莉莉的话说:“他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平时也不爱说情话。”就是这份实诚让他的每道菜品的出品坚持了三分乡村土味。土味(一)
2020年10月1日
其他

享栖居 | 国庆去哪儿?这几个诗情画意的亲子民宿即将刷屏,快收藏

一不留神,国庆就进入倒计时。闷了大半年,是时候带着家人孩子出门放飞一下了。特别是今年国庆连着中秋,应该是近些年来最长的假期,相信有大部分朋友已经蠢蠢欲动。于是,小望为大家准备了“今年秋天的第一份亲子民宿清单”,抓紧今年的最后一个假期,换个私域乡境,与孩子一起尽情享受秋日的欢乐吧。#
2020年9月25日
其他

文创汇 | 望山生活×山水邯郸,让设计走进生活

9月16日,河北省第四届(邯郸)园林博览会暨第三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在邯郸市园博园开幕。由土人设计的以“山水邯郸,绿色复兴”为主题的邯郸园博园,大幅提升了所在区域的蓝绿空间占比,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曾经近4300亩邯钢工业重地,经过2年的设计和建造,蜕变为一处山水共融的生态修复典范。设计对现状的工业废弃地及被破坏的环境进行生态基底修复,采用现代、清新的设计语言,结合海绵城市、智慧科技的先进理念,溯源邯郸文化印记,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永不落幕的园博会。(文末有“
2020年9月25日
其他

享优农 | 古村男子图鉴 · “土小望”田园生活的一天

看到田园生活四个字,脑海里就不由地浮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更是对陶渊明的笔下的桃花源心生向往。而在2020年,土小望居然在中国美丽乡村——婺源车田古村,过上了令人心驰神往的乡野田园生活。跟着小编来到望山生活甄选优质产区车田村南部,走进土小望的一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距离上饶市婺源县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山回路转来到了车田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象映入眼帘,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泥土的味道,鸟叫虫鸣和远远传来的狗吠声,绿色盎然的夏,
2020年9月17日
其他

开课了 | 望山见水,跟随「创新营」走入黄山西溪南的人间草木

又是一年开学季,同业们分外想念的「定制师来了」明星课程——【创新营】将在9月回归啦!「定制师来了」定制游创新营是为旅游从业者打造的线下精英培训班,由业内一线代表性定制游公司高管进行专题课程讲授,通过高度专业化的课程编排,以理论知识、实践案例、咨询问答、专题讨论等形式帮助学员领悟知识,开拓思维,提升职业技能。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长沙、广州、厦门举办过十期课程。本次创新营全新升级,开启新的课程体系,首次跨界与国际顶尖设计机构“土人设计”文旅板块“望山生活”共同打造。以“理论+考察+谈论会”的模式,全方位攻克困境难题。适合人群扩大:旅行社及定制师、旅游资源方、文旅相关从业者、酒店&民宿从业者以及旅游院校师生等都能在本次课程中受益匪浅!△
2020年8月28日
其他

大师说 | 北大教授眼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为“景观设计学”生态系统服务理念的倡导者和“绿水青山”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受中国科协之邀,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话题进行了详细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工业文明副作用的控诉与变革的呼号,它要求我们用生态系统服务的标准来认识和评价景观和生态系统,而非用资源的概念来衡量其价值。生态系统服务是社会和自然、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纽带,也是新时代生态经济的衡量指标,它可以实现拥有富足生态系统服务的“欠发达地区”人群与“经济富足”但生态服务匮乏的人群之间的经济交易,共同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望山生活的初心。01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的核心就是——“就是”。绿水青山讲的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它可以给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生态服务。
2020年8月20日
其他

艺术汇|中国首个5G乡村艺术生活展览启幕

▲倾听来自巡检司孩子们的声音这里是婺源巡检司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一群彩绘乡村生活播种大地艺术的使者从世界各地来到了这里▲点击海报进入画展开幕直播中国首个艺术乡村展览馆在望山生活巡检司落成
2020年8月9日
其他

行旅者 | 以茶马古道的名义,来一场云南寻踪之旅

你来云南的理由是什么?是风花雪月的景致?是四季如春的气候?还是茶马古道的传奇?行旅在云南,你可以收获的不仅是极度舒适的感官感受,你还可以来一场历史文化的寻踪。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齐名,一条蜿蜒在西南地区的重要古代民间通商要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马为媒,茶马互市。在云南境内,茶马古道的滇藏段,普洱与大理——两个绕不开的重要地点,在这条充斥着神秘与传奇,象征着交流与融合的古道上,他们曾是重要的驿站,如今,同样被历史所青睐,成为闻名于世的旅行目的地。青山环古道,碧水浣新城,来到普洱,再到大理,跟随着对往昔的好奇,追寻历史的踪迹。在此处,你苦苦追问的答案,或许就在无声处。普洱茶马古道的源头普洱,这里也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以普洱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出5条茶马大道。往来不绝的马帮,从这里将茶叶运送至各国。在这里,不仅保存着相对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同时,也传承着马帮文化和茶马古道所弘扬的开放交流的精神。尽管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马铃声也已经远去,但是,茶香还在,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情还在。来到这里,仿佛又回到马帮走夷方的画卷中。小熊猫庄园,就坐落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东南33公里处。庄园里目前拥有两座酒店,可以为远道而来的你提供住宿、餐饮及商务休闲项目。客房星星散布在原始森林之中,屋外古木峥嵘,苍藤密布,鸟叫蝉鸣。夜幕降临,枕卧于远山小涧潺潺流动的水流声,枝藤上梳洗着翅羽欢悦而啭的莺燕声,亦或是四季起伏不断伴人入眠的惬然虫鸣,感受大自然带给人们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安宁,像马帮一样,以大自然做驿站,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犀牛坪景区酒店电话0879-2181111大理背靠苍山,面向洱海,苍洱之间,大理不仅有“风花雪月”的景观,同时,很容易被忽视的是,大理还素有“山茶甲天下”的美誉。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感通寺周围就已经开始种茶,感通茶后来还成为了云南的历史名茶之一。在滇西和滇南茶区,至今仍有大面积的古茶园。经考证,大理也是云南较早栽培和利用茶叶的地方,可以说也是茶文化起源和对外传输的重要地区。茶,作为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流通货币,这里无疑也在这条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时光荏苒,历史把大理雕刻地如同这里的茶文化一样——低调,静谧。应该说大理本身,就是一杯茶,品得越久,越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找一处院落,静下心来,放慢节奏,外面车马喧嚣,你却不会乱了心境。这苍洱间的民宿壹葭,便可以让你在大理,解四时。壹葭院落采用白族传统民居“三房一照壁”的理念结合现代东方禅意,抬头即见云彩变幻,低头细品一杯香茗。想要的慢生活,就在此时此刻。地址大理市
2020年8月9日
其他

享研学 | 古徽州周末亲子研学,不用等爸妈年假,即刻出发!

乡野小农夫前往望山菜园、枫杨林,带领孩子们化身小小菜农识别采摘蔬菜,并带回酒店交接给爸爸妈妈,与爸爸妈妈在本地徽菜大厨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制作一桌晚餐。DAY
2020年7月17日
其他

享优农 | 带你走进望山优农基地

说到江西婺源,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春日温暖的阳光下油菜花海被南风拂起的景色,而在婺源北部却坐落着一个少有人知但美到窒息的小村庄——车田村。望山生活飞越车田乡野车田村地处婺源县北部赋春镇的大山深处,村子毗邻古步道,翠山环抱,水路伴绕,农田相依,村中拥有超过38000多亩山林面积,自然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正如陶渊明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的一般。车田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惬意的田园生活与望山倡导的“诗意栖居慢生活”的价值观相符。自2016年经过长期的筹备后望山生活落户于此并斥资打造了望山优农板块自营基地——望山优农基地。基地创立的初衷旨在为更多人提供健康的、生态的、安全的食物,从而帮助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病态的、不健康的、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望山优农基地位于车田村南部地区,总规划面积为100余亩。为了提供生态安全的食物,基地采取了4年的休耕措施,用大自然馈赠的草木让土地“休养生息”。期间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但有效的让附近的生态得到修复,改良了土壤,同时也提升和巩固了土地的生产力。在自然生态恢复健康后,基地拒绝使用一切除草剂等化学措施进行开垦,而是选择了最传统也是最生态的人工机械开垦,保障了健康的生态环境不再受到二次的污染。因休耕恢复后土壤质量好,基地在种植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化肥来改善土地肥力,同时在种植过程也始终坚持生态的原则,不使用农药驱虫,确保产出的作物更安全,目前基地已开垦近20亩地并种植了生态稻米。基地还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期建设了开放式竹林养鸡场,蜜蜂养殖场等。未来规划基地除了目前主营种植、养殖两大类之外,还将规划种植时令瓜果蔬菜并开垦山间果园,之后可持续的为望山优农稳定的提供安全的、可溯源的健康食材,让更多人食天然之味。望山优农基地的设立是优农板块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对望山创立理念的落地和实践。望山生活在创办之初就有“生态优农”板块,初衷是一方面想为来望山旅居的人们提供健康绿色的食物,让大家在这里能吃到不依赖调味品的可口的饭菜;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帮助在深山老林中的人们维护一个健康的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将他们世代守护的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现阶段“优农”板块的产品覆盖了山间干货、野生茶叶、农家菜籽油、天然蜂蜜以及无添加农家美食等。望山优农的全部产品都是与优质生态农户合作,原产地和原材料均可溯源。产品食材严选优质自然生长环境,并通过古法工艺制成,留住了最原始、最本真的味道,细细品尝,不夹杂任何工业化的芬芳,正是望山生活寻觅的田园味道。望山优农基地主理人“土小望”行旅婺源,你可以这样开启诗意生活▼乐享优农,望山优农基地带你品味自然
2020年7月17日
其他

请查收,你预定的消夏手札

倾听22个神秘声音,8分30秒起有彩蛋~夏日里感受望山铭中描绘的生活美学,走进诗意栖居、生态优农、全域旅游、研学实践、文创艺术的望山生活。收集关于夏天的声音碎片:午后的蝉鸣,傍晚池塘传来的蛙声阵阵,山涧流水的清脆响声,雨落屋檐的声音。汗珠下落大口吞下冰水时的声音,自由下坠浸在水中的那一瞬。夏已过半,空气已有些许燥热,苦夏的同时不免也开启了追凉消夏的步伐。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
2020年6月24日
其他

千年古村 后浪出摊 !卖什么你做主!!!

几天前....土小望嘿!我看了你上一篇文章,你去摆摊了没?哦吼,那你点“在看”了没?我有点想试试,还没正式摆过呢 ̄▽ ̄是“望山生活”啊!土小望当然点了啊!我要在村里助农摆摊,你来不来?像我这样的“后浪”这么有意义的事一定要参加啊!是“望山生活”啊!土小望●'◡'●
2020年6月16日
其他

回归土地 诗意徽州 | 婺源研学招募

位于北纬29°的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这里拥有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婺源先民守护千年的风水林,已是中国最后的低地原始林孑遗。古时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这里是诸人魂牵梦绕的梦里老家,是日暮余晖白墙灰瓦下的幽然古村,是远黛行云古桥流水的诗意仙境。古今对比中的人文关怀因英贤倍出而被称为二十七进士村的严田村,从唐朝开始就有人居住在此,随到一处寻觅到的点滴文字都能感受到昔日的文风鼎盛,苍劲古老的树木和墙体斑驳的古建筑向每一个来客诉说着自己的历史。自然生态中的美学碰撞大鄣山卧龙谷景区地处皖赣边界,是婺源的北部屏障,森林覆盖率高达
2020年6月16日
其他

除了地摊,你还能来乡野寻觅真正的人间烟火气

夏的味道愈发浓郁,耳畔风的温度也不甘示弱,记忆里是一口冰西瓜的清凉惬意,是梅雨季里杨梅在舌尖汁水四溢的慰藉,是夜幕下结伴在市井小巷慵懒踱步的畅快淋漓。社交网络上话题“地摊经济”、“全民摆摊”在喜登热搜榜后仍余温未减,成功的成为了诸位看官近期脍炙人口的饭后谈资。在中国作为地摊经济的代表,夜市最早出现于盛唐,繁荣于宋代。公元965年,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未不得禁止。”从此,夜市大量出现,非常繁荣。《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贩夫走卒带来的繁华,至今可以从《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作品中窥得。谁又会想到昔日市井气十足的路边摊,会在疫情逐渐好转的当下,挂着国民经济复苏新生机的头衔重新回归到公众的视线中。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教授作为回归街头经济、成都重启占道经营政策的首位倡议者,在与媒体访谈中阐述了城市公共空间占道经营行为背后蕴含着基本民生福祉的改善与民间经济自愈力的激发。记忆中的人间烟火气就这样顺其自然的回归到身处城市的芸芸众生中。在城市寻觅久违烟火气,是街角路口的熟悉小摊贩,是晚风拂面露天的中国式深夜食堂,是体验城市地道生活方式的最佳打卡方式。国人喜欢这种走街串巷的市井风味,更多的是在这种独特文化下纯粹、简单、平凡的温暖人情。熟悉的摊位,多年依旧的味蕾体验,拼桌共食几句闲谈是来自所谓陌生人的真挚问候。踱着步子随性逛着,无意停下的摊位没准就能邂逅到相见恨晚的有趣灵魂。城市日复漂泊的人们在寻觅烟火气的同时何尝不是在复杂生活中寻觅着慰藉。寻觅人间烟火气
2020年6月9日
其他

婺源望山生活,续写田园诗意

在婺源,有一个被称为”巡检司“的神秘小村,这个特别的名字,在那一个开满油菜花的春天,深深吸引着从这匆匆驱车路过的景观设计大师、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博士一行,当即叫停汽车,沿着青石板古道走进村庄,来到村头水口,放眼望去,如涛的山林围合着一方平整的沃野,在日暮的余晖里,白墙灰瓦掩映在葱郁的古树林中。(图:鸟瞰图)一条青石古道与溪流蜿蜒交缠,向东则穿过村庄,构起一条曲折幽深的巷道,向西伸向远方,消失在半透明的层峦之中,
2020年5月17日
其他

诗意栖居巡检司 古道茶亭堪入静

很多人对婺源的印象基本停留在三四月份油菜花,金黄的花海成了婺源的代名词,使之名扬天下,但婺源真正的自然美却被这个标签所掩盖。和被群山屏障的黄山一样,婺源一脉沿袭了徽州的山民特征和生活习性。所以在黄山呆满了2个月后,钻了几个山洞来到婺源,基本没有跨省的感觉。山多的地方田就少,为了谋生,古人要想方设法走出大山,茶马古道、徽杭古道如此,婺源更不例外。婺源境内分布着不少历史悠久的古道,古道在山谷之间纵横交错,曾是徽州人经商外出的必经之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唐代的徽商入赣必经之路“徽饶古道”。最近我们的同事精心设计了几条人少景美的婺源徒步线路,其中一条便是徽饶古道。五一假期后的一个清晨,决定跑一趟严田——甲路——梅岭——冲田的徽饶古道西线。壹诗意栖居巡检司5点多起床,天比想象的要亮,独自一人,稍作拉伸便开跑。我们在婺源的项目地就坐落于徽饶古道上的名村——严田巡检司,毫不夸张的说,出门便是古道的石阶,一日三餐都要踏着它过一座古桥,跟河边洗衣的老奶奶打个招呼,在几乎都是原住民的村子里感受原始的生活状态,时间比其他地方都过的更慢。巡检司村落呈荷叶形分布,河水从东向西环村而过,几十幢徽派民居集中相连,整个村落清代、民国徽派民居保存完整,村落西面水口生长着十几株300年以上的古樟,古樟枝繁茂密,生机勃勃。东西水口两座明代古桥保存完好。徽派民居木雕、砖雕雕刻精良,人物栩栩如生,是徽州风水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完美结合。贰古樟水口下严田从巡检司到下严田这段蜿蜒的田间古道是每天目光所及的美景,前两日去水库夜钓走的便是这条道。两边的油菜花地已经泛绿,S型的古道串起了下严田和巡检司。下严田最有名的是1500多年的古樟和婺源本地保存较好的水口。所谓水口,指水源所出之洞口,源于古代堪舆学说和风水理论。徽州境内崇尚风水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宋代理学家程颐与朱熹。程、朱二人祖籍同在徽州,其所倡导的风水学说对乡梓之地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一直流传至今。如今,只要在河边找到保存完好的老树、古桥、茶亭等组成的"水口"景观,周边大多人丁兴旺——风水理论认为水主财,为了保藏村落的人气、财气,每个村都极重视对水口的营造。出下严田,古道基本被农田遮掩,沿着公路跑了500多米,直到进入叫儒家湾的小村庄,才重新发现了石板路。鸡鸭在道中间悠然行走,6点多,人们开始蹲在门前的水塘边洗漱。古道选择山间盆地或凹口穿行,串起的村落或依山傍水,或坐落山腰,至今都与高铁、机场等相距甚远,因此保存着相对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叁甲等大道油纸伞穿过一段农田,跨过公路到对面,便是因“甲等大道”而得名的甲路村。我们在黄山布置墙面用的油纸伞就来自这里,油纸伞现在几乎成了甲路的代名词。当地的民谣如此唱道:“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时间还早,伞场大门紧闭,绕到甲路古街。古街貌似刚修缮不久,没有商业化,显得幽静古朴。一名在路边聊天的跑友老远就冲我打招呼,估计村里很少遇到我这样跑步的人。甲路村的古道新街泾渭分明,村子很大,大到快递都能送到。今天还收到快递电话,寄到严田的快递约定了下午3点到甲路站点取,很像古代的驿站。肆梅岭古道知青村从甲路牌坊出来不远,与大路就此作别,往西拐入乡间公路。这段路算得上跑步绝佳路线,两侧良田山景,笔直的路上不见一辆车。这条路两旁依稀可见古道的标配茶亭,可见这是沿着古道新修的公路。进入梅春村,石板道再次出现。烟火气也愈发的浓,有人在家门前烧起了柴火,狗吠、鹅鸣、孩子不愿起床的哭声、河边洗衣捶打的棒槌声……混杂成《乡村晨间奏鸣曲》。至此也是这条古道最后一次感受到人气,至此之后基本就是独行了。出村后的古道延伸至大片山脚的水田,只能容纳一人行走的石板路被湿漉漉的杂草掩盖,不多久鞋袜全湿,干脆开心的赶起田间的鸡鸭鹅,只是要随时提防有蛇窜出。后悔没穿长裤,腿上被划出了道道血痕。大约3km后,终于来到梅源村,从这里起,便进入了著名的“梅岭古道”。徽州古道的部分路段常以某个标志性山岭来命名,这种命名方式,更能凸显古道的原宗性——比如“浙岭古道”、“梅岭古道”。梅源村自开村便以“梅”形布局,更多因知青村被人们熟知,上世纪60年代,一批知青曾经在这里开荒种地。这里至今还保持许多知青文化的印迹,如极具山村特色的土坯屋、文革标语、下乡劳动的场地工具等。伍翻山越岭古茶亭离开梅源村,穿过村口的茶亭“福仕亭”,就开始进入山路了。远望“福仕亭”,坐落在旷野间,略显凄凉,其实后面的茶亭才真正的孤单。进山之后,景色迅速切换成了原始森林,茂密的树枝将光线遮挡,石阶沿溪而上,天原本就开始变阴,此刻感觉更加湿润。道边不时有植物辨识牌,像是一座自然公园。每走几百米,就会出现一座茶亭。茶亭与古道共生,于古道旁供旅人歇脚、避雨,兼以施茶。旅人一杯清茶下肚,畅快心腑。与茶结缘,是这方水土最真实的写照,我们最近在婺源最高的大鄣山取材制成的红茶“望山樟顶”,便是婺源贡品茶的代表。在茶亭小憩片刻,可以想象古代这里熙攘的情景:青石板铺就的驿道上,行走着名流商贾、贩夫走卒、赶考书生。遇上下雨天更是热闹,南来北往的人们聚在一起,喝着热茶温酒,交流着驿道上的信息。没带水,更没茶,跑了十几公里已经很渴,跳到小溪边捧起溪水洗脸漱口,含上一口“野草莓”,清冽而爽口。攀到山的最高处,过了悦来亭开始下山,石阶变得宽敞,到了最后一个积庆亭看到牌文方得知,这段台阶是由当地的徽商布施修建的,一共888级。在外赚到钱回乡修路、盖宗祠、办学堂,自古是徽商的优良传统,重视家族传承的这片土地自古名人辈出。跑下山,古道再次延伸至农田,大片绿色映衬下的白墙黛瓦的村庄就是终点赋春镇冲田村了。这里已是婺源最西边,不远便是景德镇,离人们扎堆去的李坑、篁岭更是相隔70余km,这里的冷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这片古道的原汁原味。陆遥想浙岭木梨硔从巡检司到冲田村,一共15.5km,刚好用时2小时。从轨迹视频可以清晰的看出古道的地形。拖着湿漉漉的跑鞋回到巡检司没多久,便开始下雨,走古道,果真有福。徽饶古道婺源段最北端的地方叫岭脚村,村后一大片巍巍山岭,就是浙岭。浙岭是江西婺源和安徽休宁的界山。山那边,就是向往已久的古徽州最难到的地方——休宁木梨硔和祖源村。下次试试浙岭——木梨硔——祖源这条越野线,古徽州最神秘的向往。
2020年5月11日
其他

望山铭|何为望山生活

何为望山生活
2020年5月11日
其他

望山生活点亮传统竹编工艺

大师亲制竹编灯全记录竹编作为中国传统的技艺,穿越千年,从先人片竹而成的第一根竹丝开始,它便留下了温度,织就华夏的美丽。由实用器到艺术品,竹编不再只是手艺,而是化作了美学符号,充盈着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徽州竹编,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望山生活集传统自然美学与现代实用功能于一体,以“传播新美学、引领新文化、创造新生活”为使命,结合项目地及周边旅游资源,为尊重文化艺术且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中高层消费人群提供居、游、学一体化服务。传统文化与艺术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体验活动之一。初夏,在望山生活钓雪园设计酒店,我们用徽州竹编的技艺,编制了一盏美轮美奂的竹编灯,也为来望山的旅人提供了更多的徽文化体验的选择。望山生活*钓雪园设计酒店一般来说,一盏竹灯要经历画图、剖竹、抽丝打磨、编织、组装等几个大流程数十道工序,每个款式的编法都有它独特的属性。制作完成一盏原创竹编灯,最长的时间曾达半年,最短也要一个月。被破开的竹子钓雪园的这款竹编灯,从选材到吊顶点亮,一共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我们综合考虑竹子的韧性强度,色泽美感,纹理平顺度,选择了3年竹龄的竹子,这样的竹子,内部细胞结构紧密,纹理细腻,不易断裂和长虫,经久耐用。竹编匠人把竹子破开分成若干份,再经过极其精细的抽丝形成15米长的竹面,编织成一组造型精美的竹帘,前序工作就基本完成了。竹编灯制作过程在钓雪园望山书馆,我们见到了即将进入创意环节的竹帘,细看短片薄如绢,蔑丝细如发。国际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博士现场创意、亲自动手,与徽州竹编匠人和望山生活的管家们一起,用时3个小时,尝试多种结构造型,最终点亮了这盏独一无二的艺术竹编灯。灯光透过造型别致的竹制灯罩,被切割洒落在宽敞的大厅中,与西面的生态墙和东面玻璃幕墙外的竹林相呼应,自然的融入了这座生态建筑中。俞孔坚博士与他设计的艺术竹编灯中国人爱竹,爱它虚心有节的气度。竹成于林,一份取材自然的和谐,在技艺与灵感的碰撞中,彰显淡然的生活态度。吊装完成的竹编灯这个五一假期,欢迎你来望山生活西溪南,在全景飘窗及露天式阳台尽享风轻云淡的枫杨林山水画,独坐钓雪园望山书馆,在竹编灯营造的斑驳光影间,读一本书,喝一壶茶,感受与文人隔空对话的独特意境。若有雅兴,我们的匠人可以带你体验竹艺魅力,点亮你的第一盏竹灯,或者做一个花篮、花瓶。在心口相传的承接中,体会素心静雅的淡泊。
2020年5月1日
其他

五一假日优选,来望山乐享生活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你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有时候,我们走的很快,伴着杂乱的思绪,伴着迷惘与未知,我们也会在某一刻渴望逃离,渴望时间可以被按下暂停键。五一假期里,趁阳光正好,不妨到望山来,任脚步慢下来。乐享生活,感受别样假日。诗意古村望山西溪南乐享生活节乐享生活
2020年5月1日
其他

人民网|透过望山毛峰,看到绿水青山

很多中国人的乡愁是从对一杯茶的记忆开始的,特别是在春天的徽州。(望山毛峰发布会在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溪南钓雪园举行)4月12日,在徽州西溪南村的钓雪园,一场名为"寻高山古茶、得毛峰真味",意在"寻茶问道"的望山毛峰新茶发布会在此举行。国际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先生与到场的各位嘉宾以一杯春茶解构中国人的山水乡愁。在这场茶事嘉宾中,我们看到了"最接地气的农学博士"黄山市副市长张正竹先生,著名的本土乡愁作家、光明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作家常河先生,
2020年4月14日